䬬

䬬,異體字: ,音yǎng,注音一ㄤˇ,簡體部首飠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3畫,繁體部首食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4畫,五筆86WYVD,五筆98WVMD,倉頡OILBK,鄭碼OXLG,四角85780,結構左右,統一碼4B2C,筆順ノ丶丶フ一一フ丶丨フ一ノ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䬬
  • 拼音:yǎng
  • 繁體:飠部
  • 鄭碼:OXLG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䬬字UNICODE編碼U+4B2C,10進制: 19244,UTF-32: 00004B2C,UTF-8: E4 AC AC。
䬬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o eat to the full; surfeited, well-stacked (figure, etc.); plump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䬬【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5畫
康熙字典 䬬
《廣韻》於兩切《集韻》《韻會》《正韻》倚兩切,𠀤音鞅。《玉篇》飽也。《博雅》滿也。
又《集韻》於慶切。與䭘同。亦飽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亮切,音怏。《集韻》飫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