䣂

䣂,異體字:洡,拼音lěi lèi,注音ㄌㄟˇ ㄌㄟˋ,簡體部首阝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8畫,繁體部首邑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9畫,五筆86DIBH,五筆98FSBH,倉頡 QDNL,鄭碼 CKY,四角 57927,結構左右,統一碼 48C2,筆順 一一一丨ノ丶フ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䣂
  • 部首:阝部
  • 倉頡:QDNL
  • 鄭碼: CKY
基本解釋,古籍釋義,

基本解釋

UNICODE
䣂字UNICODE編碼U+48C2,10進制: 18626,UTF-32: 000048C2,UTF-8: E4 A3 82。
䣂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name of a county in today's Hunan Province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䣂【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集韻》𠀤盧對切,音耒。《說文》桂陽䣂陽縣。《前漢·地理志》作耒。
又《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𠀤音磥。義同。
說文解字
䣂【卷六】【邑部】
今桂陽䣂陽縣。從邑耒聲。盧對切
說文解字注
(䣂)今桂陽耒陽縣。耒各本作䣂。今正。許謂䣂卽今之耒陽縣。如言鄎卽今之新息、?卽今之穰縣也。其字旣異。其地則一。故言今以說之。桂陽郡耒陽、二志同。今湖南衡州府耒陽縣縣東四十五里有耒陽廢城。耒陽以耒水得名。從邑。耒聲。盧對切。十五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