䞣,拼音chě chè qiè ,注音ㄔㄜˇ ㄔㄜˋ ㄑ一ㄝˋ ,部首走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2畫,五筆FHRY,倉頡GOHMY,鄭碼BOPS,四角42804,結構左下包圍,統一碼47A3,筆順一丨一丨一ノ丶ノノ一丨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䞣
- 拼音:chě chè qiè
- 部首:走部
- 五筆:FHRY
- 倉頡:GOHMY
- 鄭碼:BOPS
- 筆順:一丨一丨一ノ丶ノノ一丨丶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䞣chě(ㄔㄜˇ)
1、抵拒;以腳蹋弩。
其他字義
䞣chè(ㄔㄜˋ)
1、怒。
2、牽。
3、乖離,分裂。
4、半步。
其他字義
䞣qiè(ㄑ一ㄝˋ)
1、腳斜立。
2、邪逆。
UNICODE
䞣字UNICODE編碼U+47A3,10進制: 18339,UTF-32: 000047A3,UTF-8: E4 9E A3。
䞣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o resist; to hold out, angry, to break up; to split, half step, evil; wicked; mean; viciou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䞣【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
康熙字典 䞣
《正字通》俗𧻀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䞣【卷二】【走部】
距也。從走,㡿省聲。《漢令》曰:“䞣張百人。”車者切〖注〗篆當作𧼳。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47A3]}
(䞣)距也。距當作歫。歫、止也。一曰槍也。按蹠弩主於䟫歫。故曰?張。從走。㡿聲。鍇本不曰省聲。五經文字㡿、𣜩省作厈。㴑、字林作?。九經字㨾𡍩、𣜩省作坼。又鍇本?、鉉作?。是知今本篆作?、雲㡿省聲非也。今正。車者切。古音在五部。漢令曰。䞣張百人。史、漢申屠嘉傳。材官蹶張。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士。孟康曰。主張強弩。蹶音其月反。漢令蹶張士百人。考許書??二字竝出。?雲蹠也。?雲歫也。引漢令?張百人。與如、孟引作蹶張不合。今尋繹字義。?者、跳起也。?者、拓也。如、孟二家作蹶張皆由認蹶??為一字耳。讀說文者因㡿厥相似。合??為一字。篇韻皆雲?同?。正誤合二為一之證也。厥之省不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