䘮,異體字:喪,拼音sà sàng xì,注音ㄙㄚˋ ㄙㄤˋ ㄒ一ˋ,簡體部首衣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10畫,繁體部首衣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2畫,五筆FWWE,倉頡 GOOV,鄭碼 EDOH,四角 40732,結構上下,統一碼 462E,筆順 一丨ノ丶ノ丶一フノ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䘮
- 部首:衣
- 倉頡:GOOV
- 鄭碼: EDOH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現代釋義
䘮sàng(ㄙㄤˋ)
1、◎ “喪”的異體字。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喪【醜集上】【口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9畫
〔古文〕𡂤𡴧𡂧𦦦𡚏《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𠀤桑去聲。《玉篇》亡也。
又《正韻》失位也。《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注》喪,失位也。《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
又《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𠀤音桑。《正韻》持服曰喪。《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
又《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禮·曲禮》送喪不逾境。
又姓。《廣韻》楚大夫喪左。《說文》本作𠸶。《廣韻》亦作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