䗃,拼音zhàn ,注音ㄓㄢˋ ,部首虫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4畫,五筆86JAAT,五筆98JAAY,倉頡LIII,鄭碼IHHM,四角53153,結構左右,統一碼45C3,筆順丨フ一丨一丶一フノ丶一フノ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䗃
- 拼音:zhàn
- 部首:虫部
- 鄭碼:IHHM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䗃zhàn(ㄓㄢˋ)
1、[馬䗃]馬陸。
2、蟬名。
UNICODE
䗃字UNICODE編碼U+45C3,10進制: 17859,UTF-32: 000045C3,UTF-8: E4 97 83。
䗃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he millipede, a kind of cicada; big and with black color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䗃【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康熙字典 䗃
《唐韻》士板切《集韻》士限切,𠀤音棧。《爾雅·釋蟲》蛝,馬䗃。《注》馬蠲也。俗呼馬𧏿。
又《廣韻》士諫切,音輚。義同。
又《集韻》才仙切,音錢。蟲名。或作蟬、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