䖪

䖪,異體字: ,拼音cí,注音ㄘˊ,簡體部首虫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2畫,繁體部首虫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1畫,五筆HXJU,倉頡YPLMI,鄭碼IIRI,四角22136,結構上下,統一碼45AA,筆順丨一丨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䖪
  • 拼音:cí
  • 部首:蟲
  • 五筆:HXJU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䖪字UNICODE編碼U+45AA,10進制: 17834,UTF-32: 000045AA,UTF-8: E4 96 AA。
䖪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same as 蠀) grub ( a kind of larva); maggots, looper; inchworm; geometer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䖪【申集中】【虫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音貲。蟲,似蟬。
又《山海經》枸狀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尾,其名曰䖪鼠,見則其邑大旱。
又《集韻》仄蟹切,音抧。亦蟲名。
又《玉篇》徂移、子爾二切,義同。○按䖪鼠䖪字本作,經從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