䖜

䖜,拼音yín yìn,注音一ㄣˊ 一ㄣˋ,簡體部首虍部,部外筆畫14畫,總筆畫20畫,繁體部首虍部,部外筆畫13畫,總筆畫19畫,五筆86HAMJ,五筆98HWHJ,倉頡YNA,鄭碼IHIK,四角21601,結構上下,統一碼459C,筆順丨一フノ一フノフ丨一フノ一フノフ丨フ一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䖜
  • 部首:虍部
  • 倉頡:YNA
  • 鄭碼:IHIK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䖜字UNICODE編碼U+459C,10進籃艱邀制: 17820,UTF-32: 0000459C,UTF-8: E4 96 9C。
䖜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嫌櫃協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the fighting sound made by two tiger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䖜【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語巾切《集韻》魚巾切,音銀。兩虎爭聲。
又《說文》口氣出也。
又《玉篇》雉栗切。義同。
說文解芝歡凶她字
䖜【卷五】【虤旋您部】
兩虎爭聲。從虤從曰。讀若憖。語巾切愉請牛〖注〗臣鉉等曰:曰,口氣出也。
說文解字注
(䖜)㒳虎爭聲。從虤。從曰凳悼龍嚷。會意。讀若憖。語巾切。十匪榜紋二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