䋤,拼音yào yuè ,注音一ㄠˋ ㄩㄝˋ ,簡體部首糹部,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13畫,繁體部首糸部,五筆GXIY,倉頡QFPI,鄭碼CIRS,四角57920,結構左右,統一碼42E4,筆順一一丨一フフ丶丨ノ丶ノフ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䋤
  • 部首:糹部
  • 五筆:GXIY
  • 筆順:一一丨一フフ丶丨ノ丶ノフ丶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䋤字UNICODE編碼U+42E4,10進制: 17124,UTF-32: 000042E4,UTF-8: E4 8B A4。
䋤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plain white silk, to soften and whiten raw silk by boili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䋤【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康熙字典 䋤
《集韻》弋灼切,音藥。《說文》作𦆗。白䋤,縞也。《博雅》練也。○按《說文》在𦃃部,今倂入。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䋤【卷十三】【素部】
白約,縞也。從素勺聲。以灼切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 {[42E4]}
(䋤)白䋤、逗。縞也。縞者、鮮支也。急就篇有白䋤。顏注曰。謂白素之精者。其光䋤䋤然也。從𦃃。勺聲。以灼切。二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