䄍說

《䄍䄍說》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䄍說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䄍說
柳子為御史,主祀事。將䄍,進有司以問䄍之說,則曰:“合百神於南郊,以為歲報者也。先有事,必質於戶部。戶部之詞曰旱於某,水於某,蟲蝗於某,癘疫於某,則黜其方守之神,不及以祭。”餘嘗學《禮》蓋思而得之,則曰:“順成之方,其䄍乃通。”若是,古矣。繼而嘆曰:神之貌乎,吾不可得而見也;祭之饗乎,吾不可得而知也。是其誕漫惝恍,冥冥焉不可執取者。夫聖人之為心也,必有道而已矣,非於神也,蓋於人也。以其誕漫惝恍,冥冥焉不可執取,而猶誅削若此,況其貌言動之塊然者乎?是設乎彼而戒乎此者也,其旨大矣。
或曰:“若子之言,則旱乎、水乎、蟲蝗乎、癘疫乎,未有黜其吏者,而神黜焉,而曰‘蓋於人’者,何也?”予曰:“若子之雲,旱乎、水乎、蟲蝗乎、癘疫乎,豈人之為耶?故其黜在神。暴乎、毛乎、遝貪乎、罷弱乎,非神為之也,故其罰在人。今夫在人之道,則吾不知也。不明斯之道,而存乎古之數,其名則存,其教之實則隱。以為非聖人之意,故嘆而雲也。”
曰:“然則致雨反風,蝗不為災,虎負子而趨,是非人之為則何以?”予曰:“子欲知其以乎?所謂偶然者信矣。必若人之為,則十年九潦、八年七旱者,獨鈳如人哉?其黜之也,苟名乎教之道,雖去古之數可矣。反是,則誕漫之說勝,而實名之事喪,亦足悲乎!”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二十一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授校書郎。二十六歲又中博學宏詞科,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改革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