㯿

㯿,拼音liè ,注音ㄌ一ㄝˋ ,部首木部,部外筆畫15畫,總筆畫19畫,五筆SVLN,倉頡DVVV,鄭碼FZOZ,四角42912,結構左右,統一碼3BFF,筆順一丨ノ丶フフフ丨フノ丶一フ丶丶フ丶丶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㯿
  • 拼音:liè
  • 部首:木
  • 五筆:SVLN
  • 倉頡:DVVV
  • 鄭碼:FZOZ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UNICODE
㯿字UNICODE編碼U+3BFF,10進制: 15359,UTF-32: 00003BFF,UTF-8: E3 AF BF。
㯿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區(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English
handle of a ladle, a plant; wistaria, or wisteria, a certain trees in Sichuan; material for candl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㯿【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康熙字典 㯿
《唐韻》與涉切《集韻》戈涉切,𠀤音葉。柶端木也。
又《唐韻》力葉切,音獵。義同。
又《類篇》蔓木名。卽虎豆也。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又《正字通》落答切,音拉。《函史》樹可放蠟,煎汁為油,可作燭。今江南北放蠟者,謂之水㯿樹,其樹似女貞而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