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五掌指關節背側吸附於治療部位,以腕關節的伸屈動作與前臂的旋轉運動相結合,使小魚際與手背在治療部位上作持續不斷的來回滾動的手法稱為㨰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㨰法
- 作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絡、滑利關節
- 適用部位:肌肉較豐滿的部位
動作要領,手法特點,適用部位,作用,注意事項,臨床套用,
動作要領
術者手指自然彎曲,用手背第五掌指關節背側吸定於治療部位或穴位,肩關節放鬆,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的伸屈以及前臂的旋轉運動,使手掌背部(以三、四、五掌指關節為軸,與手掌小魚際側為軸,兩軸相交的手掌背三角區)在治療部位上作持續不斷的來回滾動。
手法特點
㨰法操作時,由於腕關節仲屈幅度較大,均具有接觸面積廣、壓力大等特點。
適用部位
臨床上適用於頸項部、肩背部、腰臀部以及四肢等肌肉較豐滿的部位。
作用
具有活血祛瘀、舒筋通絡、滑利關節的作用,有較好的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肉和韌帶運動的功能,還有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及消除肌肉疲勞等功效。
注意事項
1、術者肩關節放鬆,並前屈、外展,使上臂肘部與胸壁間相隔約一虎口的距離,過近、過遠均不利於手法操作與用力。
2、肘關節屈曲,約呈130~150°左右。角度過大不利於前臂的旋轉運動;角度過小則不利於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同時不能使㨰法的力量有效地發揮。
3、㨰法操作時,腕關節要放鬆,腕關節伸屈的幅度要大,使手背滾動幅度控制在120°左右,即腕關節屈約80°,伸約、40°。因腕關節的伸屈運動是增加㨰法的力量,前臂的旋轉是增加㨰法的柔軟度。
4、㨰法操作時,第五掌指關節背側要吸定,小魚際及手掌背側要吸附於治療部位,不可拖動、跳動與粘動。
5、㨰法的壓力、擺動的幅度、速度均要相對一致,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性。
6、手指要自然彎曲,指掌部均應放鬆,若指掌過於伸直、緊張,使掌背形成平面,影響手法的滾動;手指過度用力彎曲,則腕關節不能放鬆,限制了滾動的幅度。
7、術者體位,兩腳分開,上身前傾約30°。
8、頻率約每分鐘120~160次。
9、㨰法操作時手法的壓力,其一,是上身向前傾增加手法的壓力;其二,是手法操作時,伸直時關竹增加手法的壓力。
臨床套用
臨床常用於治序運動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如急性腰扭傷或慢性勞損、風濕酸痛、肌體癱瘓、運動功能障礙以及肢體麻木不仁等疾患。
預項部套用,如頸椎病,頸項部施予㨰法,常配合頸部牽引、扳法以及按揉法治之。
腰背部套用,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部以及下肢施以㨰法,常配合後伸扳法和左右斜扳法等治之。
肩關節套用,如肩關節周圍炎,肩周施予㨰法,常配合做肩部旋轉、外展、內收、後彎等被動運動治之。
四肢關節以及軟組織損傷,局部施予㨰法,常配合按法、揉法、擦法和濕熱敷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