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康熙字典,說文解字,音韻方言,方言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English,

基本信息

㔳異體字:
拼音guǐgùnhuánjué
注音ㄍㄨㄟˇㄍㄨㄣˋㄏㄨㄢˊㄐㄩㄝˊ
簡體部首匚部部外筆畫10畫總筆畫12畫
繁體部首匚部部外筆畫11畫總筆畫13畫
五筆86AYVM五筆98AWVW倉頡SOIN鄭碼HOQD
四角71711結構左三包圍統一碼3533
筆順一ノ丶丶フ一一フ丶ノフフ

康熙字典

㔳【子集下】【匚部】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玉篇》《集韻》古文簋字。注詳竹部十一畫。亦作〈匚飤〉。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簋【卷五】【竹部】
黍稷方器也。從竹從皿從皀。㔳,古文簋從匚飢。匭,古文簋或從軌。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說文解字注
(簋)黍稷方器也。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別所盛也。許雲簋方簠圜。鄭則雲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為日。日體圓。巽為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為之。狀如簋而方。賈疏雲。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註疏皆作簠字。非也。巳上可證鄭確謂簋為圓器。周禮疏雲。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二者。直據簠而言。若簋則內方外圓。孝經鄭注、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賈所引文亦不完。則無用湥求矣。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內方外圓曰簋之文。葢本孝經注。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聶崇義曰。舊圖雲內方外圜曰簋、外方內圜曰簠。與秦風音義合。廣韻曰。內圓外方曰簋。歐陽氏集古錄曰。簋外方內圓。與聘禮音義合。考圜器之內為之方。方器之內為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為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經注不可信。許鄭皆所不言也。鄭注禮曰。飾葢象龜。葢者意擬之詞。注禮器雲。大夫刻為龜形可證也。聶氏、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誤解一葢字耳。見考工記圖。從竹皿皀。合三字會意。按?古文或從匚、或從木。葢本以木為之。大夫刻其文為龜形。諸侯刻龜而飾以象齒。天子刻龜而飾以玉。其後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制從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禮器。瓦簋常用器也。皀、榖之馨香。謂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讀如九。
(㔲)古文簋。從匚食九。各本作從匚飢。飢非聲也。從方、從食、九聲也。
(匭)古文簋。從匚軌。按許說簋為方器。葢以古文從匚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為九。大鄭雲。九讀為軌。書亦或為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脫誤。為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為匭匣字。尙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為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朹)亦古文簋。簋以木為之。故字從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機。當作朹。宗廟器也。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粵語:gei2 gwaai2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ʷrɯwʔ
說文古文作匭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居洧
脂B合
旨B
上聲
三等
合口
脂B
上五旨
kwi
kwi
kjui
kiuɪ
kɣiuɪ
kʷɯi
kjwi
gui3
kyix
kwyy
簠簋祭器受斗二升內圎外方曰簋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音譯音譯
修正
音譯
其他形式
擬音聲調註解
ꡂꡟꡠ
gue
kuɛ̆
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齊微合
齊微
上聲
合口呼
ku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古委
七賄
上聲
舉有
十九有
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二威偉畏
陰上
宗廟盛黍稷之器

English

(ancient form of 簋) a square basket of bamboo for holding grain used at sacrifices, feasts, et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