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里㐳的解釋,說文解字里的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方言集匯,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康熙字典里㐳的解釋
《集韻》五忽切,音兀。,不安。《易·困卦》困於臲卼。古文易作倪㐳。
說文解字里的解釋
(內容重定向自“兀”)
說文解字
【卷八】【兒部】
高而上平也。從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說文解字注
(兀)高而上平也。從一在兒上。兒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兒上。高而平之意也。凡從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讀若夐。夐今韻在四十四諍。古音在元寒部。今韻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其平聲讀如涓。在十四部。今音五忽切。茂陵有兀桑里。地理志右扶風有茂陵縣。郡國志同。許多言鄉言亭。此言裡者、葢周秦舊名。
方言集匯
◎ 粵語:ngaat6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重定向至“兀”)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兀 | 兀 | 物 | 兀 | ŋuːd |
廣韻
字頭(重定向至“兀”)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兀 | 兀 | 五忽 | 疑 | 沒 | 沒 | 入聲 | 一等 | 合口 | 魂 | 臻 | 入十一沒 | ŋuət | ŋuət | ŋuət | ŋuət | ŋuət | ŋuot | ŋwət | wu4 | nguot | nguot | 髙皃又姓後漢改樂安王元覽為兀氏五忽切十六 |
蒙古字韻
字頭(重定向至“兀”)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兀 | ꡟ | u | u | 入聲 |
中原音韻
字頭(重定向至“兀”)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兀 | 屋 | 影 | 魚模合 | 魚模 | 入聲作上聲 | 合口呼 | u |
洪武正韻牋
字頭(重定向至“兀”)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兀 | 兀 | 五忽 | 二質 | 真 | 入聲 |
分韻撮要
字頭(重定向至“兀”)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兀 | 兀 | 我 | 𤲃 | 第八賓稟嬪𤲃 | 陽入 | 岩密切高也不動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