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蚊蟲》是元代宋方壺創作的一首散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一枝花·蚊蟲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宋方壺
作品原文,文學賞析,
作品原文
【南呂】一枝花·蚊蟲
妖嬈體態輕,薄劣腰肢細。窩巢居柳陌,活計傍花溪。相趁相隨,聚朋黨成群隊。逞輕狂撒蒂胖,愛黃昏月下星前,怕青宵風吹日炙。
【梁州】每日穿樓台蘭堂畫閣,透簾櫳繡幕羅幃。帳嗡嗡喬聲氣,不禁拍撫,怎受禁持?廝鳴廝咂,相抱相偎;損傷人玉體冰肌,碲人嬌並枕同席。瘦伶仃腿似蛛絲,薄支辣翅如葦煤,快棱憎嘴似鋼錐。透人,骨髓,滿口兒認下胭脂記。想著癢懶散那些滋味,有你後甚是何曾到眼底?到強如蝶使蜂媒。
【尾】閒時節離不了花香柳影清陰里睡,悶時節則就日暖風和葉底下依。不想瘦軀老人根前逞精細,且休說香羅袖裡,桃花扇底——則怕露冷天寒恁時節悔。
文學賞析
《一枝花》一曲,開篇“妖嬈體態輕,薄劣腰肢細”。惟妙惟肖地描寫了蚊子的形態和習性。“妖嬈”一詞,褒為貶用,用來描寫蚊子賣弄風騷的姿態。“薄劣”則重在突出蚊子輕薄頑劣的性情。“體態輕”“腰肢細”最適宜用來描寫蚊子的形體特徵,這與范仲淹《詠蚊》中的“飽去櫻桃重,飢來柳絮輕”頗為相似。“窩巢居柳陌”四句,寫蚊子好在柳叢里、溪水旁居住,喜歡成群結隊,嬉戲打鬧。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蚊子並沒有“窩巢”,所以此處的描寫只是作者個人的印象而已,不能苛求。
描寫完蚊子的習性後,接著寫蚊子的嗜好和畏懼。蚊子喜歡在“月下星前”放肆飛行,害怕被“風吹日炙”。“青宵”與“黃昏”相對,突出蚊子在白天和夜晚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
《梁州》一曲,從描寫蚊子本身轉人描寫蚊子對人的危害。蚊子晝伏夜出,飛人居所滋擾他人。“每日穿樓台蘭堂畫閣,透簾櫳繡幕羅幃。”《雍熙樂府》中用“每夜家”代替“每日”,既符合蚊子自身的生活習慣,也與上曲的末兩句契合,所以用“每夜家”更適合些。“透”的運用,突出蚊子的無可抵擋和無孔不入。
衝破簾櫳、繡幕、羅幃的蚊子,在嗡嗡聲中不斷侵擾、糾纏,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拍撫”,指蚊子接觸人的身體。它們“相抱相偎”,不斷叮咬,使人難以入睡。“廝鳴廝咂”至“殆人嬌並枕同席”幾句,充分體現出蚊子的可惡和人對蚊子的怨恨。韓愈在《雜詩四首》中寫蚊時就曾表達了同樣的感情:“得時能幾時?與汝姿啖咋。涼風九月到,掃不見蹤跡。”他之所以盼望秋天早些到來,許是飽受蚊蟲叮咬的困擾。
蚊子能無孔不入地糾纏、偷襲人,全在於它那“瘦伶仃腿似蛛絲,薄支辣翅如葦煤,快棱憎嘴似鋼錐”的形體特徵。“瘦”“薄”“快”的特點,使蚊子能夠“透人,骨髓”,在唇齒間留下人的血跡。不幸被蚊子咬後的人們,皮膚奇癢無比,難以入睡,“想著癢做做那些滋味,有你後甚是何曾到眼底?”兩句即是對人們這一痛苦情態的描寫。末句“到強如蝶使蜂媒”更是進一步強化蚊子對人的侵擾所帶來的危害。
《尾》一曲既承接上曲而來,也與《一枝花》一曲相呼應。“閒時節離不了花香柳影清陰里睡,悶時節則就日暖風和葉底下依”描寫吃飽喝足後的蚊子的生活狀況。“閒”“悶”二字型現了蚊子不同的心態。接下來,宋方壺描寫蚊子的聰明表現。“不想瘦軀老人根前逞精細”,瘦弱老人的血並不甘甜,所以白天裡,吸飽人血後的蚊子不會選擇去叮他;“且休說香羅袖裡,桃花扇底”,蚊子在袖子裡不便飛翔,在桃花扇底下也有時時被吹走的可能,所以聰明的它也不會去這些地方“逞精細”。
蚊子看似聰明逍遙,但它的好日子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則怕露冷天寒恁時節悔”,蚊子現在吃飽喝足,尚能逍遙自在,但到了天寒地凍之時,它的末日也就來臨了。作者以遊戲的筆墨表達對蚊子的嘲笑,全曲也至此收尾。
全篇語言通俗明朗,筆調生動詼諧,行文簡潔緊湊,善用擬人化手法,在現存元散曲的詠蚊篇目中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