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療疾方法:藥物療法

《黃帝內經》療疾方法:藥物療法

《《黃帝內經》療疾方法:藥物療法》是2010年8月1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小平。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帝內經》療疾方法:藥物療法
  • 作者:王小平
  • ISBN: 9787513200646
  • 頁數:190
  • 定價:27.00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中醫學的第一經典,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中後期面世,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中醫藥學發展之濫觴。《黃帝內經》囊括了中醫藥學養生、防病、診斷、治療、康復等方面的全部內容,一經出世便成為古人學習中醫藥學的必讀之書。歷代醫家在研讀《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證經驗不斷充實中醫藥學理論,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理論體系。

作者簡介

王小平,女,1962年生,漢族,山東濟南市人,醫學博士,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現為山東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的研究及教學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充飢為食療病為藥
第一節 中國人的用藥理念:藥食一體
一、中藥起源——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二、湯藥——最早的中藥劑型
三、藥食同源——用之充飢則謂之食,以其療病則謂之藥
四、藥食同功——藥物與食物都有四氣五味
五、藥食同法——藥物與食物遵循相同的套用法則
第二節 中藥的陰陽五行密碼:四氣五味
一、四氣是中藥的性質
二、五味是中藥的功效
三、中藥的作用取決於氣與味的結合
第三節 藥物準確到達病位的通路:中藥歸經
一、歸經是藥物作用的路線圖
二、臟腑經絡是歸經的基礎
三、歸經使藥物有的放矢
第四節 中藥增效減毒的秘法:方劑配伍
一、方劑也有君、臣、佐、使的秩序
二、藥物的相互作用:1+1≠2
第五節 質優效佳的中藥精品:道地藥材
第六節 中藥的質量受採摘時節的影響:司歲備物
第七節 中藥治病原理揭秘:神機自和
一、中西醫治病思路有區別
二、中藥治病立足於自身的整體調節
第二章 揭開中醫療疾大法之秘
第一節 順應自然是中醫治病的法寶:法天則地
一、人應天動,天時是治療的風向標
二、病隨地異,方域是治療的指南針
第二節 增強自身免疫力是治病的關鍵:扶正祛邪
一、疾病:正氣與邪氣的決鬥
二、扶正與祛邪,用藥如用兵
第三節 補偏救弊是恢復協調的最高法度:調整陰陽
一、發現陰陽失調的跡象
二、重建新的平衡
第四節 事半功倍的治病方法:順勢而治
一、五臟病順勢用藥攻略
二、祛邪不可一味“抗”或“止”
第五節 根據體質選擇治療方法:以人為本
一、疾病的表現因人而異
二、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三、藥食調治要區別體質
第六節 中醫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治其未病
一、疾病發生之前要防患未然
二、疾病未盛之時要防微杜漸
三、疾病發作之前要及時防治
四、“治未病”與亞健康
第七節 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理念:治病求本
一、求本:尋找疾病的本質
二、辨證:中醫“求本”之路
第三章 用藥十六計
第一節 治療寒證要用溫熱藥:寒者熱之
一、寒證分為實寒證與虛寒證
二、辛溫(熱)藥治療實寒證,甘溫藥治療虛寒證
第二節 治療熱證要用寒涼藥:熱者寒之
一、熱證分為實熱證和虛熱證
二、辛涼藥或苦寒藥治療實熱證,甘寒藥治療虛熱證
第三節 腫瘤要用善於散結的藥物:堅者削之
一、症積腫塊是痰瘀互結的結果
二、軟堅散結藥物及其分類
第四節 氣水鬱結要善用行氣化痰藥:結者散之
一、氣與水的鬱結形成了痰飲
二、肝和脾胃最易發生氣水鬱結
第五節 祛除侵犯人體的不速之客:客者除之
一、不請自來的六種致病邪氣
二、逐出外邪,身體才能康復
第六節 用滋潤的方藥解除乾燥證:燥者潤之
一、燥字當頭一把火
二、保護津液,恢復燥濕平衡
第七節 身體疼痛則用甘緩藥:急者緩之
一、疼痛多緣於筋脈攣急
二、甘味藥物能緩急止痛
第八節 生命物質耗散可用固澀收斂藥:散者收之
一、精、氣、血、津液耗散意味著生命流失
二、用收澀藥: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九節 行氣活血化痰治療懶動病:逸者行之
一、生命在於運動
二、過度安逸危害大
三、行之之法有哪些
第十節 安神定驚治療膽小驚怯:驚者平之
一、驚嚇最易傷心肝
二、安神定驚當治心與肝
第十一節 虛損的治療原則: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一、形體虛衰的,用溫補藥治療
二、陰精虧虛的,用滋膩厚重的藥物治療
第十二節 活血放血法治療血瘀證:血實宜決之
一、提示血瘀的五大表現
二、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
第十三節 發散表邪的汗法: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一、病邪在體表的稱作表證
二、讓邪氣隨汗而出
三、使用汗法有宜忌
第十四節 嘔吐也可祛邪治病:其高者。因而越之
一、涌吐法的適應證
二、涌吐法使用得當有良效
第十五節 通暢二便可以攻邪除病:其下者。引而竭之
一、在里、在下的實證適宜用下法
二、下法使病邪從二便排出
三、下法須慎用
第十六節 治療食積的消導法:中滿者,瀉之於內
……
第四章 有理有節服藥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