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篇(司馬光所著作品)

類篇(司馬光所著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類篇》是司馬光所著作品類篇是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類篇
  • 別名:《類篇》·四十五卷
  • 作者司馬光
  • 類別字書
  • 作品出處:兩淮馬裕家藏本
內容簡介,關於作者,

內容簡介

《類篇》·四十五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書凡十五卷,每卷各分上、中、下,故稱四十五卷。末一卷為目錄,用《說文解字》例也。凡分部五百四十四。其編纂之例有九:一曰同音而異形者皆兩見。二曰同意而異聲者皆一見。三曰古意之不可知者皆從其故。四曰變古而有異義者皆從今。五曰變古而失真者皆從古。六曰字之後出而無據者皆不特見。七曰字之失故而遂然者皆明其由。八曰《集韻》之所遺者皆載。九曰字之無部分者皆以類相聚。考《集韻》所收,並重文為五萬三千五百二十五字。此書凡文三萬一千三百一十九,重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六,僅五萬三千一百六十五字,較《集韻》所收尚少三百六十字。而例雲《集韻》所遺皆載者,蓋《集韻》重文頗為雜濫,此書凡字之後出而無據者皆不特見,故所刪之數多於所增之數也。其所編錄,雖不及《說文》、《玉篇》之謹嚴。然字者孳也,輾轉相生,有非九千舊數所能盡者。《玉篇》已增於《說文》,此書又增於《玉篇》。時會所趨,久則為律,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固難以一格拘矣。
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十一月丁度等奏稱:“今修《集韻》,添字既多,與顧野王玉篇》不相參協,欲乞委修韻官將新韻添入,別為《類篇》,與《集韻》相副施行。”仁宗命王洙、胡宿、掌禹錫、張次立等人相繼修纂,到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由司馬光接代,業已成書,治平四年繕寫成功,上之於朝。舊稱司馬光撰,實際只是由司馬光整理成書而已。
《集韻》是仁宗景祐四年(1037)命丁度、宋祁等開始修纂的,到英宗治平四年同為司馬光編定成書。《集韻》 按韻編字,《類篇》 接部首編字,兩書相輔而行。《類篇》依據《說文解字》分為14篇,又目錄1篇,共15篇。每篇又各分上、中、下,合為45卷。全書的部首為540部,與《說文解字》相同,部首排列的次序變動也很少。本書是直接承接《說文解字》和《玉篇》的一部字書。所收字數 31319字,比原本《玉篇》增多一倍。《集韻》遺漏的字也都儘量收入,但《集韻》書中冗雜的重文就不盡採錄,體例比較嚴謹。每字下先列反切,後出訓解;如果字有異音異義,則分別舉出,可與《集韻》相印證。且書中收有唐宋之間所產生的字不少,為研究文字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舊刻有清代曹寅所刻《楝亭五種本》,現在通用的是後來姚覲元的翻刻本,即一般所說的《姚刻三韻本》。

關於作者

李裕民先生認為“司馬光總纂此書近兩年,除繕寫總成外,還作了細緻的加工,如廣收隸變後異字、俗字,武則天自造字,補《集韻》之缺,或探究隸變的原因等,凡此皆於書中以‘臣光曰’、‘臣光按’等形式出現。館臣未研讀全書而妄加推測,實冤司馬光之苦心。”[1]故《類篇》一書當為集體智慧的結晶,把功勞僅歸於司馬光或王洙都欠妥當。 [1] 四庫全書研究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第543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