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法國經濟學家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1766年首次出版。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全書總共分101節,不分篇章,每節標題用簡捷的語言概括出內容,各節之間有一定的邏輯聯繫,結構緊湊。該書論證了魁奈關於農業是財富的唯一源泉的觀點,對財富的形成和分配進行了歷史考察,發展了重農主義理論。杜爾哥在書中分析交換入手去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提出了農業勞動是一切源泉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他的重農主義的經濟學理論體系。《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中各個論點的分析和論證雖未全部充分展開,但思想內容豐富,邏輯結構嚴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 外文名:REFLEXIONS SUR LA FORMATION ET LA DISTRIBUTION DES RICHESSES
    Reflections 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iches
  • 作者:(法)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
  • 首版時間:1766年
  • 字數:75千字
  • 類別:經濟學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杜爾哥在《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中概述了重農學派的理論,他所提出的問題及作出的分析都與他所掌握的中國經濟知識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繫,或者是希望從中國的實踐中得到解釋或者是受中國的情況的啟發而予以發揮,或者是直接從中國古代文化中汲取了營養。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篇幅短,全書為101節。全書的主題如書名所示,是考察財富的形成和分配。《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到第29節,主要論述工業與農業的分工、土地所有權的產生以及土地的民用業者利用士地獲取收入的各種方法;第二部分,第30節到第48節,主要考察價格的決定、貨幣的起源及運用;第三部分,第49節到第101節,主要闡明資本的積累及其運用。

作品目錄

英譯本序
杜邦·德·奈木爾導言
第一節 在平均分配土地,使每個人只擁有維持他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土地這個假定下,則不可能有商業的
第二節 上述假定未曾存在過,但即使存在也不可能持續。土壤的差異性和需要的多樣性導致了土地產品和其他產品的交換
第三節 土地產品需要長期和艱辛的生產過程才能滿足人類的需要
第四節 這種加工過程的必要性導致了以土地產品交換勞動
第五節 生產原料的農夫比加工原料的工匠更重要。農夫是勞動流通的最先發動者,是農村使土地產出所有工匠的工資
第六節 工人的工資受限於那些為生計而工作的工人們之間的競爭。他所得到的只能維持自己的生活。
第七節 農夫是惟一的勞動產出超過自己勞動工資的勞動者,所以,他是所有財富的惟一源泉。
第八節 社會首先被劃分為兩個階級:一個是生產階級,即耕種者階級;另一個是工薪階級, 也就是工匠階級
第九節 在社會最開初的時代,還不能把土地所有者和耕種者區分開來
第十節 社會的進步;所有土地都有了主人
第十一節 在受僱的耕種者的幫助下,土地所有者開始從耕種勞動中解脫出來
第十二節 產權分配的不平等——這種現象不可避免出現的原因
第十四節 土地耕種者與所有者之間的產品分配。純產品或收入
第十五節 社會重新劃分為土地耕種者、工匠和土地所有者三個階級,或生產階級、工薪資階級和可以自由支配的階級
第十六節 兩個勞動階級或不能自由支配的階級之間的相似之處
第十七節 兩個勞動階級的根本區別
第十八節 這種區別使其進一步區分為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
第十九節 土地所有者如何從其土地上獲取收入
第二十節 第一種方法:由那些領取工資的勞動者來耕種
第二十一節 第二種方法:由奴隸來耕種
第二十二節 由奴隸進行耕種的方法不能在大型社會中繼續實行
第二十三節 繼真正所謂的奴隸制度之後的是人被束縛於土地的制度
第二十四節 繼人被束縛於土地的制度之後的是領地制度,奴隸成為土地所有者。第三種方法:讓渡土地換取一定回報
第二十五節 第四種方法:對分佃耕制
第二十六節 第五種方法:土地的包租或出租
第二十七節 最後一種方法最有利, 但前提是該地區已很富庶
第二十八節 簡要重述使土地能生產的各種方法
第二十九節 論一般的資本及貨幣的收入
第三十節 論商業中黃金和白銀的用途
第三十一節 商業的興起。商品評價的原則
第三十二節 商品交換的現行價值是如何確定的
第三十三節 商業賦予所有商 品相對任何其他商品的現行價值;因此,所有商品都是一定數量的任何其他商品的等值物,它可視為代表其他商品的象徵物
第三十四節 任何商品都可用做衡量所有其他商品價值的尺度或共同標準
第三十五節 並非每種商品都是同樣便利的價值尺度。
較妥當的是優先選擇那些在質量上不易發生顯著變化,並且其價值主要與數目或數量相關的商品
第三十六節 價值與數目或數量間缺少準確的一致性的情形,由平均估價來彌補,這種平均估價成為一種真正的貨幣
第三十七節 舉例說明成為表達價值的理想方式的 那些平均估價
第三十八節 所有商品都是代表每種商業對象的象徵物,但對其使用的多寡,則取決於它是否便於運輸,是否便於保存而不變質
第三十九節 所有商品都具有貨幣的兩種基本屬性,即衡量和代表所有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商品都是貨幣
第四十節 反之,基本上所有貨幣都是商品
第四十一節 不同物品均能夠作為並且已經作為流通貨幣
第四十二節 金屬,尤其是黃金和白銀,最適用於這種目的。理由陳述
第四十三節 由於事物的本質屬性,黃金和白銀成為了貨幣,並且是普遍性的貨幣,這與所有習俗和法律都無關
第四十四節 其他金屬僅用於次要用途
第四十五節 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的使用,提高了它們作為物質原材料的價值
第四十六節 黃金和白銀與其他商業對象的比較,以及二者彼此比較的價值的變化
第四十七節 用貨幣進行支付的習俗有助於區分賣主和買主
第四十八節 貨幣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不同階層間的勞動分工
第四十九節 關於積累起來形成資本的多餘年產品
第五十節 可動財富。貨幣的積累
第五十一節 可動財富是所有營利行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
第五十二節 耕種墊付的必要性
第五十三節 土地尚未被耕種前所提供的第一筆墊付
第五十四節 牲畜甚至在土地被耕種前就是可動財富
第五十五節 土地耕種所必需的另一種可動財 富和墊付:奴隸
第五十六節 可動財富甚至對土地本身都有一種交換價值
第五十七節 評估土地的價值, 根據土地的收入與它所交換的可動財富數量或價值的比例而定;這種比例稱為土地的價格
第五十八節 所有貨幣資本,以及無論多少的所有價值,都是生產等於一定數額收入的土地的等值物。運用資本的第一種方法。購買土地
第五十九節 貨幣的另一種運用方法,用於製造業和工業的墊付
第六十節 說明工業企業中各種資本墊付的運用;關於資本的收回及其應產生的利潤
第六十一節 工業中工薪階級再分為資本家和純粹的工人
第六十二節 還有一種運用資本的方法,用做農業企業的墊付。關於農業企業中資本的用途以及必不可少的利潤的論述
第六十三節 農業方 面資本家性質的企業家之間的競爭決定了地租的現行價格。大規模的農業經營
第六十四節 資本家性質的企業家的缺少使土地耕種和經營僅限小範圍內
第六十五節 土地耕種者階級再劃分為企業家或承包者和單純的領薪者,無論後者是僱工還是零工
第六十六節 第四種運用資本的方法,用於商業企業的墊付。在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真正所謂的商人做中介的必要性
第六十七 節各種等級的商人,他們全體的共同點是:為再賣出而買入,他們從事這一行業的費用靠墊付維持,這種墊付將連同利潤一併收回,以便重新投入到下一次的為賣出而買入的交易中
第六十八節 貨幣流通的真正意義
第六十九節 在黃金和白銀進入商業領域前,所有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和商業,不可能不受到極大限制
第七十節 由於資本像勞動者的勤勞一樣對於所有經營事業都是必要的,因此勤勞者願意與為他們提供所需資金的資本家分享他們的企業利潤
第七十一節 資本的第五種運用方法:放貸取息。貸款的性質
第七十二節 關於放貸取息的錯誤觀念
第七十三節 對經院哲學家的反駁
第七十四節 貨幣利息的真實基礎
第七十五節 對一種反對意見的回覆
第七十六節 利率像任何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 只應由交易過程自身來決定
第七十七節 貨幣在商業中有兩種不同的估價: 一種是表達我們為了得到各種商品所付出的貨幣數量;另一種則是表達一筆貨幣與交易過程中所得利息之間的關係
第七十八節 這兩種估價彼此無關 並由各種不同的原則所支配
第七十九節 在比較貨幣與商品的價值時,我們將貨幣視為一種金屬,而這種金屬是交易的目標。在評估貨幣利息時,我們關注的是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效用
第八十節 利息的價格直接取決於借款者的需求與貸款者的供給之比。這種比例主要取決於通過儲蓄剩餘收入和年產品而形成資本所積累的可動財富的數量,不論這些資本是以貨幣形式存在,還是以在商業中有價值的任何其他種類的財富形式存在
第八十一節 節儉精神不斷增加各種資本的數量, 奢侈則不斷消耗它們
第八十二節 利率的降低證明,在歐洲,節儉比奢侈盛行
第八十三節 扼要重述運用 資本的五種不同方法
第八十四節 運用資本的不同方法間的相互影響
第八十五節 投入土地的貨幣必然最少
第八十六節 放貸取息的貨幣所帶來的收入,應比用同等資本購買土地所帶來的收入略多
第八十七節 投入農業、 製造業或商業的貨幣所生產的利潤應比貸款利息更多
第八十八節 不過,這些不同的運用方法所帶來的成果相互受到限制,並且儘管它們彼此並不一樣,但卻保持某種平衡
第八十九節 貨幣的現行利率是一種標準,藉助這種標準可以判斷資本的多寡;它是衡量一國農業、製造業和商業發展程度的尺度
第九十節 貨幣利率對所有營利行業的影響
第九十一節 一個國家的總財富包括:一所有田產的純收入乘以地價率;二國內現存所有可動財富的總和
第九十二節 不能將借貸資本包括在總財富之內,否則會導致重複計算
第九十三節 在社會的三個階級中, 貨幣的貸款者應列入哪個階級
第九十四節 貸款者,就他自身來說,屬於可自由支配階級
第九十五節 從貸款者能利用利息的方法看,貸款者提
取的利息是可自由支配的
第九十六節 從國家有權撥用一部分利息滿足自己需要而無任何不便這個意義上看,貨幣的利息不是可自由支配的
第九十七節 反對意見
第九十八節 對這種反對意見的答覆
第九十九節 除了土地的淨產品外,一國不存在任何嚴格意義上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第一百節 土地還提供了全部可動財富即現存資本,它們是由每年儲蓄的一部分土地產品形成的
第一百零一節 儘管貨幣是儲蓄的直接目標,並且可以說是資本的最初基礎,但貨幣卻只占資本總額的極少一部分
附錄

創作背景

18世紀的法國,經濟學者特別是重農學派公認中國是開明政治的理想國家。魁奈在其《中國的專制制度》一書中,就把中國視為“一切國家的範例”。使杜爾哥了解中國的,最早是曾來過中國並寫了《哲學家的旅行》的普瓦弗爾。杜爾哥非常關心中國對農業的保護及重農思想,所以,1763年,當有兩名來自北京的留法學生高類思和楊德望完成學業準備回國時,杜爾哥建議由政府出面挽留他們再留一年。他們兩人受到杜爾哥的熱情招待,被稱為“杜爾哥的中國人”。《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杜爾哥為了滿足這兩個中國學生的要求而寫的。這本書是作為為中國學生所寫的另一本書《中國問題集》的“總序”而寫的。
杜爾哥寫了《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這本書的三年後,重農學派刊物《公民評論》的主編杜邦·德·奈木爾徵得作者同意,分三期在該刊上刊登了《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的全部內容。刊物上發表的文本與杜爾哥手稿有所區別,這是因為編者未經作者認可不僅修改了一些名詞術語,而且刪掉了一些內容,增加了一些觀點。為此杜爾哥非常惱火,他連續給杜邦寫信表示反對,但後者仍未修改。後來,在杜爾哥的親自主持下出了單行本,但出得少,已經失傳。

作品思想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主要思想內容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首先,在第31節以前,杜爾哥作為一個重農主義者,進一步發揮和發展了這個學派的基本原理。杜爾哥之前的重農學派代表人物魁奈從實物形態上來認識純產品,把純產品歸結為自然的賜予。杜爾哥雖然大致堅持這個觀點,但他強調的是自然對勞動的賜予。他認為“農人的勞動使土地能夠生產他本人需要以外的東西”,並指出:“農人的勞動一旦生產出多於他的需要的東西以後……農人除了維持生活的資料以外,還能得到一筆獨立的、可以任意支配的財富,這筆財富並不是由他買進來的,而是要由他賣出去的。因此,他是財富——這些財富,通過他們的流通,激發社會的一切勞動——的唯一源泉,因為他是唯一的這樣一種人,他的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超過了他的勞動工資。”這說明杜爾哥雖然承襲了魁奈的看法,認為純產品是自然的賜予,但他又把純產品歸結為超過工資以外由土地耕種者的剩餘勞動生產的剩餘產品。杜爾哥這種把財富的來源歸結於勞動者的剩餘勞動的認識和他之前的重農主義者相比是一種發展和進步。
其次,從第32節到48節,杜爾哥闡述了對價值和價格等的看法。杜爾哥認為,在商業社會裡,人們有互通有無的需要,因此要進行商品交換。在商品買賣中,雙方都想得到一個對己有利的價格,只有雙方的主觀估價相當,一方願買,他方願賣,這時雙方意見達成一致,商品才能成交。他認為,價格(價值)是由交換雙方的主觀需要或主觀估價決定的。雙方意見一致,就表明兩種商品被看作是完全相等的,從而能互相作為等值物進行交換。對於同等質量的商品在不同買賣中表現出來的不同價格,杜爾哥認為這是在主觀估價的基礎上由供求關係的均衡來決定的。他沒有意識到剩餘價值論應以價值論為基礎。所以就他的剩餘價值論來說,有科學因素,但就他的價值論來說,卻是庸俗的主觀價值論。
最後的52節內容,使杜爾哥有資格在經濟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這裡發展了魁奈的學說,把原有的生產階級與非生產階級細分為企業家、製造業主、僱主階層和僱傭勞動者。他對魁奈關於階級劃分的發展,並不在於叫法或名稱的區別上,而在於杜爾哥在生產者階級和不生產者階級中區分了資本家和僱傭工人。他說:“從事於以各種工業品來供應社會各種不同需要的整個階級,本身可以說是又劃分為兩個階層:企業家、製造業主、僱主階級,都是大量資本的所有者,他們依靠資本,使別人從事勞動,通過墊支而賺取利潤;另一階層則由單純的工匠構成,他們除了雙手以外,一無所有,他們的墊支只是他們每日的勞動,他們得不到利潤,只能掙取工資。”又說:“土地耕種者階級,像製造業者階級一樣劃分為兩個階層,即提供一切墊支的企業家或資本家階層和單純掙取工資的農業勞動者階層。”杜爾哥的這種劃分是以社會成員對生產資料的關係為依據的。這種從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關係來劃分階級的方法使得杜爾哥能夠打破生產部門的限制,從全社會角度來看資本家階級和僱傭勞動者階級之間的對立,比魁奈前進了一步。而且他進一步地指出了僱傭勞動者的工資取決於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對剩餘價值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作品影響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農主義的重要文獻,在經濟學說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該書在經濟理論上集中研討了財富問題,側重考核了財富的形成和收入的分配。杜爾哥依據魁奈的重農思想,體系地說明了價值與分配、分工、貨幣的來源與套用、資本與利息的實質以及農業的重要性等內容,對後來的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產生了較大影響。

作品評價

美籍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熊彼特:《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已經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杜爾哥的理論骨架,即使不談它比《國富論》在時間上領先,也比《國富論》的理論骨架更勝一籌。

出版信息

《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於1766年首次出版。中譯本在解放前曾由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1961年又根據英國經濟學教授艾希利所編《經濟名著叢書》中的英譯本重譯出版。

作者簡介

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1727—1781),法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18世紀後半葉法國政治活動家,重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727年出生於法國舊貴族家庭,青少年時代先後在路易學院、聖敘爾皮斯神學院學習,並於1747年獲神學學士學位。1748年,杜爾哥轉入巴黎索邦神學院,先後擔任索邦神學院院士、名譽副院長。其作品主要有《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集市與市場》《基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