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的品牌及審美分析

《讀者》的品牌及審美分析

《的品牌及審美分析》的研究也是隨著認識的深化而不斷走向深入的。在閱讀大量的文獻並對《讀者》雜誌社進行實地調查之後,筆者對這些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又進一步提出了更多更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追索的問題。《讀者》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大發展背景下的產物,事實上它並不像人們通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神話”,而是中國期刊一步步走向市場,在與各個傳播媒介和國際大刊的對壘中不斷成熟和成長的產物,同時也是伴隨著人們觀念的一步步解放而出現的產物。

基本介紹

  • 書名:《讀者》的品牌及審美分析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1頁
  • 開本:32
  • 品牌: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梅紅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4301783, 978756430178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的品牌及審美分析》為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研究的概念、理論和方法
第一節 關於大眾期刊的定義
第二節 關於期刊品牌與期刊審美
第三節 關於近年來我國的期刊研究狀況
第四節 關於期刊研究方法

第三章 《讀者》雜誌的基本狀況
第一節 《讀者》雜誌的創立及管理體制的變遷
第二節 《讀者》雜誌發展壯大的社會背景
第三節 《讀者》雜誌以客群為核心的經營模式

第四章 《讀者》雜誌封面視覺傳播
第一節 視覺傳播的概念及特點
第二節 期刊封面在視覺傳播中的作用
第三節 《讀者》封面構成要素的變遷
第四節 《讀者》封面圖片的審美傳播

第五章 《讀者》品牌欄目研究
第一節 《讀者》欄目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讀者》的品牌欄日分析
第三節 《讀者》的互動欄目分析
第四節 期刊品牌欄目的培育和維護

第六章 《讀者》的角色形象傳播
第一節 《讀者》的母親形象傳播
第二節 《讀者》的父親形象傳播
第三節 《讀者》的鄉村形象傳播

第七章 《讀者》的品牌建設與維護
第一節 《讀者》的整合行銷傳播
第二節 主編在整合行銷傳播中的作用
第三節 《讀者》的發行渠道建設和維護
第四節 讀者林——《讀者》整合行銷傳播的成功案例

第八章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讀者》雜誌是近十多年來國內年發行量最大的品牌期刊,是中國大眾期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大眾審美需求變遷成功的範例之一。它的辦刊宗旨、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品牌建構、跨文化傳播等諸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總結、分析和研究,目前也受到了政府、市場以及期刊研究者和期刊實踐界越來越多的關注。2004年8月,中宣部出版局、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中國期刊協會共同舉辦了名為。品位、質量、效益”的“讀者之路”研討會,探討和總結推廣《讀者》的成功經驗,①這在中國期刊界是沒有過的事情。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讀者》雜誌社視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南方周末》報、中央電視台、新浪網等媒介也曾對其作了深度報導。
《讀者》既紮根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又生存於中國當代的社會環境中。它誕生於位於中國大西北的甘肅省蘭州市。在現當代以來中國的歷史地理中,無論蘭州、甘肅還是整個大西北,都絕
非一個中心的概念。在人們的頭腦中,與其說是某些“現代化”和“現代性”特徵讓人們記住了這裡,不如說是敦煌、飛天、古絲綢之路等古老的歷史印痕使其揚名於世。在我國當代的經濟地理中,它更難與代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最高成就的東部沿海地區和沿海城市相提並論。

後記

在我的求學生涯中,博士學習階段是一個煉獄的過程。但也是我收穫最大、成長最快的時期。
選擇《讀者》雜誌作為我的博士論文研究對象,是緣於參加導師李思屈先生主持的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媒介的美學:傳媒產業化時代的審美精神》課題。導師希望我們的選題既能有利於這項國家課題的完成,也有利於博士論文的寫作。我的同學有的在電視台工作,就選擇了電視方面的課題;有的在出版社工作,就選擇了出版方面的課題;有的在廣告行業工作,就選擇了廣告方面的課題。而我則在傳媒產業化、跨文化傳播等幾個大方向前面徘徊不定,倍感焦慮,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直到一天,我回到眉山老家,發現屋裡堆放著十幾年的《讀者》雜誌的合訂本。這是我的哥哥大學剛畢業那年,偶然在書店裡看見《讀者》的合訂本,一口氣買下來的。我還記得他那時無比興奮快樂的表情。也正是這本雜誌,一直陪伴我度過學生時代,現在已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期刊。我心裡突然一陣激動,要是我能研究《讀者》雜誌該多好啊。我把這些雜誌帶回成都,整整看了一個星期,心裡已經暗暗下定決心。我把自己的想法與導師交流之後,得到了導師的鼓勵和支持。然而,研究雜誌卻不像閱讀雜誌那樣輕鬆、愉悅。感謝導師李思屈教授,在研究理論和方法上給予我悉心的指導,使我能夠在蜿蜒的林中路上前行。

序言

如果有人要尋找一扇透視當代中國大眾心靈的視窗,我將毫不猶豫地推薦《讀者》雜誌;如果有人想知道《讀者》雜誌何以能成為中國當代的心靈讀本,或要探究《讀者》雜誌在文化產業上成功的秘密,我將毫不猶豫地推薦梅紅這本學術專著《的品牌建設及審美要因分析》。
《讀者》的前身是1981年4月創刊的《讀者文摘》,與中國的30年改革開放風雨同舟。到目前為止,人們在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談論較多的經濟體制的改革開放,殊不知30年來,在中國人的心靈中也經歷了一場同樣偉大的改革開放。《讀者》就是這場中國心靈改革開放的一個觀象台、記錄儀,它記錄了中國人心靈世界的渴望、探求與曲折。無論是在階級鬥爭為綱餘音未盡的時代,還是在“拜物教”盛行的時代,《讀者》都堅持了“愛”的話語,為中國大眾堅守著一方精神的淨土。如果沒有這種話語和這方淨土,我們作為人的生命將是不完整的;離開這一話語和淨土,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任何解讀也是不完整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