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類方》是明代王肯堂撰寫的醫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證治準繩·類方
- 別名:雜病證治類方
- 作者:王肯堂
- 類別:醫術
《證治準繩·類方》是明代王肯堂撰寫的醫書。
《證治準繩·類方》是明代王肯堂撰寫的醫書。內容簡介醫方著作。又名《雜病證治類方》、《類方》、《王損庵先生類方》。八卷。明·王肯堂輯。本書是《證治準繩》中的一種。書中選集內科雜病,五官科等病證的方劑2000餘首,分為卒中暴...
大補地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第一冊方。具有滋陰清熱,養血潤燥之功效。主治營血枯涸而現燥熱。組成 黃柏(鹽酒炒)、熟地黃(酒蒸)各四兩,當歸(酒洗)、山藥、枸杞子各三兩,知母(鹽酒炒)、山茱萸、白芍藥各...
當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主治血痹、風痹等痹證。①《證治準繩·類方》:痹證。②《證治寶鑑》:血痹,體常如風吹,汗出,臥則不能,搖動。③《證治匯補》:血痹者,邪入陰分,若被風吹,骨弱勞疲...
《證治準繩2:類方證治準繩》是201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肯堂、彭懷仁。內容簡介 《證治準繩(2類方證治準繩)》為明代著名醫家王肯堂編撰,是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綜合性著作。自明代刊行以來,影響甚大,為歷代...
皂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引《會編》。主治大小便關格不通,經三五日者。組成 大皂角(燒存性)。用法用量 上為末,米湯調下。又以獵脂一兩煮熟,以汁及脂俱食之。又服八正散加檳榔、枳殼、朴消、桃仁、...
桃仁當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具有祛血滯,理氣痛之功效。主治疝因瘀血作痛。組成 桃仁(去皮尖)二錢,當歸尾(酒洗)、玄胡索各一錢半,川芎、生地黃、赤芍藥(炒)、吳茱萸、青皮(醋炒)各一錢,...
楮實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具有養肝明目,行氣散結之功效。主治冷淚。組成 楮實子(去白膜,炒)、夏枯草、甘草各半兩,香附子(炒)、夏桑葉各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熟水調服,不拘時候。功用 養肝明目...
虎骨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主治①《證治準繩·類方》:男子婦人走注疼痛,麻木困弱。②《雜病源流犀燭》:肢節腫痛,日夜無巳時者。組成 虎骨(醋炙)四兩,五靈脂(炒)、白僵蠶(炒)、地龍(去土,炒)、...
定痛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具有常服輕身壯骨之功效。主治風虛走注疼痛。組成 威靈仙、木鱉子(去殼)、川烏(炮,去皮臍)、防風(去蘆)、香白芷、五靈脂、地龍(去土,炒)各半兩,水蛭(糯米炒熟)、硃砂(水飛)...
谷精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主治斑瘡翳膜眼。組成 谷精草、豬蹄蛻(炒)、綠豆皮、蟬蛻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後米泔調下。主治 斑瘡翳膜眼。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證治準繩·類方》...
《類方準繩》是明朝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王肯堂。醫方著作。又名《雜病證治類方》、《類方》、《王損庵先生類方》。八卷。明·王肯堂輯。本書是《證治準繩》中的一種。書中選集內科雜病,五官科等病證的方劑2000餘首,分...
理氣降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五。具有理氣,化痰,消痰之功效。主治痰證冷汗自出者。組成 桔梗、枳殼(麩炒)、橘紅、半夏曲(炒)、茯苓(去皮)、香附(童便浸)、貝母各一錢二分,桂枝、甘草各五分。用法用量 ...
防風瀉肝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主治蟹眼睛疼。組成 防風、遠志、桔梗、羚羊角、芍藥、細辛、人參、黃芩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溫水調服;《審視瑤函》:每服一錢半或二錢,食遠沸,湯調服。主治 蟹...
防風瀉肝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主治蟹眼睛疼。組成 防風、遠志、桔梗、羚羊角、芍藥、細辛、人參、黃芩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溫水調服;《審視瑤函》:每服一錢半或二錢,食遠沸,湯調服。主治 蟹...
槐角地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具有和血解毒,疏風清熱之功效。主治痔漏,脈芤下血者。組成 槐角,地榆,白芍藥(炒),梔子(炒焦),枳殼(炒),黃芩,荊芥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入生地黃,水煎服。功用 和...
丁香吳茱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引東垣方。具有補胃氣,止嘔逆之功效。主治胃寒嘔吐噦。歌訣 丁香吳萸此湯佳,姜柏升麻草半夏。橘蔻參芪歸蒼朮,胃虛嘔逆用之佳。組成 吳茱萸、草豆蔻、人參、蒼朮、黃芩各一錢...
槐角枳殼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具有清腸和血之功效。主治痔漏下血。組成 槐角(炒)、枳殼(炒)、黃連、黃芩、當歸、白芍藥、赤茯苓、甘草、烏梅(燒存性)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入生地黃,煎服。功用 清腸和血。
復明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具有健脾益氣,疏肝泄熱之功效。主治:①《準繩·類方》:內障。②《審視瑤函》:內絡氣鬱,玄府不和,視物卻非本色。譬觀太陽若冰輪,睹燈火反紅色,視粉牆轉如紅如碧者。組成...
分珠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具有疏風清熱,涼血散瘀之功效。主治眼患血灌瞳神,惡血不散。組成 槐花、白芷、地黃、梔子、荊芥、甘草、黃芩、龍膽草、赤芍藥、當歸各一兩(30g)。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疏...
二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七。具有清風熱、健脾燥濕之效。主治翳障,瞼硬睛疼。組成 蒼朮(米泔浸炒),白朮(土炒),蟬蛻(去頭足),龍膽草(酒洗炒),黃連(酒洗炒),枸杞子(焙乾),牡丹皮,地骨皮各等分...
除濕蠲痛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具有祛濕通絡,蠲痹止痛之功效。主治痹症,濕邪偏重,身體沉重痠痛,天陰加重或發作。別名 除熱蠲痛湯(《金匱翼》卷六)、除濕捐痹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除濕蠲痹湯(...
《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二術散:蟬蛻、龍膽草(酒炒)、黃連(酒炒)、枸杞子、炒蒼朮、地骨皮、炒白朮、牡丹皮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荊芥煎湯調下。治瞼硬睛疼。《證治準繩·類方》卷七方·二術散 處方 蟬蛻...
導氣清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引《體仁彙編》。具有導水消積之功效。主治關格吐逆,大小便不通。組成 豬苓,澤瀉,白朮,人參,藿香,柏子仁,半夏(姜制),陳皮,白茯苓,甘草,木通,梔子,黑牽牛,檳榔,...
芍藥黃芩湯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引李東垣,主治邪入太陰,腹滿咽乾,嘔吐不食,下利腹痛。藥品簡介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六引李東垣。【組成】黃芩 芍藥各30克 甘草15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30克,用水400...
疏風滋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具有通經脈,疏氣血之功效。主治頸項強痛。症見血虛火盛筋燥者。組成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羌活、獨活、紅花、牛膝、防風、白芷、家葛、升麻、甘草、柴胡、桃仁。用法...
代抵當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具有行瘀血之功效。主治蓄血。組成 大黃(川產如錦紋者,去皮及黑心)四兩,桃仁(麩炒黃,去皮尖,另研如泥)六十枚,當歸尾、生地黃、穿山甲(蛤粉炒)、芒硝(如欲穩,以...
祛風清上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引《醫學統旨》。具有祛風宣熱之功效。主治風熱上攻,眉棱骨痛。組成 酒黃芩二錢(6g),白芷一錢(3g),羌活、防風,柴鬍梢各一錢(3g),川芎一錢二分(3.6g),荊芥八分...
氣鬱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具有寬胸,理氣之功效。主治因求謀不遂,或橫逆之來,或貧窘所迫,或暴怒所傷,或悲哀所致,或思念太過。皆為氣鬱,其狀胸滿脅痛,脈沉而澀者。組成 香附(童便浸一宿,焙乾,...
白及蓮須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引戴氏方。具有潤肺止血之功效。主治咯血。症見乾咳吐血,血色鮮紅,舌紅苔薄,脈細數。臨床上用於治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咯血。組成 白及一兩(30g),蓮花須(金色者佳)、側柏葉...
《加味香薷飲》是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一的中醫處方。【組成】香薷6克 厚朴(制) 扁豆(炒) 白朮(炒) 白芍藥(炒) 陳皮 白茯苓 黃芩各3克 黃連(薑汁炒) 甘草(炙) 豬苓 澤瀉各1.5克 木瓜2.1克 【用法】上藥加生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