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原著,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者介紹,目 錄,有關書名的來歷,
原著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末,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大清國甲午戰敗,列強瓜分中國之勢已成,公元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乘機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繼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之後,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籤訂的第三個不平等條約,從而完成了英占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中國在香港地區完全喪失主權,中華民族蒙受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奇恥大辱。
本書正面展現了“香港拓界”那一頁慘痛的歷史,通過京師舉人易君恕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香港的坎坷人生經歷,以及與“新界”愛國志士聯合十萬鄉民奮起抗英保土而慘遭血腥鎮壓的悲壯義舉,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慷慨悲歌。
創作背景
1984年中、英兩國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國政府向全世界莊嚴宣布,定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百年國恥,一朝雪洗。作家霍達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激情投入了本書的創作,並遠赴香港深入生活,蒐集素材,查閱歷史資料數千萬字,採訪各界人士數百人次,反覆實地踏勘歷史遺蹟,在充分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潛心結構,歷時“二載,完成了這部嘔心瀝血之作。
作家以濃烈的愛國激情,真實、生動、形象的筆墨,著力塑造了易君恕、鄧伯雄、鄧菁士等愛國志士的英雄群像,對英國牧師林若翰、清朝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兩廣一總督譚鐘麟、港督卜力、輔政司駱克、警察司梅軒利等各色人物的刻畫亦各有獨到之處。
作者介紹
霍達,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作家。
著有小說、報告文學、劇本、散文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約500萬字。其中《穆斯林的葬禮》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文學獎以及建國40周年優秀文學獎等多項大獎,為最受讀者歡迎的當代文學作品之一,列人“家庭書架百種常備書目”,至今暢銷不衰。
目 錄
第一章 落花時節
第二章 報國無門
第三章 書生論政
第四章 無力回天
第五章 天涯孤旅
第六章 煙雨樓台
第七章 靈肉鬼神
第八章 海隅落日
第九章 月照無眠
第十章 潮漲潮落
第十一章 聖土遺民
第十二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章 寸土必爭
第十四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章 天若有情
第十六章 誰家天下
第十七章 血染國門
第十八章 世紀嬰啼
後記 看試手,補天裂
有關書名的來歷
書名《補天裂》,源自辛棄疾的詞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如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
記當年、只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鳴瑟。事無兩樣人心別。
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電視連續劇《補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