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族譜

蒲氏族譜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出自中東人後裔。宋、元兩朝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後,有人以蒲作為漢姓。據《中國伊斯蘭史存稿》中記載:回族中的“蒲氏為唐宋時回教商人常用之姓。”早在南宋時期,福建省的泉州地區就已經是“回半城”“蒲半街”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氏族譜
  • 別名:泉州蒲壽庚後裔
  • 來源回族
穆斯林蒲姓來源,宋元回教徒後裔蒲氏族譜,

穆斯林蒲姓來源

出自中東人後裔。宋、元兩朝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後,有人以蒲作為漢姓
回族蒲氏的來源也比較廣,據文縣《回教徒與中國歷代的關係》中記載: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轉化為蒲氏。同時,蒲氏又“是由Ahu的讀音而來,而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Abu一字,中國讀其音為‘阿蒲’,後省其‘阿’,則視為其姓‘蒲’了。”作為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氏的一個來源。如北宋前後,把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稱為“蒲克”,把沿海地區的外國人(多為穆斯林)和居住地稱為“藩浦”、“蒲(鋪)速滿”等,這些“浦”和“蒲”後來都變成了蒲氏。
此外,中國在北宋時對留居中國的外國人實行了一整套的“都蕃”和“蕃長制”管理。這期間,外國人凡加官進爵或入籍註冊,就被冠以一個特定的漢姓蒲氏,如蒲思馬應、蒲河散、蒲麻勿圖婆離、蒲希密等。再有,據史籍《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記載:“蕃俗,本占城人(今越南平定),宋元間因亂,摯家駕舟而來,散泊海岸,謂之蕃邦、蕃浦。今編戶人所,三亞里皆其種類也。其人多蒲氏……其言語像貌,與回回相似。”這一部分蒲氏,是越南穆斯林帶入回民中的。蒲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甘肅天水地區,後有在元末明初,明太祖為懲罰蒲壽庚“導元傾宋之罪”,對蒲氏家族進行了懲戒,“蒲氏恐被株連,故相率改為卜氏”。
蒲氏族譜
蒲氏族譜

宋元回教徒後裔蒲氏族譜

宋元時期穆斯林海商蒲壽庚家族的譜牒,傳世族譜有:廣東《南海甘蕉蒲氏家譜》,初輯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重修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內含總譜和蒲壽庚蒲壽晟脈下的支譜,蒲壽晟排列為總譜中的第五世,福建永春《蒲氏族譜》,初輯於康熙年間(1662~1722),重抄於光緒二十二年(1897),內含總譜和蒲壽庚脈下的支譜,蒲壽庚為總譜第七世,福建德化《蒲氏家譜》,系永春譜的翻錄,福建永春《龍溪蒲氏支譜》,同治九年(1870)纂,系泉州蒲族的支脈,由總譜的第十七世開始記載,福建詔安《蒲氏家譜》,修於光緒八年(1882),是泉州蒲姓分支遷漳浦縣再分支詔安的支脈譜。上述各譜,以《南海甘蕉蒲氏家譜》和福建永春《蒲氏族譜》最具史料價值。《南海甘蕉蒲氏家譜》的蒲壽庚欄目空項,福建永春《蒲氏族譜》則留出空頁1張。這是由於明初明太祖因蒲壽庚棄宋降元而懲罰蒲壽庚後裔,禁蒲姓者不得讀書入仕,蒲氏後裔修譜之時採取了隱諱的手法。關於蒲壽庚的祖先,兩譜均記載原籍蒲昌海(新疆羅布泊),取蒲為姓。對此,史學界都持否定態度,認為是明代以後穆斯林族譜中常見的偽托大姓的做法。兩譜自蒲壽庚以上的世系姓名和年代也全然不同,學者們傾向於《南海甘蕉蒲氏家譜》,認為較可靠,而對福建永春《蒲氏族譜》蒲壽庚以上的世系、姓名,則認為多系杜撰。《南海甘蕉蒲氏家譜》卷11《蒲氏初四世太祖太中大夫公傳》記載蒲氏二世祖“瑪哈珠、瑪哈嗅二公倡築羊城光塔。俾晝則懸旗,夜則舉火,以便市舶之往來也。”專家考證認為此光塔即現存廣州懷聖寺內的光塔,亦即岳珂程史》卷11《番禺海獠》文中的光塔。岳珂所記建光塔的蒲姓穆斯林富商號白番人,來自占城(越南)。占城是古代中西海上交通要港,8~9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已定居該地從事貿易。《閩書》記載“蒲壽庚其先西域人,總諸蕃互市,居廣州。”《心史》記載:“蒲受晟南蕃人,富甲兩廣。”《福建通志》記載:“西域人提舉市舶蒲壽晟、壽庚。”《泉州府志》記載:“宋末西域人蒲壽晟與弟壽庚以互市至。”多數學者認為蒲壽庚祖籍阿拉伯,10世紀前定居占城,約11世紀移居廣州,13世紀初再遷居泉州。蒲氏族譜是研究中西海上航線,阿拉伯海商家族遷徙及其在中國的伊斯蘭教活動和明代以後逐步漢化歷史的珍貴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