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未來同行

與未來同行

本書以“未來”為主線,劃分為三個主題:迎接未來——給青年學生的信、創造未來——網路時代的創新、人才與文化和憧憬未來——未來一代的教育和成長,內容主要涉及人才成長、科技創新、企業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關的文章,呼喚更多人成為理解未來、規劃未來、迎接未來甚至開創未來的新世紀的同路人。

基本介紹

  • 書名:與未來同行
  • 又名:A Walk lnto the Future
  • 作者:李開復
  • ISBN:9787010058672
  • 類別:成功心理學-通俗讀物
  • 頁數:345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0-01
  • 裝幀:平裝
  • 開本:710*960 1/16
  • 字數:400000字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前言,圖書目錄,全文閱讀,

圖書信息

字 數: 400000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10058672
包 裝: 平裝
市 場 價:¥30.00
與未來同行

編輯推薦

本書匯集了近八年來作者所撰寫的25篇與人才成長、科技創新企業文化青少年教育等相關的文章。它們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寫作的方式關心中國科技與教育事業,關注中國青年學生成長曆程的縮影,它們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著對中國科技、文化與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中國的青年,希望這本書能伴你同行,幫助你用堅定的步伐和無限的激情走向屬於你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國的企業,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靈感和信心,幫助你的企業在國際化的大舞台上從容應對,決勝千里。
中國的高校,希望這本書為你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你在建設世界一流學府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中國的家長,希望這本書給你帶來啟迪和智慧,幫助你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圖書簡介

《與未來同行:李開復文集》匯集了近八年來作者所撰寫的25篇與人才成長、科技創新、企業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關的文章。它們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寫作的方式關心中國科技與教育事業,關注中國青年學生成長曆程的縮影,它們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著對中國科技、文化與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中國的青年,希望這《與未來同行:李開復文集》能伴你同行,幫助你用堅定的步伐和無限的激情走向屬於你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國的企業,希望這《與未來同行:李開復文集》能為你帶來靈感和信心,幫助你的企業在國際化的大舞台上從容應對,決勝千里。
中國的高校,希望這《與未來同行:李開復文集》為你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你在建設世界一流學府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中國的家長,希望這《與未來同行:李開復文集》給你帶來啟迪和智慧,幫助你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本書以“未來”為主線,劃分為三個主題。
迎接未來——給青年學生的信:這一部分收錄的是我自2000年以來寫給青年學生的七封公開信。以公開信的方式與廣大青年學生交流思想,向他們介紹學習和成長的經驗。
創造未來——網路時代的創新、人才與文化:收錄在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說是寫給中國企業的“公開信”。在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軟Google等著名跨國企業的成功之道,探尋了網路時代中IT產業和現代企業所要面臨的諸多根本性問題,並針對科技創新、人才戰略以及現代企業的管理與文化等話題介紹了他的想法和建議。
憧憬未來——未來一代的教育和成長:收錄在這一部分的文章均與中國的教育事業以及青少年的成長相關。其中不但包括寫給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討中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公開信,也包括我向關注中國教育事業的人以及廣大學生和家長介紹國外教育領域的成功經驗,推薦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先進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還包括回憶李博士自己的大學生活的一篇“趣文”。

作者簡介

李開復,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於台灣。11歲赴美求學,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他所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之一。而他開發的“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於1988年擊敗了曾獲世界冠軍的西洋棋大師。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
與未來同行
李開復博士先後在蘋果公司SGI公司擔任要職。1998年,他加盟微軟公司。親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隨後成為比爾·蓋茨的七個高層智囊之一。
李開復博士非常關心中國青年的成長,致力有很高的威望年被大學生評選為最有魅力的人物。僅最近一年就有超過12萬大學生現場聽過他的演講,他創辦的“開復學生網”註冊人數已經超過15萬人,他專門為中國青年而寫的第一本書《做最好的自己》是2005年和2006年最暢銷的圖書之一。

前言

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書——《與未來同行》匯集了近八年來我所撰寫的25篇與人才成長、科技創新、企業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關的文章。從寫於八年前的《我的人才觀》,一直到這個月才剛剛寫完的《給中國高校的一封信》,它們中的每一篇都是我在過去八年里用寫作的方式關心中國科技與教育事業,關注中國青年學生成長曆程的縮影,它們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著我對中國科技、文化與教育事業的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像本書書名所昭示的那樣,真正成為理解未來、規劃未來、迎接未來甚至開創未來的新世紀的同路人。 為了讓讀者在閱讀時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我以“未來”為主線,將這些文章劃分為三個主題,它們分別是: 迎接未來——給青年學生的信 這一部分收錄的是我自2000年以來寫給青年學生的七封公開信。以公開信的方式與廣大青年學生交流思想,向他們介紹學習和成長的經驗,這是我在經過了認真而審慎的思考後所尋找到的一種最佳方式——它既符合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影Ⅱ向力最大化的目標,可以讓更多的青年學生從中受益,也有利於更加集中和深入地討論諸如學習方法、生活態度、價值觀、就業與工作、理想與現實等廣大青年學生普遍關心的焦點話題。事實證明,我所發表的每一封公開信幾乎都在青年學生的群體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只要看看“ 開復學生網”中成千上萬的來自青年學生的熱情反饋就不難知道,我為中國青年學生所付出的一切是多么值得。 創造未來——網路時代的創新、人才與文化 收錄在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說是我寫給中國企業的“公開信”。我在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軟、GoogIe等著名跨國企業的成功之道,探尋了網路時代中IT產業和現代企業所要面臨的諸多根本性問題,並針對科技創新、人才戰略以及現代企業的管理與文化等話題介紹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之所以要撰寫並發表這些文章,我主要是希望在網路時代已經來臨的今天,在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越來越“平坦”的時候,中國的企業應該儘快做好應對全球化市場和國際化挑戰的準備,應該積極向成功的跨國企業學習先進經驗,在人才儲備、技術研發、領導團隊、管理方式等方面儘快使自己與國際接軌,以便更好地把握新時代為我們帶來的巨大機遇。 憧憬未來——未來一代的教育和成長 收錄在這一部分的文章均與中國的教育事業以及青少年的成長相關。其中不但包括我寫給主管教育工作的領導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討中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公開信,也包括我向關注中國教育事業的人以及廣大學生和家長介紹國外教育領域的成功經驗,推薦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先進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還包括回憶我自己的大學生活的一篇“趣文”。我想,中國發展的根本在於教育,在於未來一代的健康成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根本上關注中國教育,為青年一代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那么,真正意義上的 “中國的世紀”也就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在重新整理本書所收入的25篇文章時,讀著自己熟悉的文句,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最近這八年的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我發現,在這倏忽即逝的八年時光里,我自己改變了許多,還做了許多與我的職業沒有直接關聯的事情。八年前,我從未用中文撰寫和發表過文章,可在這八年里,為了幫助中國青年學生,為了與中國企業、高校乃至政府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經驗,我居然用中文寫作了近百萬字,其中包括兩本書,七封給中國青年的公開信,我的部落格,還有數千個“開復學生網”的帖子。在這八年的時間裡,我從一個遠離教職多年的人,一躍而成為了眾多青年學生口中的“開復老師”;我從一個不懂教育的外行,變成了一個在2004年完成一份長達百頁的《在中國創立一所世界級非營利私立大學》的規劃書的“關注教育事業的熱心人”…… 是什麼造成了我的這些改變呢? ·是責任感——我在中國看到了許多有潛力的青年沒有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我看到了很多有潛力的企業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我也看到了很多高校和父母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方式。我希望能把我自己在世界一流的學府、世界一流的企業所看到的和所學到的,用中國人易於理解、易於吸收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是使命感——我出生於熱愛中國的家庭,受教於進步的美國學校,我是一個跨越中西文化的代表。我曾教導過勤奮的中國學生和積極的美國學生,我看到了一個結合中外優勢的絕佳機會。作為充分體驗西方文化的炎黃子孫,我願意做一個指路人,幫助中國青年遠離困惑,步入卓越,我也願意根據我自己在指導青年學生的過程中所積累的方法和經驗,為其他致力於發展中國教育事業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和幫助。 ·是感情——在和中國青年交流的過程中,我感到的不只是責任、機會和潛力,我感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無比的真誠。無論是開復學生網的志願者,還是每次演講時圍繞在我身邊的學子,無論是南大學生送我的“兩百封信” ,還是中財學子送我的“剪貼簿”,無論是青島、哈爾濱學生的聯名簽字活動,還是在武大、安徽大學、西電聆聽我演講的數萬名學生,他們的真誠最讓我感動,也讓我更願意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關注他們成長的事業中去。 中國的青年,希望這本書能伴你同行,幫助你用堅定的步伐和無限的激情走向屬於你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國的企業,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靈感和信心,幫助你的企業在國際化的大舞台上從容應對,決勝千里。 中國的高校,希望這本書為你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你在建設世界一流學府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中國的家長,希望這本書給你帶來啟迪和智慧,幫助你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這本書的版稅所得,我將全額投入“開復學生網” 的開發與維護。我希望能把“開復學生網”辦成“中國青年成長離不開的互助平台”。希望本書的讀者都能來這個網站看一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成為該網站的志願者,在自己學習和成長的同時,也抽出時間為他人提供有益的幫助。 最後,感謝王詠剛、周虹、黃勇、黎松在本書選題、整理、編校和出版過程中所做的貢獻;感謝中央電視台、山東教育電視台等電視媒體允許我在本書中發表相關電視訪談節目的實錄文字;感謝“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允許我在本書中收錄其舉辦的“世界領袖論壇”中的談話內容;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和孩子——她們不但支持我對教育、對學生的付出,甚至還參與和幫助我的工作——因為有了她們的支持,我才能在為公司辛勞工作之餘,仍可以抽出足夠的時間來撰寫相關的文章和書稿。 李開復 2006年9月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一部分 迎接未來
——給青年學生的信
給中國學生的第一封信——從誠信談起
給中國學生的第二封信——從優秀到卓越
給中國學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樂
給中國學生的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么度過
給中國學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選擇的權利
給中國學生的第六封信——選擇的智慧
給中國學生的第七封信——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
第二部分 創造未來
——網路時代的創新、人才與文化
中國軟體業的機會——抓住機遇、挑戰未來
網路是泡沫嗎?
新一代網際網路的七大趨勢
微軟的成功之道
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領“網路生存”的新型創新
我的人才觀
對話——你是人才嗎?
對話馬英九
科技、人才和教育——旅美三十載經驗談
Google和中國——追隨我心的抉擇
第三部分 憧憬未來
——未來一代的教育和成長
我的教育觀——融會中西、完整均衡
給李嵐清副總理的一封信
美國大學啟示錄
給中國高校的一封信——請培養21世紀企業需要的人才
大學生活瑣憶
李開復談成長
給家長的一封信
做最好的父母——《中國考試》節目實錄

全文閱讀

迎接未來:給青年學生的信
給中國學生的第一封信:從誠信談起
引言
2000年,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時,一位來自名牌大學的同學問我:“開復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樣成功。根據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這件事很過癮。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崗位呢?”
很顯然,這位同學誤解了成功的真諦。在與中國大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這種對成功的誤解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許多同學都會不自覺地在成功與“有財富”、“有地位”或是“做領導”、“做管理”之間劃上等號。歸根結底,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一種迷茫,他們在多元化社會和多種價值觀的衝擊下喪失了自己獨立的判斷力,並逐漸背離了正確的價值觀。
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內心非常焦慮。其實,真正的成功並不是簡單地複製別人的成功之路,也不是盲目地追隨某種社會風潮。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須首先做一個誠信為先的好人,並需要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在不斷學習和不斷與人交流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是,我該如何把這些想法告訴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學生呢?也許,我該拿起筆來,以自己對成功的思考和多年來積累的經驗為基礎,給廣大中國學生寫一封誠懇而熱情的信——我覺得,這是我內心最真實的願望,也是我作為一個有機會融會中西的華人學者所應盡的義務。
當時,我要給中國學生寫信的想法遭到了身邊許多人的反對,他們怕我因此而惹上麻煩,或者被人譏笑為“多管閒事”,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公司的形象。但最終,我還是決定以個人名義在媒體上發出這封公開信——當時使用的題目是《給中國學生的一封信》,因為還沒有打算寫後續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
該文首先在《光明日報》刊載,隨即便被全國各大媒體轉載。幾乎在一夜之間,網路上各大論壇、各大社區都在迅速轉載這封公開信,信的內容在無數所大學裡口耳相傳。這樣巨大的反響的確是我始料不及的,但它也恰好印證了我先前的想法:中國學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指引,而我自己有能力也有意願為他們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今年5月23日,比爾?蓋茨先生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國待遇。文中,他特別談到了在清華大學與中國大學生那次對話的愉快經歷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國的這兩年來,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國內各高校與學生們進行交流。這些訪問和交流使得我有機會與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就他們所關心的事業、前途等問題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中國學生的聰明、好學和上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與這些青年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問題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那些已經獲得國外大學獎學金的學生,大都希望我談一談應該如何度過自己在美國的學習生涯;那些決定留在國內發展的學生,非常關心如何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學業方面取得成功;還有那些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則希望我能講給他們一些學習、做人的經驗之談。最近,更有一些學生關心網路信息產業的發展,希望了解美國的大學生是如何創業和致富的。
看到這么多雙渴求知識、充滿希望的眼睛,我突然產生了一種衝動,那就是給中國的學生們寫一封信,將我與同學們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對中國學生的一些忠告寫出來,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留學、工作或者創業的過程中能夠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順利,事業更成功。
堅守誠信、正直的原則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現在,他已經是一個頗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的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裡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裡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這說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學校和教授聲稱,他們再也不想招收中國學生了。理由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相當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很多教授不理會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裡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複。後來,他的老闆才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數據,而捨棄了那些“不太好”的數據。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計程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它細節只是一些小事,隨心所欲地做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對於這些行為,一言以敝之,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
生活在群體之中
與大多數美國學生比較而言,中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要相對欠缺一些。這也許是由於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當我們面對一個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會時,生活在群體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現,得到更多的收穫,是尤為重要的。
表達和溝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論你做出了怎樣優秀的工作,不會表達,無法讓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幾乎等於白做。所以,在學習階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中,而應當儘量學會與各階層的人交往和溝通,主動表達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甚至在公眾集會時發表演講,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絕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學的Ambady教授最近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他讓兩組學生分別評估幾位教授的授課質量。他把這幾位教授的講課錄像帶先無聲地放兩秒鐘給一組學生看,得出一套評估結果。然後與那些已經聽過這幾位教授幾個月講課的學生的結果進行對比,兩個小組的結論竟然驚人的相似。這表明,在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中,非語言表達方式和語言同樣重要,有時作用甚至更加明顯。這裡所講的非語言表達方式是指人的儀表、舉止、語氣、聲調和表情等。因為從這些方面,人們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判斷你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熱情,從而獲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媒體評論
中國的青年,希望這本書能伴你同行,幫助你用堅定的步伐和無限的激情走向屬於你自己的美好未來。
中國的企業,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靈感和信心,幫助你的企業在國際化的大舞台上從容應對,決勝千里。
中國的高校,希望這本書為你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建議,幫助你在建設世界一流學府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中國的家長,希望這本書給你帶來啟迪和智慧,幫助你培養出21世紀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