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陷阱(201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圖書)

美國陷阱(201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美國陷阱》是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和馬修·阿倫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

該書以皮耶魯齊的親身經歷揭露美國政府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該書不僅展現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過程,也展現了美國如何利用“長臂管轄”、《反海外腐敗法》等司法武器打擊美國企業商業競爭對手的內幕。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美國陷阱》一書中,皮耶魯齊以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歷披露了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揭露了美國的公共權力和國家暴力如何直接和間接地為美國企業在全世界的擴張與競爭開路的真相。

作品目錄

引言
1.打擊
2.檢察官
3.第一次開庭
4.懷亞特看守所
5.回憶
6.一通電話
7.他們把我忘了
8.斯坦
9.克拉拉
10.第二次開庭
11.監禁125年
12.起訴書
13.一切都能適應,看守所也一樣
14.家人才是唯一的依靠
15.從懷亞特看美國司法
16.我的量刑指南
17.A囚室
18.阿爾斯通拋棄了我
19.重回紐哈芬法院
20.證據
21.檢察官的“環球巡遊”
22.《反海外腐敗法》
23.認罪協定
24.克拉拉探監
25.解僱
26.6個月過去了
27.全家出動
28.我有一份新工作
29.4月24日的宣告
30.與斯坦的真相時刻
31.通用電氣的神話
32.皮洛士式勝利
33.通向自由
34.自由
35.重回法蘭西
36.與馬修·阿倫的會面
37.開口或緘默
38.在股東大會上發飆
39.法務部檢察官會議
40.阿爾斯通的認罪協定
41.面對議員的柏珂龍
42.最後的出售障礙
43.勞資調解委員會之戰
44.無法容忍的敲詐
45.審判時刻
46.再度分離
47.再度入獄
48.暴力及非法買賣
49.國民議會調查
50.馬克龍到訪美國
51.終獲自由
尾聲
後記
附錄
致謝

創作背景

《美國陷阱》是皮耶魯齊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的。2013年4月14日,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剛下飛機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逮捕。
這場抓捕不僅僅是針對他個人的行為,而是美國政府針對法國阿爾斯通的系列行動之一。之後,美國法務部指控皮耶魯齊涉嫌商業賄賂,並對阿爾斯通處以7.72億美元罰款。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最終被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阿爾斯通這家曾經橫跨全球電力能源與軌道交通行業的商業巨頭,因此被美國人“肢解”。而皮耶魯齊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監獄,恢復自由。
2019年,皮耶魯齊成立了諮詢公司,致力於幫助歐洲的企業和領導層意識到“美國陷阱”的存在,並及時採取防範措施,這正是他寫作《美國陷阱》一書的重要目的。

作品思想

《美國陷阱》的記述,凸顯了法國人所理解的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選擇性執法,以及司法背後可能代表的商業利益裹挾。作為親身經歷者,皮耶魯齊對美國的司法制度給出了細緻的觀察,尤其對司法機構用輕罪指控或者減刑來壓迫和利誘嫌犯揭發或者做污點證人的做法,有比較深刻的批評。他因為應訴和服刑,輾轉了美國的多家監獄,也因此對美國監獄系統,尤其是外包給盈利機構經營的監獄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對經濟罪嫌犯及未決嫌犯缺乏足夠的保護,也有全景式的揭露。皮耶魯齊認為美國法務部“構陷”他背後的利益驅動是:幫助通用電氣壓垮阿爾斯通,收購阿爾斯通的明星產業。
該書提出了兩點重要的觀察:
第一,美國司法的長臂原則的確有重點打擊非美國的跨國公司的味道,其背後一方面可以陰謀論地揣測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盛頓的遊說能力大大強於海外跨國公司,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美國法務部有通過訴訟讓跨國公司就範,收取大量罰金的動力。當然,由於美元清算體系在紐約,紐約的檢查官處於“屬地管理”的地位,也很願意調查跨國公司這樣的“大魚”,因為一則可以揚名,二則可以帶來巨額罰款,兩者都會成為他們在政壇上進階的資本。
FCPA法案雖然1977年就通過,但是在最初的30年並沒有多少判例,但是2008年後開始有爆炸式增長。可以揣測的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法務部通過FCPA案件給出巨額罰單的確可以補貼政府不足的預算。
按照《美國陷阱》中的統計數據,截止2014年,法務部海外反腐調查案件中,只有30%的涉及外國(非美國)公司,但是這些公司貢獻了67%的罰款總額。而罰款超過一億美元的26個案例中,21個是外資公司,包括西門子(8億美元)、道達爾(3.98億美元)和戴姆勒(1.85億美元)這樣的歐洲巨型企業。
相反,美國企業的遊說似乎有效地多,法務部從沒有在美國石油企業,比如美孚這樣的巨頭,或者國防企業,比如通用動力等這樣的巨鱷身上挑出任何毛病。按照皮耶魯齊的說法,這些領域和阿爾斯通所在的裝備行業一樣,都充斥著海外交易利用中間人行賄的潛規則,美國公司真能免俗?
第二,博弈美國的司法流程,即使歐洲人看來,也不容易。
首先,美國司法機構會選擇一開始嫌疑犯做交易,尤其是皮耶魯齊這樣的小魚蝦,因為他們的目標是釣大魚。FBI第一次抓捕皮耶魯齊的談話就是希望發展他做臥底。而在被調查企業內部發展臥底,蒐集更多證據,是法務部常用的做法。阿爾斯通就有一位被美國法務部“策反”的臥底安插在公司核心部門,成為與調查人員全方位合作的眼線。可惜,皮耶魯齊對此根本不了解。如果以事後阿爾斯通對他的態度來評判,選擇合作可能避免他深陷牢獄之災。
當皮耶魯齊選擇不合作,寄希望於律師的辯護之後,美國司法機構採用第二招,狂轟濫炸,用海量的檔案來拖垮當事人。在美國,查閱卷宗、對案件進行覆核鑑定、尋找有利於被告的證詞,這些步驟的費用都必須由被告人支付。因此狂轟濫炸,比如檢方提出幾百萬份檔案,就可能壓垮大多數被告人,因為看完這些檔案需要律師付出大量時間,律師費也會貴得驚人。
最終,皮耶魯齊雖然並不認為自己犯罪——他只是阿爾斯通隱秘僱傭中間人流程中的一環,而按照歐洲人的理解,如果企業高管只是按章辦事,沒有中飽私囊,如果企業被判觸犯海外反壟斷法,不應該由個人來承擔責任——仍然不得不選擇認輕罪,並因為審判所在地美國康乃狄克州從未審理過FCPA案件,法官希望樹立一個典型而被“重判”了30個月監禁。
《美國陷阱》一書最重要的意義是提醒全球化的中國企業,必須要直面全球化過程中的法律風險。一方面中國跨國企業需要進一步認清美國的“治外法權”可能給企業以及企業的高管帶來的新風險;另一方面,中國的跨國公司也非常有必要進行“普法”教育,因為在短期內美國司法體系的“長臂原則”不會改變,只有了解不同的司法實踐,致力於合規,才能對企業和企業的高管真正給予有效的保護。至於美國對海外反腐法的更為嚴格的執行,在全球基本已經成為大趨勢,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已經簽署了OECD反腐敗條約。

作品影響

該書一經出版,《經濟學人》、法蘭西電台、瑞士《每日導報》、德國《經濟周刊》等媒體深度報導,引發全球對美國“長臂管轄”的熱議。

出版信息

書名
譯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美國陷阱
法意
2019年4月
中信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
前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在2013年抵達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時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逮捕,並被起訴入獄。獲得自由後創建了IKARIAN公司,主要以預防國際腐敗為目的,提供戰略與運營方面的合規諮詢服務。
馬修·阿倫
法國《新觀察家》資深記者,曾擔任法國廣播電台綜合台的記者,自始至終跟蹤阿爾斯通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