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經濟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經濟學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經濟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以理論經濟學為主,兼有套用經濟學的屬性,也具有很強的套用性與實踐性;旨在培養出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以及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經濟學專門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學
  • 外文名:Economics 
  • 專業代碼:020101
  • 專業層次:本科
  • 學科門類:經濟學
  • 專業類別:經濟學類
  • 修業年限:四年
  •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發展歷程,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總體框架,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教學條件,教師隊伍,設備資源,質量保障,培養模式,發展前景,考研方向,就業方向,開設院校,

發展歷程

1895年,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初,就開設了經濟類課程。
1912年,北京大學設立了中國最早的經濟類科系——商學社。
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教育界開始探索經濟類教育和研究的“中國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濟學專業教育主要學習蘇聯,按照蘇聯模式設定專業和課程體系。經濟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被確定為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水平和一定經濟理論與專業知識的經濟專門人才。
1966年後,經濟學專業教育完全停滯,直到改革開放後,經濟學專業得到了恢復和擴展。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經濟類專業分為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不同的學科門類,其中經濟學專業屬於經濟學門類。
在教育部2012年、2020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經濟類專業的學科門類為經濟學,專業代碼為020101,為經濟學類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國經濟運行與改革實踐,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經濟學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為4年,可實行彈性學制。學生在修滿學分且完成全部培養方案的情況下,可以提前畢業,但修業年限不得少於3年;未修滿學分和未完成培養方案的,可以延後畢業。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學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要求,考核合格,符合畢業條件,準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 知識要求
(1)工具性知識
1、熟練掌握1門外語,具備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第一外語非英語的,如開設第二外語,應儘量開設英語。
2、具有比較完善的數學知識和良好的數學基礎,能夠運用數學方法理解和分析經濟問題。
3、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數據處理、模型設計、研究分析和論文寫作。
(2)專業知識
1、牢固掌握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套用技能;掌握經濟運行規律和經濟指標的內在聯繫。
2、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內涵、發展演進、學派差異及爭論重點。
3、熟悉經濟學理論運用的市場環境、政策依據和政策效果。
4、了解經濟學理論發展前沿和實踐發展現狀。
(3)其他相關領域知識
經濟學類專業人才所從事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業務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綜合性,需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因此,根據具體專業屬性還須熟悉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如人文學科、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
  • 能力要求
(1)具有較強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2)具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不斷接受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能力。
(3)具有將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具有利用創造性思維開展科學研究和創業就業的能力。
(5)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 素質要求
(1)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職業素養、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具有持續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
(3)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
(4)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5)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任意選修課程;實踐教學包括專業實驗和實訓(含就業指導)、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含創新創業實踐)和畢業論文。
課程體系在注重知識性的同時應強化創新教育。應將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內容或課程融入課程體系。
經濟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課程設定
實行學分制的學校,培養方案總學分應控制在150學分左右,其中理論教學課程為125 學分左右,實踐教學課程為25學分左右。在理論教學課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16學分左右,通識課程30學分左右,專業基礎課程25學分左右,專業課程39學分左右(其中專業必修課程21學分左右,專業選修課程18學分左右),任意選修課程15學分左右。在實踐教學課程中,原則上專業實驗和實訓(含就業指導)12學分左右,專業實習4學分左右,社會實踐(含創新創業實踐)5學分左右,畢業論文4學分左右。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實踐教學中的學分安排做適當調整,但實踐教學各項學分之和應保持在25學分左右,約為總學分的15%。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指定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均為必修;學校根據培養目標增開的其他各類課程可以為必修,也可以為選修。
未實行學分制的學校,應在折算後滿足上述學分要求。課堂教學按照16~18學時(每學時50分鐘)折算1學分,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按照1周折算1學分,畢業論文折算4學分。

理論課程

  •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全面貫徹教育部有關規定,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16學分,應至少開設以下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
  • 通識課程
通識課程包括大學語文與寫作、外語、數學、計算機操作與資料庫套用、創新創業教育、體育,以及學校根據培養目標開設的人文學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課程。通識課程為30學分左右,其中外語類課程8學分左右,數學類課程9學分左右。
通識課程應至少開設以下課程:大學語文與寫作、外語、數學分析(或微積分)、高等代數(或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操作與資料庫套用、創新創業教育、體育、國防教育(軍事訓練)。
  • 專業課程
(1)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25學分左右。專業基礎課程應至少開設以下課程:政治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統計學和會計學。學校根據培養目標可增開其他專業基礎課程。
(2)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
專業必修課程21學分左右。專業必修課程採取“4+4+X" 模式,第一個“4" 是指既是專業基礎課又是專業必修課的4門課程;第二個“4” 是指必須開設的4門專業必修課,“X”是指學校根據培養目標選開的進入專業必修課的課程。既是專業基礎課又是專業必修課的課程,可適當增加學時、學分,學分統計在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必修課程中,但不重複統計。
專業選修課程18學分左右,且應當與專業必修課程形成邏輯上的拓展和延續關係。學校可根據培養目標提供備選課程供學生選擇。鼓勵將內容相關或相近的課程組成課程模組供學生選擇,但學生不能只在一個模組中選課,應在多個模組中選夠選修課程。
  • 任意選修課程
任意選修課程15學分左右。任意選修課程旨在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特長。學校應根據培養目標為學生提供備選課程。
鼓勵開設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課程供學生選擇。提倡高校間課程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課程資源。探索建立線上開放課程學習認定和學分認定製度。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包括專業實驗性質的課堂教學,如專業實訓(含就業指導)、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含創新創業實踐)等。
  • 專業實驗和實訓(含就業指導)
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專業實訓基地,開設獨立的實驗、實訓課程或環節。教師應全程跟蹤和指導學生的實驗、實訓活動。同時,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 專業實習
應根據專業特點和就業需要,充分利用專業實習基地、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有組織的專業實習。允許學生自行聯繫適合單位進行專業實習,但應加強管理和監督,確保實習質量。專業實習建議安排在第三學年及以後,可一次或多次進行,累計4周左右。實習過程應有完整的記錄,實習後學生應完成一份不少於2000字的實習報告。
  • 社會實踐(含創新創業實踐)
社會實踐包括社會調查、創新創業實踐、勤工助學、公益活動和生產勞動等,累計5周左右。社會實踐應根據培養目標進行組織,鼓勵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豐富學生的創業體驗,培養創新精神。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應體現經濟學類專業鮮明的理論色彩,併兼有套用性和實踐性,可採取學術論文、案例分析、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以學術論文為主。案例分析、調研報告等形式的畢業論文在準確性的基礎上,應有一定深度的理論分析。學生應在本專業的範圍內,根據自身知識儲備、興趣和特長,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選題並撰寫。畢業論文在內容上應體現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熟練運用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能力、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畢業論文應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由本專業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專業教師擔任,必要時可聘請專業實務部門經驗豐富人員共同指導。指導教師應加強畢業論文在選題、開題、撰寫等各個環節的指導和檢查。畢業論文一般不少於6000字。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 教師規模與結構
(1)專業教師數量應能滿足教學需要。各專業應配備不少於10名的專任教師,每門專業課程應至少配備2名專任教師。
(2)專業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應合理。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生師比不高於18:1。
  • 教師專業背景與水平要求
(1)專任教師應具有本專業教育或研究背景,一般應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專任教師應進行崗前培訓,實踐性強的課程的專任教師應具有實務工作背景或實務經驗,
(2)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師德和職業操守;了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規律,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寬廣的國際視野,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及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與知識更新能力,並能將科研成果和更新的知識轉化為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注重參加教學團隊建設。

設備資源

  • 信息資源
具備數量充足、種類齊全的經濟學類專業紙質和電子圖書、期刊等資源,配備滿足教學需要的中外文電子資源資料庫和網路視頻課程,每年定期更新教學信息資源。原則上要求專業圖書(包括紙質、電子)生均擁有量不少於100冊,每年生均增加不少於4冊。可建設專門的教學信息資源平台或若干門線上國內外高校開放課程等資源。
  • 教學設施
配備足夠數量和功能齊全的教學設施。教學設施包括教室、閱覽室、專業實驗室、實習基地和教師工作室等。
教室數量能滿足教學和學生自習的需要,閱覽室應保證足夠座位和空間。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為學生設定專門的課外討論室。
專業實驗室應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計算機台數至少可滿足1個自然班實驗教學需求,教學軟體和資料庫資源充足。實驗室要建立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範,確保正常運行。
學校應與相關實務部門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並使之成為學校與有關實務部門長期合作和交流的有效平台。實習基地的數量和規模能夠保證每屆學生集體實習比例不低於10%。
為專任教師提供固定的辦公地點和配套設施。
  • 教學經費
切實保障專業教學經費投入。教學經費的使用應向教學一線傾斜, 不得用於非教學用途。教學經費最低保障標準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教學經費的增長應與學費收入增長保持同步。

質量保障

  • 組織保障
學校應高度重視專業建設,在專業建設中應充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各教學單位應加強教學組織和管理,切實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完善教研室(課程組)、系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堅持集體教學研討,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制。學校應加強專業建設指導和教學質量督查,積極開展教學觀摩和教學研究工作。鼓勵小班(50 人以下)教學,嚴格控制大班(100人以上)教學。
  • 制度保障
(1)建立和完善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排課與調課、教材選用、成績考核、試卷與論文等教學管理及文檔管理的各項制度。
(2)建立和完善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與獎懲制度,明確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並將其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的內容之一;為教師水平提高提供必要的經費條件保障。
(3)建立和完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學生評教、同行互評和社會評學等多元評價體系。
(4)建立和完善學生守則、課堂規範、課外實踐等學生管理制度。
  • 質量監控
學校應建立教學質量狀態數據平台,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按專業建設實時的教學質量狀態信息庫,定期發布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開展經常化和制度化的質量評估。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納人衡量辦學水平的教學評估指標體系。鼓勵引人第三方評估,確保對教學質量形成全過程有效監控。

培養模式

  • “2+2+2”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概括為兩類招生模式、兩大方向模組和兩種教學語言。兩類招生模式,即分別按照“三位一體”經濟學專業招生和按照“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經濟學類招生。兩大方向模組,是指專門設計了注重加強數理分析能力的較“頂天”學術型的數理經濟學模組和注重體現省市區域特色的較“立地”套用型的經濟學模組,並儘可能科學合理地設定了相應的課程體系。兩種教學語言,即部分主幹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實施中文和雙語或全英文兩種教學語言的分層教學模式,以給學生更多的選課權,滿足不同學生對教學語言的要求。
代表學校:寧波大學
  • “2+4”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中的“2”即將人才培養定位於兩個方向,考研深造型和雙證就業型。“4” 即素質、能力、方法和氛圍。 素質和能力是經濟學人才培養的核心,通過方法和手段,營造開放、寬鬆、公平、競爭的氛圍。
代表學校:新疆財經大學
  • “知—行—思”人才培養模式
“知”即是知道,曉得,是主體對事物有所了解、認識或認知;“行”即為行動,是主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思”即是思索,考慮,是對某一個或多個對象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的思維活動,知、行、思三者的有機統一才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該模式具體內涵為:
(1)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啟發式、探索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愛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2)注重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積極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培養其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變學生“學書本”到“要實踐”,使其從理論和實踐的互動中獲得真知。
(3)注重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教師和學生形成“知—行—思”的學習共同體,互相促進,教學相長。
代表學校:河北大學

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經濟學本科專業相關的考研方向為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

就業方向

主要有政府機關、科研高教機構、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各類工商企業、中外諮詢機構等。

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天津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
南開大學


上海
復旦大學
上海紐約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重慶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師範大學
重慶郵電大學
西南大學
重慶大學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重慶財經學院



河北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燕山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地質大學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河北科技學院


河南
鄭州大學
許昌學院
商丘師範學院
信陽師範學院
鄭州輕工業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大學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商丘學院
信陽學院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鄭州科技學院
鄭州工業套用技術學院
黃河科技學院


山東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濟寧學院
菏澤學院
山東體育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財經大學
山東師範大學
青島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中國海洋大學
魯東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聊城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政法學院
山東大學
青島濱海學院
山西
太原師範學院
太原工業學院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師範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大學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師範大學現代文理學院
長治學院



安徽
安徽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合肥學院
銅陵學院
阜陽師範大學
合肥師範學院
安徽建築大學
淮北師範大學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安徽三聯學院
安徽財經大學


江西
宜春學院
井岡山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
南昌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江蘇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西交利物浦大學
南京審計大學
徐州工程學院
江蘇科技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蘇州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浙江
浙江財經大學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海洋大學
嘉興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寧波大學
浙江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嘉興南湖學院
溫州肯恩大學
寧波諾丁漢大學



湖北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工程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
長江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師範大學

湖南
湖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湖南工商大學
衡陽師範學院
湖南工程學院
湖南農業大學
南華大學
吉首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廣東
華南師範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中山大學
廣州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深圳大學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金融學院
韓山師範學院
廣東藥科大學
廣東培正學院
廣州新華學院
廣州南方學院


廣西
廣西財經學院
玉林師範學院
廣西科技大學
廣西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
西南林業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
大理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農業大學
曲靖師範學院
紅河學院
雲南工商學院
麗江文化旅遊學院

貴州
貴陽學院
凱里學院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貴州師範學院
貴州師範大學
四川
西華大學
四川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成都體育學院
內江師範學院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文理學院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西安財經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延安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
鹹陽師範學院
陝西理工大學
渭南師範學院
西安郵電大學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大學
青海大學崑崙學院
寧夏
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金融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
黑龍江科技大學
東北石油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財經學院


吉林
吉林大學
吉林工商學院
長春大學
長春財經學院
吉林外國語大學
長春光華學院


遼寧
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民族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渤海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瀋陽理工大學
遼寧大學
東北大學
瀋陽大學
遼寧財貿學院

西藏
西藏大學



新疆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新疆財經大學

內蒙古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師範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海南
海南師範大學
海口經濟學院


福建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江夏學院
閩南師範大學
泉州師範學院
集美大學
華僑大學
福州理工學院
閩南理工學院
仰恩大學

甘肅
蘭州大學
河西學院
蘭州城市學院
蘭州財經大學
隴東學院
西北師範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資料來源:中國高校之窗;摘錄時間:2020年3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