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漂母墓

《經漂母墓》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以“千金一飯’’的故事開頭,引起了詩人一系列的感懷之情。頷聯通過古墓年深日久,寫出對前朝興亡的傷感。頸聯與尾聯用令古對比的寫法,使悲愁的氣氛更深更濃。全詩既敘事又寫景,同時寓感慨於敘事和寫景之中,讚頌有賢德的漂母,意境含蓄,寓意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漂母墓
  • 作者:劉長卿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經漂母
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薦,山木杜鵑愁。
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游。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 漂母:在水邊漂洗衣物的老婦。漢代淮陰侯韓信年輕時家貧,在城下釣魚,有一個漂母看到韓信餓了就給他飯吃,一直給了幾十天,後來韓信作了楚王,召見漂母,賞賜她千金。漂母死後葬在楚都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
  2. 昔賢:指韓信。
  3. 楚:戰國時楚國,其後期已轄有江浙一帶。
  4. 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5. 蘋(pín):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四片小葉,像“田一字,也叫“田字草”。
  6. 薦:草蓆子。
  7. 杜鵑:鳥名,一名子規、催歸,傳說其啼鳴出血。
  8. 茫茫:茂盛的樣子。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從前的賢士為感念一頓飯而報恩,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
古時留下的漂母的墳墓打柴人還能認出,楚地的江河從前朝一直流到如今。
小洲上的藏草成為行旅之人的席墊,山林中樹木上的杜鵑發出悲愁的鳴聲。
春草一片碧綠長得十分繁盛,我這權貴的子孫到這箇舊地重遊。

創作背景

詩人途經漂母墓,有感古人“一飯千金”“知恩必報”的事跡,題詠留詩以紀念。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這首五言律詩因經漂母墓而詠漂母事。四聯說出四層意思。第一聯“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詩人的潛台詞是說,雖然事過千年,但是漂母的精神卻長留天壤。第二聯“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出句實寫,對句虛寫,相得益彰。第三聯的“渚蘋行客薦”,是說詩人只是“經”,無法備祭品,只有以“渚蘋”代之。“山木杜鵑愁”,就是為了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這一聯如同上聯,虛實相間,頗見空靈。第四聯“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游”,這兩句語意雙關:一是指漢時韓信封王后回到家鄉報恩。《史記》:“(漂母)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二是指詩人自己遊歷此地,套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是春草又綠了,但是韓信這位“王孫”,卻永遠不會再來依食了。在詩人看來,“王孫漂母各英雄”,現在漂母尚得善終,尚有墓在,而韓信卻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至此,詩人給後人留下無窮的感嘆。
這是一首詠懷古蹟的詩。這首詩讚漂母之能識賢,嘆今賢之無人識。全詩淡淨的色彩和流暢的語句,弔古傷今之意自在言外,詞意深厚,語調蒼涼。

名家點評

方回《瀛奎律髓》:長卿意深不露。第四句蓋謂楚亡、漢亡,今惟有流水耳。一漂母之墓、樵人猶能識之,亦以其有一飯之德於時耳。
顧安《唐律消夏錄》:只是慨嘆口氣。末二句又與第四句同意,但分得“草”與“水”耳。試將三、四與七、八換轉,讀去亦無礙,所以為薄也。
屈復《唐詩成法》:“昔”字、“一”字、“茲”字、“已”字呼三、四,甚醒豁。五、六寫“經”字,又著“愁”字,喚起七、八,言外見今日我來游此,更無漂母其人能識我者也。此首止用“一飯”“王孫”四字,而切題不易。今人則故實滿紙矣。
喬億《大曆詩略》:意境超然,此題絕唱。析而論之,五、六平按題位,前半敘事以唱嘆出之,極頓挫抑揚之妙,結亦具有遠神。
清范大士《歷代詩法》:徘徊隱約,諷詠神移。
近代歷史學家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大家詠古詩不屑屑於隸事,觀此可見。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09—約785),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713—741)進士,曾任長州縣尉,遭貶後出。唐肅宗至德(756—758)年間,曾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被人誣陷,下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獄,後貶為潘州(今廣東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陸州司馬。官至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一生不得志,寫詩抒政治失意,寫自然景物簡括鮮明,五絕、七律成就較高,自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