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叢書: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叢書:幸福感

《叢書(第一輯):幸福感》可以粗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起到了引入“幸福感”這一概念的作用:首先第一章介紹幸福感的相關概念,幫助讀者了解這一主題的源流,以及與其他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區別;然後第二章針對幸福感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價值進行了說明。第二部分是從第三章到第八章,介紹了幸福感的相關因素——包括外部的因素和內部的心理因素——這也是《叢書(第一輯):幸福感》的核心部分,匯集了當下積極心理學在幸福感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笫三部分即第九章,對《叢書(第一輯):幸福感》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於是專著的《叢書(第一輯):幸福感》作為一本以介紹研究成果為主要目的的書,並沒有像大眾感興趣的市場上其他的幸福感自助書籍一樣專門討論如何獲得幸福感——它主要是一本告訴我們“是什麼”、“怎么樣”,而非“如何做”的書。但是筆者在寫作過程中也將相關理念滲透到了書中,相信讀者在讀過《叢書(第一輯):幸福感》之後,也能夠對如何獲得幸福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積極心理學》叢書:幸福感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9927782
  • 作者:於是 劉翔平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134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蘇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叢書(第一輯):幸福感》編輯推薦: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包括優勢與美德、希望與樂觀、感恩與寬容等諸多領域,幸福感雖然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主題,但似乎還是與其他的主題有所區別,因為“幸福”作為很多人生命中最終所追求的目標,在這樣一個學科中占據著特殊的、核心的位置。正如伯克利大學心理系終身教授彭凱平所解釋的,積極心理學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幸福科學。筆者這樣理解:從“幸福,,到“幸福感”,多了一個字,然而其含義卻從一個難以捉摸的哲學概念確定為一個科學研究的領域。於是專著的《叢書(第一輯):幸福感》將以幸福感為主題,介紹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研究,並大量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嘗試著將學術研究的成果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更廣泛的人們。

圖書目錄

Ⅰ 幸福感是什麼
1.1 歷史的考察
1.1.1 幸福的語源學
1.1.2 幸福的西方哲學傳統
1.1.3 幸福的中國傳統
1.2 現代心理學中的幸福感
1.2.1 主觀幸福感
1.2.2 其他衡量幸福感的思路
1.3 幸福感與單純快樂、積極情緒
1.3.1 幸福感與單純的快樂
1.3.2 幸福感與積極情緒
Ⅱ 為什麼需要幸福感
2.1 幸福感建構人的心理資源
2.1.1 幸福感打開我們的思路
2.1.2 幸福感讓我們的思維更活躍
2.1.3 幸福感讓我們面對挑戰更加努力
2.2 幸福感使人健康長壽
2.2.1 幸福感高的人傾向於長壽
2.2.2 幸福感有利於身體健康
2.3 幸福感的其他好處
2.3.1 幸福感提高生產率
2.3.2 幸福感抵消消極情緒的影響
2.3.3 幸福感讓我們更有人緣
Ⅲ 幸福感與金錢
3.1 橫向比較的結論
3.1.1 幸福感與財富的相關是普遍的
3.1.2 中國國內的幸福感統計說明了什麼
3.1.3 更為詳細的數據
3.1.4 金錢對於幸福感的作用邊際遞減?
3.1.5 仍有不少人活在對數曲線之外一
3.2 縱向的結論
3.2.1 經濟發展與幸福感變化
3.2.2 個人收入變化與幸福感
3.3 金錢崇拜的原因及其害處
3.3.1 追求幸福一追求財富
3.3.2 美國夢的黑暗面
3.3.3 中國財富界的精神現狀和啟發
Ⅳ 幸福感與投入工作
4.1 幸福感來自有所投入的充實生活
4.1.1 有意義的忙碌
4.1.2 工作意義的社會文化建構
4.1.3 為自己做出選擇來克服怠惰
4.2 工作如何帶來幸福感
4.2.1“高級”的工作態度
4.2.2 某些職業的特徵也會引起倦怠
4.2.3 如何提高工作中的幸福感:兩種思路
Ⅴ 幸福感與社會關係
5.1 幸福感與婚姻
5.1.1 婚姻將快樂加倍,將痛苦減半
5.1.2 依戀關係與婚姻幸福
5.1.3 祛魅婚姻神話
5.2 幸福感與社會文化
5.2.1 我們需要社會關係
5.2.2 幸福感的本質依賴於文化
5.2.3 不同國家對幸福感的重視不同
5.2.4 團隊精神與個人主義文化下的不同幸福
Ⅵ 幸福感與品味生活
6.1 品味美好,積極認知
6.1.1 我們對多少事物視而不見
6.1.2 發現美的眼睛
6.1.3 放慢腳步
6.1.4 積極的記憶
6.2 接納消極情緒
6.2.1 我們應該發泄消極情緒嗎?
6.2.2 積極的心理療法的啟示
6.3 心流與宗教體驗
6.3.1 FLOW
6.3.2 宗教與幸福感
6.3.3 特別地:靈性體驗
Ⅶ 幸福感與樂觀的信念
7.1 樂觀地解釋過去
7.2 樂觀地期待未來
7.3 樂觀是如何起作用的
7.3.1 自我實現的預言
7.3.2 自我實現的幸福期待
7.3.3 與心理學本身的有趣類比
7.4 樂觀的生活是我們的選擇
7.4.1 抑鬱的人比較正確?也不一定
7.4.2 最終的選擇權在我們手中
Ⅷ 幸福感與有意義的生活
8.1 極端情境下的生命意義
8.1.1 牛命意義的現象學探索
8.1.2 生命意義的實證研究
8.2 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8.2.1 生命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同樣重要
8.2.2 意義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和創造
8.2.3 存在的虛空
8.3 追尋生命的意義
8.3.1 工作
8.3.2 愛
8.3.3 受難
Ⅸ 反思
9.1 幸福感的雙生子研究
9.2 幸福感的適應能力
9.2.1 享樂跑步機
9.2.2 婚姻幸福感變化的證據
9.2.3 跑步機的限度
9.3 自我實現的生活方式
9.3.1“追求幸福”背後的問題
9.3.2 禪宗的啟示
9.3.3 出路在哪裡: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答案
附錄:主觀幸福感測驗的解釋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在乾什麼?”
“虛耗時間。”他眨了眨眼睛,“八點多就醒了,到現在什麼都沒幹,就一直躺著。我覺得從小到大活了二十多年,有十年都是這么虛耗過去的。”
回答的是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畢業後,他到一家公司上班。那段時間他借住在我們的研究生宿舍里。這是一個尋常的周六早上,九點多鐘,我起床後看到他一直躺在床上,睜著眼睛發獃,於是就有了上面的對話。
他不是很富有但也不貧窮,衣食無憂,在工作之餘經常去看電影、看話劇;他不是很開心但也不抑鬱,很喜歡和朋友們踢球、吃飯,但在其他時候常常百無聊賴。他的精神狀態,反映著我們當今社會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困擾。中國高速的經濟成長讓很多人過上了看上去不錯的生活,但這種生活似乎還是缺少些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平克·弗洛伊德(PinkFloyd)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所描述的境況——“舒適的麻木”(Comfortablynumb);或者更甚,用梭羅(1"horeau)的話來說,是“平靜而絕望的生活”(Livesofquietdesperation)。
面對這種境況,傳統的臨床心理學無能為力。我們需要的不是告訴人們怎么才能遠離我們不想要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積極的引導,告訴人們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需要的不是越來越多的物質滿足,而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
積極心理學還很年輕,但我相信它會越來越多地為我們提供答案,幫助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在中國,這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我對於它改變我們社會的潛能充滿樂觀。我相信幸福感將會成為新的時代精神,而我為自己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榮幸。

序言

幸福是一個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詞。但在心理學領域,幸福的概念是隨著積極心理學這一嶄新分支的興起而受到關注的。自從1879年科學心理學正式成立以來,心理學的研究就嚴重地偏向了對於變態心理的診斷和矯治。尤其在二戰以後,美國政府為了改善退伍老兵的精神狀態而加大對於精神衛生方面的投入,更是強化了心理學作為一種“類醫學”的特性。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種過剩的病態取向之下終於誕生了一股新興的力量與之較量——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研究天才,研究那些活的最好的人,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泛民眾如何提升生活的質量提供啟示。但人本主義運動終究只是一種思潮,而40年後,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等心理學家所發起的積極心理學運動則正式將這種思潮轉化為一個科學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包括優勢與美德、希望與樂觀、感恩與寬容等諸多領域,幸福感雖然也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研究主題,但似乎還是與其他的主題有所區別,因為“幸福”作為很多人生命中最終所追求的目標,在這樣一個學科中占據著特殊的、核心的位置。正如伯克利大學心理系終身教授彭凱平所解釋的,積極心理學的另一個名稱就是幸福科學。筆者這樣理解:從“幸福,,到“幸福感”,多了一個字,然而其含義卻從一個難以捉摸的哲學概念確定為一個科學研究的領域。本書將以幸福感為主題,介紹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研究,並大量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嘗試著將學術研究的成果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給更廣泛的人們。
本書可以粗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起到了引入“幸福感”這一概念的作用:首先第一章介紹幸福感的相關概念,幫助讀者了解這一主題的源流,以及與其他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區別;然後第二章針對幸福感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價值進行了說明。第二部分是從第三章到第八章,介紹了幸福感的相關因素——包括外部的因素和內部的心理因素——這也是本書的核心部分,匯集了當下積極心理學在幸福感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笫三部分即第九章,對本書討論的內容進行了反思。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作為一本以介紹研究成果為主要目的的書,並沒有像大眾感興趣的市場上其他的幸福感自助書籍一樣專門討論如何獲得幸福感——它主要是一本告訴我們“是什麼”、“怎么樣”,而非“如何做”的書。但是筆者在寫作過程中也將相關理念滲透到了書中,相信讀者在讀過本書之後,也能夠對如何獲得幸福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最後,我想對自己寫書過程中得到的支持表示感謝。首先,感謝我的導師劉翔平老師對我學術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也感謝劉老師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能夠讓我進行新的嘗試,拓展自己的能力。我還要感謝父母,是他們在我完成本書的過程中給我關懷;特別是我的父親對於這個主題也很感興趣,他的熱心也給我提供了動力。此外,還要感謝很多其他老師,例如彭凱平老師、于丹老師和俞敏洪老師,是他們的講座和課程打開了我寫作的思路,豐富了本書的素材。最後還要感謝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和同學們,正是在和他們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我經常受到啟發,受益匪淺。
於是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