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石炭井礦區分卷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石炭井礦區分卷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石炭井礦區分卷》是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石炭井礦區分卷
  • 作者: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9月
  • ISBN:978-7-227-04227-3
  • 編纂人員:王儉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系統真實地反映石炭井礦區45年來的發展歷史。本志為石炭井礦區第一部企業志,內容上起1958年,下限2002年年底;對1958年以前的某些工作背景性資料,在概述和相關篇章中作相應上溯。

作品目錄

封面
神化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石炭井礦區分卷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編纂委員會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編輯部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志·石炭井礦區分卷》編纂人員
圖片
石炭井礦區各單位位置圖
石炭井礦區交通圖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右二)在石炭井礦務局大峰礦視察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左二)在太西洗煤廠考察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在大峰礦考察
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右一)在石炭井礦務局考察
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中)在石炭井礦務局大峰礦考察
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右一)到石炭井礦務局考察
全國政協副主席楊靜仁(左三)在太西洗煤廠考察
能源部部長黃毅誠(左三)在大峰礦考察
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總經理於洪恩(左三)在石炭井礦務局調研
煤炭部部長王森浩(中)在石炭井礦區調研
慶祝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中央代表團副團長郭洪濤(左一)、王崇倫(右二)率領分團成員到石炭井礦區慰問廣大職工和家屬
自治區主席黑伯理(中)考察出口的太西煤
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右二)春節慰問加班生產的礦工
自治區黨委書記毛如柏(左三)在太西洗煤廠調研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思忠(左二)在礦務局聽取煤炭生產和職工生活情況的匯報
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右二)走訪礦區困難戶
自治區主席馬啟智(中)在白芨溝礦井下
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洛桑(左一)來石炭井礦務局考察共青團工作
1990年9月,慶祝礦務局建局30周年時,局老領導重返汝箕溝礦區,回憶當年創業時的情景
礦務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與各礦、廠、處簽訂承包契約
石炭井礦務局(太西集團)辦公大樓
石炭井礦務局工人文化宮
各類洗精太西煤
太西烏金
活性炭
太西煤加工的主要產品
高溫電鍛料
瓦斯碳黑
石炭井一礦外景及石炭井二礦副立井
石炭井三礦工業區
白芨溝礦運輸大巷
大峰礦露天剝離
烏蘭礦綜采放頂煤工作面
大武口洗煤廠夜景
太西洗煤廠外景
總機修廠辦公樓
外商考察太西煤
出口的太西煤在港口
鐵合金廠
碳素廠
矸石電廠
地毯廠
農場豐收的小麥
枸杞掛枝
鴕鳥養殖
喜摘葡萄
農場魚湖
單身職工宿舍樓
礦區食堂
福利樓烘乾室
煤炭職工醫院外景
醫護人員查房
石炭井職工醫院手術室
煤炭職工大學
礦區中學運動會
歡度“六一”兒童節
礦務局幼稚園
幼兒體操
幼兒舞蹈訓練
總機修廠正在進行的游泳運動會
礦區歌舞團
跳水比賽
節日舞龍
參加評審會人員合影
石炭井礦區分卷編纂人員合影
前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礦區概況
第一章 地理環境
第一節 位置與交通
第二節 地形地貌
第三節 氣候特徵
第二章 礦區與井田範圍
第一節 礦區範圍
第二節 井田範圍
第三章 煤田地質與勘探
第一節 煤田地質
第二節 地質勘探
第三節 礦區測繪
第二篇 礦井建設
第一章 工程設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礦區規劃
第三節 礦井及配套設計
第四節 地面建築設計
第二章 礦區基本建設
第一節 施工組織與管理
第二節 施工工藝
第三節 礦井建設
第四節 礦區配套工程建設
第五節 煤炭洗選加工
第三篇 煤炭生產
第一章 礦井生產
第一節 掘進
第二節 採煤
第三節 露天開採
第四節 礦井地質測繪及補充勘探
第五節 生產輔助系統
第二章 煤炭生產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與組織
第二節 採掘工作面管理
第三節 生產調度管理
第四節 生產技術管理
第五節 三個煤量管理
第六節 產品質量管理
第七節 礦井通風管理
第八節 機電設備管理
第九節 運輸設備管理
第三章 礦井延深與新區開拓
第一節 礦井延深
第二節 新區開拓
第三節 礦井改擴建
第四節 老礦井挖潛與技術改造
第四章 煤礦安全與環保
第一節 安全管理
第二節 安全檢查與安全活動
第三節 安全教育與培訓
第四節 安全生產狀況
第五節 礦井自然災害預防與治理
第六節 礦山救護
第七節 環境保護
第五章 煤炭洗選
第一節 煤炭初選
第二節 焦精煤洗選
第三節 無煙煤洗選
第四篇 企業管理
第一章 機構和體制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體制
第二章 企業整頓和改革
第一節 調整和整頓
第二節 改革
第三章 計畫與統計
第一節 機構和體制
第二節 種類和內容
第三節 編制審查
第四節 貫徹執行和檢查分析
第五節 修改和調整
第六節 統計
第四章 煤炭運銷
第一節 機構與體制
第二節 煤炭銷售
第三節 外運煤裝車計量及鐵路專用線管理
第四節 煤炭出口與價格
第五章 物資供應
第一節 機構和體制
第二節 計畫、訂購、分配和定額管理
第三節 物資消耗與儲備
第四節 倉庫設施與管理
第五節 物資價格和現代化管理
第六節 坑木和坑木代用
第七節 廢舊物資回收與利用
第六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職工隊伍
第三節 勞動管理
第四節 人事管理
第五節 工資管理
第六節 定額管理
第七節 各種津補貼
第八節 獎勵制度
第九節 社會保險
第七章 財務與審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財務管理和核算體制
第三節 固定資產管理
第四節 流動資金管理
第五節 專項資金管理
第六節 成本管理
第七節 審計
第八章 檔案管理
第一節 機構人員及設施
第二節 檔案工作
第九章 法律顧問
第一節 機構人員
第二節 業務範圍及工作
第五篇 多種經營
第一章 機構與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二章 工副業
第一節 小煤礦
第二節 機電
第三節 煤炭深加工
第四節 冶煉
第五節 發電
第六節 輕工業
第七節 建材
第八節 服務業
第三章 農林副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林業
第三節 農副業
第六篇 科學研究
第一章 科研機構及管理
第一節 科研機構
第二節 科研管理
第二章 科技進步與套用
第一節 煤炭開採技術進步
第二節 科技發明與推廣套用
第三節 計算機管理與套用
第三章 計量與能源
第一節 計量
第二節 能源
第四章 科技團體與科技交流
第一節 科技情報與交流
第二節 學術團體與活動
第三節 著作刊物及成果
第七篇 教育與衛生
第一章 職工教育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在職培訓
第三節 學歷教育
第四節 普法教育
第二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職業教育發展
第二節 石炭井煤礦技工學校
第三節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
第三章 普通教育
第一節 管理機構與體制
第二節 在校學生
第三節 教職工
第四節 教育教學
第五節 教育設施及經費
第四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醫療機構
第三節 醫療隊伍
第四節 醫療技術與設施
第五節 職業病防治
第六節 衛生防疫與愛國衛生運動
第七節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第八節 計畫生育工作
第八篇 職工生活福利
第一章 機構設定及管理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標準化管理
第二章 福利設施及綠化
第一節 職工食堂
第二節 澡堂
第三節 職工宿舍
第四節 幼稚園
第五節 環境綠化
第三章 職工住房及房改
第一節 職工住房
第二節 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節 住房公積金
第四章 水電暖管理
第一節 供水
第二節 供電
第三節 供(煤)暖
第九篇 黨群工作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 黨委班子建設
第二節 組織工作
第三節 宣傳工作
第四節 統戰工作
第五節 紀檢監察工作
第二章 精神文明創建
第一節 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成果
第三章 政治運動與落實政策
第一節 “雙反”運動
第二節 “社教”運動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運動
第四節 落實政策
第四章 工會
第一節 職工代表大會
第二節 工會代表大會
第三節 日常活動
第四節 生活福利保障
第五節 班組建設
第六節 民眾安全監督組織及活動
第七節 職工文體活動
第八節 女工工作
第五章 共青團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三節 少先隊
第六章 武裝工作
第一節 機構與民兵組織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節 軍事訓練
第四節 人防工程
第五節 徵兵及優撫
第六節 民兵作用
第七章 治安保衛
第一節 機構與任務
第二節 生產保衛
第三節 案件偵破
第四節 綜合治理
第五節 經濟民警
第六節 治保會
第七節 消防工作
第八節 戶籍管理
第十篇 主要礦廠(公司)簡介
一礦
二礦
紅梁煤業公司(三礦)
烏蘭礦
白芨溝礦
大峰露天礦
大武口洗煤廠
太西洗煤廠
礦機公司(總機修廠)
太西建安公司(工程處)
第十一篇 人物與榮譽
第一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第二節 人物簡介
第三節 領導名錄
第四節 歷年工亡職工名錄
第五節 代表
第二章 榮譽
第一節 先進集體
第二節 先進個人
附錄
企業名稱變更及體制改革檔案
重大制度改革檔案
企業破產檔案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