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19年初,因幡丸號郵輪從上海碼頭徐徐駛出港口,標誌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正式開始。緊接其後的一年間,陸續又有19批共1843名中國學生以同樣的方式漂洋過海,去往法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法勤工儉學生。20世紀20年代,這個以革命和戰爭為主流的大變革時代,1843名學生的命運因此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該片系統地介紹百年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與中法大學留學活動,展現其中豐富多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們對中國命運產生的巨大影響。
分集劇情
第1集 到法國去
從1919年3月到1921年1月,先後有1800多名中國青年乘船到達法國,開始了他們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旅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中國國內正發生急劇變化、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刻,給有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提供了尋找真理的機會。
第2集 生死抗爭
“勤於做工,儉以求學”,這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開展的初衷。然而從1920年開始,法國失業人口激增,大量勤工儉學生找不到工作,個人生存都成為問題,更不要談求學夢想了,幾十個留法勤工儉學生甚至因病去世,現實的殘酷讓留法勤工儉學生們開始探究自己的出路。
第3集 革命之路
一百年前,1800多名中國留法勤工儉學生,揚愛國之情,立強國之志,啟報國之行。在那段異常艱難的求索歲月中,其中200餘名學生選擇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自己一生的信仰,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留法勤工儉學生們從青年學生成長為共產主義者,進而回國成為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的中堅力量。他們從勤工儉學踏上革命之路,為了追尋信仰,他們奉獻了青春、奉獻了熱血、甚至奉獻了生命。
第4集 報國追夢
留法勤工儉學生中,除了一部分走上了革命道路,還有很多人投身科學,致力科學強國之夢。這其中,先後出現了一批中國科學界的院士及泰斗級專家,他們懷揣“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夢想,經歷坎坷磨礪,傳承家國情懷、報國理想與奮鬥精神。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整個劇組花費三年時間,行程數萬公里,尋訪拍攝中國內外130多家和留法勤工儉學相關的工作遺蹟、紀念館以及研究機構,翻看了數千本檔案、採訪了30多位留法勤工儉學生的後代。
該片主要的場景是在法國完成的,劇組在法國製片人、合作方曾永革、郭紀洋的幫助下,做了大量的前期和查詢工作,並前後兩次前往法國和比利時,60天的境外拍攝時間裡,先後去了法國最北部的下諾曼第、里爾、首都巴黎及周邊的蒙塔爾紀、中南部的里昂及周邊的聖廈門鋼鐵廠、克魯梭鋼鐵廠、施耐德工廠,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比亞里茨、馬賽,以及比利時的沙洛羅瓦共11個城市與地區、行程5000多公里,尋訪了6個檔案館,6所大學、5個博物館及紀念館、40多處遺址遺蹟,採訪了30多位外籍嘉賓,涵蓋了境外所能蒐集到的所有關於勤工儉學生相關的一手文獻材料。此外,還將勤工儉學生中大批科學家、藝術家的檔案也找到、拍攝並首次公開。
在中國,劇組先後去了十幾個省市地區,在河北保定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裡還找到了一批勤工儉學生的採訪珍貴錄音,其中新民學會成員在蒙塔爾紀求學經歷的重要當事人蕭三的採訪錄音,在片中被大量使用。
主創團隊
出品人 | |
---|
總策劃 | |
---|
總監製 | |
---|
監製 | |
---|
藝術總監 | |
---|
製片人 | |
---|
總導演 | |
---|
總撰稿 | |
---|
主編 | |
---|
編審 | |
---|
撰稿 | |
---|
劇本顧問 | |
---|
播出總統籌 | |
---|
播出管理 | |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21年3月3日開播以來,該片在學習強國APP、人民網、新華網等官方主流媒體刊發相關專題報導20餘篇,光華銳評、廣電時評、紀錄片觀察等業內公眾號發表評論文章,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5000萬,引發網友評論3.3萬次。同時,該片得到《歐洲時報》等國外媒體的關注和報導,想法、全法學聯等微信公眾號刊文超過200篇。
播出信息
作品評價
《留法歲月》將創作視角聚焦於1800多名中國青年在五四運動前後赴法勤工儉學這一歷史背景,在發揮影像修辭功能的基礎上,將歷史環境、人物經歷、事件場景等編織進紀錄片的敘事框架中,全面生動地描畫出中國青年留法勤工儉學的時代記憶,凸顯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對中國共產黨建立和新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這種記憶里包裹著的追求民族獨立與自由的時代精神和人物風貌,是激發民眾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強化情感認同、歷史認同和價值認同的動力源泉。該片的記憶修辭實踐,有效勾連了歷史與現實、個人與國家,實現了建黨百年紀錄片開展思想宣傳、凝聚社會共識、塑造和增強認同的價值意義。(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孔令淑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