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全篇分為“黑色·困惑”、“黃色·記憶”、“綠色·抉擇”三部曲,講述了17世紀歐洲工業文明誕生以來人與自然關係的改變、人類誕生之後的農耕遊牧文明被動地接受自然界的支配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人類在工業文明進程中逐漸思考一種與自然生態和諧共存的文明發展方式。這三部曲概括了人類對於自然的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工業文明——征服自然;農牧文明——崇拜自然;生態文明——和諧自然。
分集劇情
第1集 海平面 大氣層 世界末日
今天的人類將面對世界末日的來臨么,我們一次又一次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末日傳說的破滅,我們的擔憂僅僅是杞人憂天么。科學研究顯示,20世紀氣溫演變模式明顯異於過去的1000年,氣溫以極快的速度偏離平衡位置,顯出一去不復返的態勢。
第2集 白棉紗 黑化石 自然之死
從16世紀以來,新的科學觀點不斷萌發,人類開始重新認識自然。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第一次工業文明孕育而生。在那樣一個時代的洪流中,人類盲目認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最高主人,他們還認識不到自身的行為會給他們的後代子孫帶來怎么樣的後果。
第3集 先農壇 珍珠街 適者生存
19世紀末的清帝國,剛剛從風調雨順,天下大治的夢中驚醒。工業文明巨型機器發出的轟鳴聲,迫使世界上那些延續了幾千年文明的農業王國突然面臨生與死的艱難抉擇。在世界的東方,一個古老而遼闊的國家剛剛從一場巨大的創痛之中甦醒。
第4集 美國夢 黑金子 全球變暖
20世紀上半葉,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一種基於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高能耗,高消費的生活方式逐漸在已開發國家建立起來。這一模式是否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這個問題的探討對於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人來說尤其重要。
第5集 稻穀 洪水 大遷移
工業文明之前的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以其獨特的方式把她古老的文明延續至今,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從漁獵文明走來的史前部落,因為氣候環境的嚴峻考驗,他們必須學會更好的生存方式,原始農牧業因此誕生。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2010年10月21日-26日,該片項目組探訪國外拍攝地——蒙古。在此次為期6天的“氣候文明之旅”中,拍攝小組先後拍攝了蒙古國立大學樹輪實驗室、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甘丹寺,並探訪了牧區普通牧民,感受草原和牧民生活的別樣風情,了解蒙古草原的氣候變化與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的興衰歷程,為紀錄片對氣候變化與文明的思考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該片歷時兩年半時間拍攝製作,主創人員跨越全球5大洲,在10餘個深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和典型地區進行實地拍攝,採訪了近百位國際專家、學者和政要。綜合運用手繪兩維動畫、三維動畫、情景搬演、實景合成、政論評述等多種表現手法。
主創團隊
總監製 | |
---|
監製 | |
---|
出品人 | |
---|
總顧問 | |
---|
國際事務顧問 | |
---|
科學總顧問 | |
---|
特別策劃 | |
---|
策劃 | 史育龍、溫剛、孫玉清、李向東、范曉青、高強、張東方 |
---|
總撰稿 | |
---|
總製片人 | |
---|
製片人 | |
---|
製片主任 | |
---|
製片 | |
---|
總導演 | |
---|
導演 | 張曉敏、陳磊、余樂、徐林、袁博、趙懷艷、張弛、趙帆、倪雯 |
---|
攝影 | 王琥、趙發仲、曹醍、劉宣愷、曾山、丁建、曹鶴、王煒、Ulf Behrens(德)、趙志偉、趙騫、謝卓良、李東風 |
---|
解說 | |
---|
美術 | |
---|
統籌 | |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作品 | 結果 |
---|
| 第12屆“金熊貓”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自然環境類評審會特別獎 | | |
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12年11月9日,該片發布預告片;11月19日,該片在北京舉行首播儀式。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 播出時間 |
---|
| |
| 2012年11月19日-30日每晚22:00同步播出 |
| |
作品評價
《環球同此涼熱》嘗試了一種紀錄片的敘事模式,描述的是不同時代普通人的生活,展示他們面對時代車輪的推動和碾壓,做出的適應時代的生存抉擇。展現不同時代、不同文明方式之間人類的不同生存狀態,這種從生存狀態中折射出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可以為人類的未來尋找一些答案,這就是生存的視角,側面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科技、自然、政治、經濟大事。該片的突破在於採用了某種故事片的敘述方式來設定一類人物、體驗曾經發生的一段歷史,或者說是“ 遇見歷史”。因為每一個時代、每一段文明都應該有最適合它的視覺呈現方式。雖然外在形式存在很大差異,但該片的核心思想和講述方式是相對貫穿的,這是該片的靈魂所在。(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史雪雲、中央新影集團祁少華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