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綱目》成書於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十二月,是一部主要論述內外科雜證的綜合性醫著。本醫書共一百零八卷,是一部具有精闢醫學理論和獨特臨床實踐的醫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陽綱目
- 別名:Jiyang of materia medica
- 作者:武之望
- 出版時間:1996年1月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頁數:1307 頁
- ISBN:9787800894428
- 定價:125 元
- 朝代:明代
- 撰成時間:1626年
- 卷數:108卷
《濟陽綱目》成書於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十二月,是一部主要論述內外科雜證的綜合性醫著。本醫書共一百零八卷,是一部具有精闢醫學理論和獨特臨床實踐的醫學著作。
《濟陽綱目》成書於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十二月,是一部主要論述內外科雜證的綜合性醫著。本醫書共一百零八卷,是一部具有精闢醫學理論和獨特臨床實踐的醫學著作。內容簡介《濟陽綱目》凡108卷,計150餘萬字,囊括了內、外...
生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九十五。主治痔瘡久不合。組成 黃狗頭骨、亂髮、川山甲各(燒灰)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乾撒患處。如乾則用津唾調敷。主治 痔瘡久不合。附方 名稱:生肌散 組成:白礬(飛過,在地上一宿...
加減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三十七。主治內傷勞疫,濁氣上泛,清氣下陷,虛痞者。組成 黃芪,人參,甘草,陳皮,當歸,白朮,升麻,柴胡,黃連,枳實,芍藥。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水煎服。主治 內傷勞疫,濁氣上...
瓜蔞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三十三。主治三消。組成 瓜蔞根(薄切,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米飲下。主治 三消。附方 名稱:瓜蔞丸 組成:...
加味四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一〇七。主治陰虛氣鬱,牙出鮮血。組成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酒洗)、牛膝、香附、生甘草、側柏葉。用法用量 上銼。水煎嗽口;或服亦可。主治 陰虛氣鬱,牙出鮮血。附方 名稱:加...
沖虛至寶丹由阿芙蓉2錢(另研),麝2分(另研),射干(即扁竹根)7分(另研),硃砂3分(另研),狗寶1錢3分(火煅7次,火燒酒內,另研)。主治男婦日久勞嗽,並噤口痢二證諸藥不效者。沖虛至寶丹-《濟陽綱目》卷二十八 【...
姜橘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二十二。主治胃氣不和,下痢兼嘔。組成 白朮二錢半,橘皮(去白)、生薑各二錢,半夏(薑湯泡)、茯苓各一錢半,厚朴(薑汁炒)一錢。用法用量 上銼。水煎,食前徐徐服。主治 胃氣不和,...
增損伏梁丸是一種藥名,主治心積。出自《濟陽綱目》卷四十一。增損伏梁丸 【藥物組成】枳殼(去瓤,麩炒)、茯苓、厚朴、人參、白朮、半夏、三棱(煨)各等分。【製備方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飲...
加味調中健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十二。具有調養脾胃之功效。組成 白朮、蒼朮、厚朴、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夏、枳實各八分,人參七分,甘草五分。用法用量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溫服。功用 調養脾胃。加減化...
黑醜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七十五。主治腰疼。組成 黑牽牛(半生半炒)四兩。用法用量 上研,取頭末,水為丸,如梧桐子大,硫黃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鹽酒送下。四服即止。主治 腰痛。附方 名稱:黑醜丸 組成:黑醜...
桂萸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七十三。主治胸滿氣噫,下部冷,臍腹絞痛。組成 半夏二兩,生薑六兩,陳皮(去白)四兩,桂一兩,吳茱萸(湯泡)五十粒。用法用量 上?咀。用水十升,煮取四升,空心食前,分五次服。主...
導赤五苓散用於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導赤五苓散--《濟陽綱目》卷一○五 【處方】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官桂、生地黃、木通、甘草各等分(一方無桂)。【製法】上銼。【功能主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
虎骨膠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八十一。主治鶴膝風及癱瘓諸證。組成 虎骨(銼碎,洗淨,用嫩桑枝、金毛狗脊去毛、白菊花去蒂各十兩,秦艽二兩,煎水熬虎骨成膠,收起如蜜樣,如不足量,加蜜煉)二斤,大熟地四兩,當歸...
加味四物二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三十一。具有降心火,補真陰之功效。主治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衝上而喘者。組成 當歸,川芎,生地(酒炒),白芍藥,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知母,黃柏,枳殼,黃芩。用法用量 上銼。
固腸斷下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二十二。主治虛寒久瀉滑泄。組成 肉豆蔻、白朮(炒)、訶子(煨)、白龍骨(煨)、當歸身各一兩,乾薑(煨)、粟殼各五錢,木香(煨)三錢。用法用量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
撥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一一。主治目疾,累服涼藥不愈,兩目蒸熱有如火熏,赤而不痛,紅絲血脈滿目貫睛,警悶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眼皮赤爛;或冒風沙,而內外眥皆破。組成 枯白礬五分,銅青三分。用法用量 ...
黃芩六一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九十六。主治積熱脫肛。組成 條芩六兩,升麻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麵糊為丸服。主治 積熱脫肛。文獻摘要 《濟陰濟陽綱目》:“黃芩六一丸,治積熱脫肛。黃芩六兩,升麻一兩。上為末,...
接骨方,功能主治是接骨,主打撲損傷骨折。《濟陽綱目》卷八十六:接骨方 【處方】 夜合樹(俗謂之萌葛,即合散花,越人謂之烏顆樹,去粗皮,炒黑色)4兩,芥菜子(炒)1兩。【製法】 上為末。【用法用量】 酒調2錢,澄清臨...
京墨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五十九。主治吐血、衄血。組成 京墨二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用雞子白三個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地黃汁送下,或用好墨為末,每服二錢,以白湯化阿膠清調服;或用生地黃、藕節、...
加減調胃承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一七。主治內傷濕熱膏梁,口臭,牙齒動搖欲落,或血出不止。組成 大黃,黃連,甘草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銼。水調服。主治 內傷濕熱膏梁,口臭,牙齒動搖欲落,或血出不止。方義 方中...
加味沖和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十一。主治多飲結成酒癖,腹中有塊,隨氣上下。組成 紫蘇葉一錢半,乾葛、前胡、桔梗、枳殼、橘紅、半夏、茯苓、黃連各一錢,人參、木香、甘草各五分,蓬術七分。用法用量 加生薑三片,...
加味昇陽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七十三。主治胃寒,泄瀉腸鳴。組成 升麻、柴胡、羌活、防風、蒼朮、陳皮、神曲、澤瀉、豬苓、益智仁、半夏各五分,麥芽(炒)、甘草(炙)各三分。用法用量 上?咀。水煎,食後服。主...
葛花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十一。具有上下分消酒濕之功效。主治傷酒。組成 葛根面、小豆花、藿香葉、白豆蔻、益智仁、縮砂仁、香附子、車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陳皮、姜屑、官桂、門術、澤瀉...
導赤五苓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一五。主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歌訣 導赤五苓合成方,澤瀉雙苓術官桂;木通甘草生地黃,熱移小腸上口糜;利水滲濕溫化氣,清心瀉火養陰方。組成 茯苓、豬苓、澤瀉、...
粉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三十六。主治膈上氣壅滯,五臟秘塞邪熱。組成 玄明粉一斤,甘草(為末)二兩。用法用量 上和勻。每服一錢二分,桃花湯或蔥白湯調下。主治 膈上氣壅滯,五臟秘塞邪熱。方義 本方以玄明粉(即...
除昏退翳丸是以當歸,川芎,木賊,天麻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一種藥品,記載於《濟陽綱目》卷一○一,主治目內障。【來源】《濟陽綱目》卷一○一。【組成】當歸3錢,川芎3錢,木賊3錢,天麻3錢,甘菊花3錢,白蒺藜3錢,黃連3錢,...
安嗽湯是一種藥名,主治咳嗽有血。處方出自《濟陽綱目》卷六十一。安嗽湯 藥物組成:五味子15粒,茯苓1錢,陳皮1錢,知母1錢,川芎1錢,桑白皮1錢2分,麥冬(去心)1錢2分,馬兜鈴1錢半,粉草5分。製備方法:上銼。用法用量:...
紺珠木香檳榔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四十一。主治食積腹脹有熱。組成 木香、檳榔、當歸、黃連、枳殼、青皮、黃柏各一兩,黃芩、陳皮、三棱、香附、牽牛末各二兩,莪術、大黃各四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接骨如聖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八十六。主治折傷。組成 乳香、沒藥、自然銅(火煅醋淬七次)半兩錢,甜瓜子仁、絡戶綿(燒灰)、當歸、芍藥、川芎各五錢,草烏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傷在下...
滋陰益腎丸是一種藥名,主治虛損。出自《濟陽綱目》卷六十四;滋陰益腎丸 藥物組成:熟地黃(酒浸,焙)6兩,黃柏(酒浸,炒褐色)4兩,菟絲子(酒蒸,焙)4兩,牛膝(酒浸)3兩,敗龜版(酥炙黃)3兩,虎骨(酥炙黃)3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