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錯圖》是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書中共描述了300多種生物,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是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
“故宮裡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2019年7月11日下午在深圳海上世界藝術文化中心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錯圖》
- 作者:聶璜
- 朝代:明末清初
- 類型:圖鑑
- 特點:妙趣橫生
- 數量:共四冊
背景簡介,作品內容,
背景簡介
《海錯圖》是清朝康熙年間,由畫家聶璜繪製的一組圖譜。聶璜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生物。時代所限,書中記述時有誇張,有很多不靠譜之處,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但妙趣橫生,深受清朝歷代皇帝喜愛。《海錯圖》共四冊,現三卷藏於北京故宮,一卷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
“海錯”的“錯”不是說海量的錯誤,這個「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就是海洋裡面種類繁多的生物。至少是從西漢開始,中國人就用「海錯」來指代海洋生物,所以說《海錯圖》本質上其實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圖鑑。聶璜可以說是一個清代的博物君,因為《海錯圖》裡邊畫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康熙年間,他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在沿海住了很長時間,一直對沿海生物非常感興趣。他苦於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相關圖譜流傳,決定自己畫一本。每看到一種,就把它畫下來,並翻閱群書進行考證,還會詢問當地漁民,來驗證古書中記載的真偽。
經過幾十年積累,聶璜最終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完成了《海錯圖》。這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全書並沒有進獻給皇上的言語,可見聶璜沒有打算把書上貢。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這部書才重現江湖:這一年的皇宮檔案記載,太監蘇培盛把海錯圖帶入了宮中。
作品內容
《海錯圖》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其中的動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大部分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聶璜的嚴謹精神,使這本書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而且每種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並配趣味“小贊”一首,讀來令人興致盎然。
圖譜筆觸細膩艷麗,收錄的海洋生物中除卻威風凜凜、憨態可掬、真實存在的海洋生物,更有光怪陸離的各類口耳相傳的神秘生物:兇猛食人的海蜘蛛、頭生雙角的潛牛、鱉身人首的海和尚……這些或存在於海中或存在於想像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神采奕奕,躍然紙上。在原圖中,繪畫只占篇幅的一半,而另一半則是聶璜對每一種生物、物產所作的考證與描述。通讀下來,內容豐富異常:除卻較為普遍的對生物產地、習性、外貌特徵、烹飪方式的記述外,更有很多福寧沿海一帶的坊間傳說以及作者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的感懷。每篇文字長短不一,但都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贊作為總結,挑燈夜讀,讓人有種置身神妙深海世界的感動,畫卷上的悠悠古意讓人們的記憶漸乎色彩翩然,重新迸發對不可知事物的探求心以及想像靈光,在感嘆造物神奇之後,多了一分對海洋、對世界、對宇宙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