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幼口議》,兒科著作,20卷。元代曾世榮撰於至順三年(1332年)。本書取名“口議”者,文字不拘一格,以議為主。卷1至3“議明至理”共25篇,論述嬰幼稟賦、脈氣、以及錢乙、張渙、劉昉等兒科著作。卷4至5共26篇,議初生兒證候,卷6至7共30篇,議指紋脈訣,面部氣色。卷8有18篇,議病證疑難。卷9共15篇,議胎中受病。卷10至20,議各種證候,均以曾氏臨床經驗為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幼口議》
- 作者:曾世榮
- 成書年代:元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活幼口議》,兒科著作,20卷。元代曾世榮撰於至順三年(1332年)。本書取名“口議”者,文字不拘一格,以議為主。卷1至3“議明至理”共25篇,論述嬰幼稟賦、脈氣、以及錢乙、張渙、劉昉等兒科著作。卷4至5共26篇,議初生兒證候,卷6至7共30篇,議指紋脈訣,面部氣色。卷8有18篇,議病證疑難。卷9共15篇,議胎中受病。卷10至20,議各種證候,均以曾氏臨床經驗為依據。
梨漿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十六。具有胃熱口氣,痰飲嘔逆,不思飲食之功效。主治①《活幼口議》:脾積寒熱,其狀如瘧,或頭痛嘔逆,久則二三歲不歇,左脅有塊,小者如桃李,大者似杯碟。②《古今醫統大全》:...
《醫方類聚 校點本(第十一分冊)》:“演山方大連翹飲子:治兒胸堂有熱,臍突腫赤,及解利心與小腸經一切邪熱。”《活幼口議》:“因瘡疹後,餘毒不解成潮熱,宜服大連翹飲子,更與助胃氣。⋯⋯此乃良由胎中母多驚悸...
豆蔻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十八。主治嬰孩小兒腸胃虛弱,糟粕不聚,瀉痢不止,或赤或白,冷熱不調,日夜頻並,愈而又發。組成 肉豆蔻(煨)一個,胡粉(炒)二錢,龍骨(生)一錢,白礬(枯)一錢。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
《活幼心書》,兒科著作,3卷。元代曾世榮(德顯)著,是繼曾氏《活幼口議》之後又一部兒科著作。《活幼口儀》側重於兒科理論的闡述,本書重點介紹曾氏臨證心得。書成於元朝初期,刊於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上卷“決證詩賦...
曾世榮,衡州路(今衡陽市)人,《活幼口議》、《活幼心書》二書二書乃曾世榮畢生經驗之精華,對小兒疾病的診療具有實用價值,是我國兒科文獻的重要著作,在中醫兒科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四診之中尤重望診 望、聞、問、切四診是中醫...
保命丹,中藥製劑,源自《活幼口議》卷十四及《傷科補要》卷四。主治嬰孩小兒急驚風候傳入慢驚者及跌打損傷。基本信息 保命丹1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四。【組成】白茯苓 硃砂(令研) 白附子(炮) 牛黃 天南星(炮)各30克 全蠍...
大效人參枳實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十七。具有瀉肺補氣,寬膈化痰,滋潤五臟,和益三焦,理嗽調中之功效。主治嬰孩小兒傷寒後,氣不和順,喘急咳嗽,胸膈鬱塞,日夜煩悶,神困力乏,不思飲食;虛痰煩滿,頭目昏暈;...
小防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二十。主治1.《活幼口議》:小兒熱毒眼患。2.《普濟方》:小兒雙目赤腫乾濕,疼痛不開者。3.《銀海精微》:小兒胎風赤爛及眼生翳。組成 大黃(蒸)、山梔子、甘草(炙)、赤芍藥、...
觀音全蠍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十四引東漢王氏方。具有清神固氣,補虛益脈,開胃止吐,生胃氣,截風定癇之功效。主治1.《活幼口議》:小兒因吐而傳為慢驚風者。2.《醫宗金鑒》:頻吐清涎,身體發熱,心神煩躁,睡...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是藥名,主治,出自《活幼口議》卷十九。【別名】大效雄朱化痰丸 【組成】,蟬蛻1分,全蠍1分(炒),地龍1分,白僵蠶1分,天南星1分,白附子(炮)1分,輕粉半錢。【製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基本信息 處方】大艾葉(燒灰)、乾葛粉、胡粉(炒)、海螵蛸、龍齒各等分。【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功能主治】小兒虛痢,作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丸至2丸,飯飲磨化。【摘錄】《活幼口議》卷十八 ...
卻風散,是中藥方劑。卻風散 【藥物組成】天南星4個(炮,去皮,為末),巴豆4個(出油如霜),大半夏10個(用甘草水煮熟,切,焙為細末),白僵蠶(去絲炒)、全蠍(炒)2錢(去尾)。【處方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三。【...
鎮心驅邪散 鎮心驅邪散,藥物,主治小兒夜啼煩躁,肚腹冷痛。方劑名稱 鎮心驅邪散 藥物組成 四聖湯加沉香、硃砂。處方來源 《活幼口議》卷二十。
中藥,主治小兒外感風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漸漸羸瘦;或脾虛自汗,多出額上,沾粘人手。全蠍觀音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異名】觀音全蠍散(《活幼口議》卷十四)。【組成...
八味理中丸,中醫方劑名。具有 調和心肺、疏肝健脾的功效。主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脈急等症。《活幼口議》卷十九 組成 人參、甘草、白朮、乾薑、枳實、白茯苓、五味子、桑白皮。用量 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枳實(制炒)、白...
下蟲丸是一味中藥,出自《活幼口議》卷十七,主治小兒蛔蟲。下蟲丸 藥物組成:鶴虱(炒)1兩,光粉(炒)2兩,膩粉2大兩,使君子100個(炒),檳榔1分(生),龍牙根1錢,貫眾(綠色者佳)2兩,龍膽根2錢,苦楝根皮(酒炙...
1、治牙痛:(覆盆子)根煎汁燒雞蛋,去汁食蛋。(《天目山藥用植物志》)2、治痘後目翳:覆盆根洗、搗、澄粉,日乾,蜜和少許。點於翳丁上,日二三次,自散。百日內治之,久即難療。(《活幼口議》)3、治胃氣不和,嘔逆...
生熟飲子是一道中藥藥方,出處為《活幼口議》卷十八。組成 罌粟殼大者4個(1半炙,此1味去盡內瓣浮楞者佳),陳皮2片(半炙),甘草2寸(半炙),烏梅2個(半煨),淮棗2個(半煨),生薑2塊指大(半煨),木香1錢(作...
丹毒至效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二十。具有瀉火解毒之功效。主治小兒一切丹毒,及龍帶發作。症見下肢丹毒,患肢潮紅掀熱,痛如火燎,表面光亮。方劑組成 黃丹一兩(30g),朴消一兩(30g),赤小豆(兩頭齊者,為末)...
正氣丸,主治小兒食傷,乾嘔,噦聲頻作的一種藥物。由藿香葉 厚朴(生薑制) 陳皮 半夏曲(炙) 白朮 白茯苓各3克 甘草(炙)6克 乾薑3克 三棱(炮)6克製成。【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九。【異名】香朴丸(《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褐丸子,中藥方劑,主治小兒陰陽不和,臟腑怯弱,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逆氣急;或腸鳴泄瀉頻並,腹中冷痛,食症乳癖,痃氣痞結,積聚腸胃,或秘或利,頭面腫滿。出自《活幼口議》《醫方類聚》《百一》《幼幼新書》等。處方一 ...
補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口議》卷二十。主治小兒心氣不足,神情恍惚。症見兩角並珠淡紅色,夜不寐兮心怔忡。組成 四聖湯加石菖蒲、石蓮肉、石膏。主治 小兒心氣不足,神情恍惚。方義 四聖湯主治身熱如火,頭痛頰赤,面紅...
滯腸散,是藥名。主治嬰孩小兒腸胃虛寒,臟腑久冷,泄瀉不止,藥方出自《活幼口議》卷十九。名稱:滯腸散 組成:真鉛粉半兩(炒),白石脂2錢,白礬(枯)2錢,白龍骨1錢。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大者1錢,溫米飲調下。製備方法:...
醒脾散是人參、白朮、白豆蔻、甘草、乾薑、藿香等材料熬制的中藥,來源於《得效》卷十二,主治脾胃虛弱,吐泄等症狀。藥方介紹 醒脾散-《活幼口議》【組成】 天麻(炒)3克 人參0.3克 白茯苓3克 白朮(炒)3克 甘草(炙)3克 白...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五九引《活幼口議》名稱:水銀丸 組成:水銀、天南星、蟾螂(螄螂)用法:上為末,以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兩丸,以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小兒急驚風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功用:化頑涎,...
敷齒立效散,中醫方劑名。《活幼口議》卷十八。主治小兒走馬牙疳,牙齒潰爛,出血,齒落。組成 鴨嘴膽礬(煅紅,研)一錢(3g),麝香少許。用法用量 上研勻。每以少許敷齒齦上。主治 小兒走馬牙疳,牙齒潰爛,出血,齒落。方義 鴨...
元代曾世榮編著《活幼口議》《活幼心書》。曾氏詳論初生諸疾,是中醫新生兒學較早的集中論述。他議證論候翔實,對多種兒科常見病證候分類治法均作了精煉而具有指導意義的論述,如歸納驚風四證八候,提出鎮驚、截風、退熱、化痰治法,立...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九即《活幼口議》卷十八“肥肌丸”見該條 功用:常服殺蟲消疳,開胃進食 重要文獻摘要 《衛生寶鑑比對與新用》:“肥兒丸。治小兒蒸熱,腹脅脹滿,面色痿黃,飲食遲化,大小便不調。麥櫱(炒)、川黃連、大...
孫思邈:"黑豆少食開胃醒脾,多食損脾.",可見從其誕生起就是以治則術語出現的.最早以"醒脾"命名的方劑為"醒脾散",見於《活幼口議》卷十四(元?曾世榮,刊於1279年),由木香,全蠍,天麻,人參,白茯苓,炒白朮,炙甘草,白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