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歡樂的街改編自奧地利作家胡果·貝陶爾的同名小說,由奧地利著名導演喬治·派伯斯特執導。
基本介紹
- 導演:喬治· 威廉· 巴布斯特
- 編劇:Hugo Bettauer
- 主演:葛麗泰·嘉寶、沃納·克勞斯、阿絲塔·妮爾森、--
- 製片人:Jan-Christopher Horak
- 出品公司:--
- 中文名:沒有歡樂的街
- 外文名:Die Freudlose Gasse
Joyless Street .....(UK)The Joyless StreetThe Street of Sorrow .....(USA)Viennese Love - 其他譯名:悲情花街、悲傷的街道
- 類型:劇情
- 製片地區:德國
- 拍攝日期:1924年
- 拍攝地點:德國
- 發行公司:--
- 片長:125 分鐘
- 上映時間:1925年5月18日
- 票房:--
- 對白語言:德語
- 色彩:黑白
- 電影分級:Iceland:L Finland:
- imdb編碼:tt0015842
- 主要獎項:--
- 線上播放平台:--
- 出品時間:1925年
- 製片成本:--
- 幅面:35毫米無聲標準銀幕
- 混音:默片
- 攝製格式:35 mm
- 洗印格式:35 mm
- 膠片長度:3738 m (Germany)、3788 m (Spain)
演職員,演員表,劇情簡介,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製作,發行上映,
演員表
劇情簡介
一戰後的維也納,在一條名叫麥爾修的街道,好色的肉鋪老闆不賣給排了一早的人,而偷偷把肉賣給幾個討他歡心的輕浮女郎;聲名狼藉的旅館老闆娘格萊弗以旅館為幌子暗中做著拉皮條的生意;退休的前朝官員魯姆弗特因為聽信投機商的謠言而套進了全部積蓄,而女兒也剛失業,為了維生,他們不得不把房間出租給一個年輕的美軍少尉戴維斯,但魯姆弗特一直介懷於他是戰時敵國的人。而魯姆弗特的大女兒格雷特卻與戴維斯相愛。終於因為誤會,魯姆弗特強迫戴維斯退租。但這樣他們全家再次陷入困境,格雷特不得不求助於格萊弗,而後者卻要求她做妓女。魯姆弗特偶然間發現這件事,十分慚愧,阻止了女兒,並找到了戴維斯。善良的人們也終於發出了憤怒的吶喊。
職員表
導演:
喬治· 威廉· 巴布斯特 Georg Wilhelm Pabst
編劇:
Hugo Bettauer .....(novel)
Willy Haas .....(scenario) uncredited
F.H. Lyon .....translator
製作人:
Jan-Christopher Horak
Romain Pinès .....producer (uncredited)
Michael Salkind .....producer (uncredited)
角色演員介紹
喬治· 威廉· 巴布斯特 Georg Wilhelm Pabst,更多中文名:喬治· 威廉· 派勃斯特
生平
奧地利導演,被認為是德國默片時期“新客觀派”(即新寫實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包括《沒有歡樂的街》(Die Freudlose Gasse)、《一個靈魂的秘密》(Geheimnisse einer Seele)、《三分錢歌劇》(Die Dreigroschenoper)和《同志之誼》(Kameradschaft)等。五十年代中期開始,他患上了糖尿病,1957年,派伯斯特加患帕金森氏綜合症,不得不永遠地結束了他的電影生涯。1965年,奧地利教育部授予他“名譽教授”的稱號。他計畫與次子Michael Pabst合著的傳記沒有完成。 1967年5月29日,派伯斯特在維也納因急性肝疾去世。
葛麗泰·嘉寶 Greta Garbo,更多中文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生於1905年 9月18日,瑞典,逝世於1990年4月15日 (美國紐約) ,星座: 處女座
生平
原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出生在瑞典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被迫離開學校去百貨公司打工,做廣告模特,她在一個廣告短片中的形象被一名戲劇導演看中,並邀請她在自己的一部電影中擔任一個小角色。
1935年的《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是嘉寶最為人稱頌的作品。前者讓她再次提名奧斯卡,而後者則充分展現了她演技中複雜神秘的一面。嘉寶的最後一次奧斯卡提名來自1939年的《妮諾奇嘉》,而1941年拍完《雙面女人》後,正值巔峰時期的嘉寶突然隱退,成為了好萊塢一個永遠的謎。也因此為她的傳奇更添了濃重的一筆,她拍了15年的電影,卻因此隱居了50年,嘉寶此後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搬離了好萊塢住進了紐約,直到1990年她去世。
1954年,奧斯卡為了紀念她的不朽成績,特地為她設了一個特別獎頒給她,但是她也並未去領獎。嘉寶的其他著名影片還有《瑞典女王》(1933)、《大飯店》(1932)、《卡米爾》(1937)和《肉體與魔鬼》(1927)等。她神秘而獨特的表演不僅受到了影迷的瘋狂追捧,也影響了很多電影演員,包括她的後輩英格麗·褒曼等。
幕後製作
影片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半期德國“新客觀派”文學藝術活動影響下的產物。當時德國進入戰後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戰前盛行的表現主義所帶有的不安定的氛圍與社會背景不相吻合,新客觀派主張客觀、詳盡、真實地再現現實。儘管這樣的提法是有問題的,但對於一直局限在攝影棚內的傳統德國電影來說,這無疑帶來了新的變化。導演與編劇威利·哈斯在改編中有意壓縮了原作中謀殺、偵破等戲劇性的因素,而加重了社會性的描述,並將貧富兩種社會階層進行鮮明的對比。
發行上映
製作公司:
Sofar-Film
發行公司:
Continental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Kino Video [美國] ..... (video)
Video Yesteryear [美國] ..... (video)
其它公司: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法國] ..... restoration (1981)
Filmmuseum München [德國] ..... restoration (1997)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德國 Germany 1925年5月18日
芬蘭 Finland 1927年2月21日
美國 USA 1927年7月5日
日本 Japan 1928年9月28日
德國 Germany 1998年12月17日......(TV premiere) (restored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