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修地方志是我國優良文化傳統之一。千百年來,所產生的大量卷帙浩繁、資料宏富的省、府、州、縣等地方志,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資治、教化、存史”的功能,其貢獻已為歷史所肯定。顯然,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推陳出新,編修新的地方志,必將有裨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永定編修縣誌,始於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是由首任知縣王環主持修纂的。此後,明朝嘉靖、萬曆,清朝康熙、乾隆、道光,以及中華民國,都曾相繼重修。這前後共8次所修的縣誌,現尚留傳的,有康、乾、道和民國的四種。它們儘管受到歷史條件等等限制,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瑕不掩瑜,不僅承續了修志的優良傳統,更主要的是為後人保存了大量的自然、社會的寶貴資料,各有其一定的參考研究價值,因此,都不失為值得永定人民珍視的一宗文化遺產。
2014年12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福建省調整龍巖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4]159號):同意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巖市永定區,以原永定縣的行政區域為永定區的行政區域,永定區人民政府駐鳳城鎮九一街西路2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定縣誌(1994年版)
-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
目錄,序,後記,
目錄
彩頁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卷一 建置
卷二 自然地理
卷三 人口
卷四 經濟綜述
卷五 農業
卷六 菸草
卷七 林業
卷八 水利水電
卷九 工業
卷十 鄉鎮企業
卷十一 城鄉建設
卷十二 環境保護
卷十三 交通
卷十四 郵電
卷十五 商業
卷十六 糧油
卷十七 供銷合作
卷十八 財政
卷十九 金融
卷二十 工商 物價 計量
卷二十一 中共永定地方組…
卷二十二 政權 政協
卷二十三 黨派群團
卷二十四 司法
卷二十五 勞動人事
卷二十六 民政
卷二十七 華僑
卷二十八 軍事
卷二十九 教育
卷三十 科技
卷三十一 文化
卷三十二 文物
卷三十三 土樓
卷三十四 體育
卷三十五 醫藥衛生
卷三十六 風俗 宗教
卷三十七 方言
卷三十八 人物
附 錄
本志編纂始末
跋
編寫人員名錄
後 記
序
新編《永定縣誌》38卷,180多萬字,歷時9載,五易其稿,終於誕生問世。這是永定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成功之舉。
永定,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當年中央蘇區重要組成縣份。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永定進行過革命實踐,特別是毛澤東同志先後兩次來永定親自領導革命,永定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高舉革命紅旗,英勇奮戰,前仆後繼,堅持艱苦卓絕的鬥爭,全縣有7600多人參加人民軍隊,有4600多位革命先烈獻出寶貴生命,還湧現了如張鼎丞、阮山、盧肇西、陳正、賴際發、賴祖烈等革命先驅,以及有14位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的將軍,為祖國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犧牲和巨大的貢獻。同時,永定又是有全國“烤菸之鄉”稱譽的煙區;是愛國僑領“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等眾多華僑的故鄉的僑區;有蜚聲中外的客家土樓景觀,以及福建的重要礦區。今天,我們通過編修縣誌,把這些光輝業績和主要特色,如實地記載下來,既可為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又可傳之於後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勤勞勇敢的永定人民曾為新中國的誕生作過巨大的貢獻,也為新中國的成長壯大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縣人民在縣委、縣府的直接領導下,發揚革命傳統,意氣風發,努力奮鬥,改天換地,改變了全縣的面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步伐,抓住有利時機,從永定實際出發,推進了“四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今日的永定,到處欣欣向榮。城鄉一派生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永定縣誌》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秉承存真求實的方針,對永定自然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加以記述,尤其重點記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和發展歷史,新縣誌將成為對全縣人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無疑,將發揮“資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希望通過這部新縣誌的傳世,既可以看到永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順利向前發展的歷史和現狀,而且,也可以看到在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曲折,從而激勵全縣人民繼往開來,團結一心,拼搏奮進,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同時,更好地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發揮我縣的僑台、土樓、旅遊、資源、閩粵邊界、廈門特區腹地的優勢,使“五龍”一起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建設繁榮富強,文明昌盛的新永定,譜寫出歷史的新篇章。
在編纂《永定縣誌》的過程中,全體修志人員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還得到省、地黨政領導和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以及各兄弟縣市專家學者的關懷和指導,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協作,對此,我們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羅開洪
江棣章
1993年12月
後記
永定歷史悠久,置縣迄今已500餘年。這裡,山青水秀,人傑地靈;這裡,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客家土樓;這裡,湧現出了張鼎丞、盧嘉錫、胡文虎等一批中外著名的人士;這裡的土地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這裡的人民是一群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的人民。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永定人民用辛勞的雙手創造出了璀璨奪目的文化,為永定的各項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永定的容顏日新月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更是以火熱的激情在譜寫著永定歷史的新篇章。編修地方志,旨在“資治、教化、存史”。把歷史作一個真實的記錄,是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基於此,縣委、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作出了編纂《永定縣誌》的決定。經永定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和總編室全體人員的嘔心瀝血,共同努力,新編《永定縣誌》終於成書出版了。這是我縣的一件大喜事,對我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將大有裨益。
新編《永定縣誌》共38卷,180餘萬字,從編纂開始至結束,歷時9個春秋,參加承編單位達64個。新縣誌內容之豐富,結構之嚴謹,記述的時間跨度之大,是以往所有縣誌所不及。編纂工作量之大,任務之繁重是可想而知的。為此,縣委、縣府先後成立了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室、審稿組、工作領導小組等機構。原永定縣委、縣府領導湯龍光、羅開洪、姜安榮、廖橋榕等都相當重視、支持縣誌的編修。在縣誌的編纂過程中,還得到了孔永松教授、黃典誠教授及其他許多專家、學者的指導。客觀地說,他們是為永定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今藉此縣誌一頁,對關心支持永定縣誌編纂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昨天已寫下了輝煌的一頁,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詩篇。今天,永定人民又站在一個更為輝煌的起跑線上。1993年4月我到永定上任之時,永定和全國一樣,正以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的精神為指針,以黨的十四大精神為動力,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新一屆黨委、政府確定了中.近.期奮鬥目標,提出了“五龍騰飛、八仙過海、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經濟發展思路,組織實施了投資1.7億元的福三線永定路段二級公路改造、永湖線改造、裝機1.5萬千瓦的沿江電站、坎市2×2.5萬千瓦的坑口火電廠、先富工商開發區、扶貧開發區、金鳳開發區、縣城舊城改造等一批重點、骨幹項目。在前任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礎上,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呈現了加速發展的好勢頭。1993年,全縣國民經濟總產值6.7億元,財政收入922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49元,和1978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倍、8.5倍和20倍,綜合經濟實力上了一個新台階。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末,是振興永定經濟的關鍵時期,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關係到“三步走”戰略目標是否早日實現。縣委、縣府將動員全縣人民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上來,立足縣情,發揮優勢,抓住牽動全局的基礎性、關鍵性項目,著力營造區域經濟發展的小氣候,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推動永定兩個文明建設更上一層樓。
歷史的輝煌只能說明過去,永定的明天還有待於全縣人民發揮聰明才智進一步開拓。我堅信,永定人民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定能再創佳績、再鑄輝煌。
黃坤明
199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