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英國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著圖書)

歷史研究(英國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研究》是2010年1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阿諾德・湯因比 。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研究
  • 作者:(英)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
  • 原版名稱:A Study of History
  • 譯者:郭小凌,王皖強
  • ISBN:9787208055605 
  • 類別:歷史
  • 頁數:955頁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
圖書簡介,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相關評論,

圖書簡介

《歷史研究》是英國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著圖書。在《歷史研究》中,湯因比列舉了世界歷史上的二十餘種存活或已經死亡的文明形態,並對它們的各自發展作了綜合比較,他認為,文化是通過對環境的“挑戰”的應戰所遭受的考驗而產生的;文化的生長是由那些“退隱”和“復出”的少數偉大人物的歷史活動所決定的;文化的衰落來自於少數創造者喪失了創造能力,多數人相應地不再支持與模仿,整個社會失去了新的應戰能力;文明的解體在於社會體系和靈魂的分裂。《歷史研究(套裝上下冊)》破除了西方中心論和單一歷史線性發展的史觀,在西方歷史哲學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內容簡介

英國著名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的名著《歷史研究》已為讀者所熟悉,本書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已出版的 《歷史研究》有所不同。它收入了支撐作者論點的大量歷史例證,保留了更多細節。同時,作為第一部插圖本,配合文字說明的各個插圖(總計90幅彩圖,400多幅黑白串文圖)賦予了本書新的內容。圖片不僅增強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傳遞大量文字所無法充分表達的信息。湯因比在本書中將人類史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察,以極其宏大的視角展現了諸多文明的成長、碰撞、融合的歷程,在這一令人著迷的歷史畫卷中,作者以其博大精深的歷史學知識和哲學睿智為讀者帶來了吸收知識和進行思考的快樂。
歷史研究歷史研究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及其鴻篇巨製《歷史研究》早已為專業研究人員和廣大歷史愛好者所熟悉和景仰,但十二卷本的《歷史研究》卷帙浩繁,常令眾多心儀者望而卻步。湯因比在去世前,根據當時史學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改寫了這一巨著,將其壓縮為一卷,於1972年由泰晤士·哈德森公司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據其1995年重印熬,翻譯出版了這一享譽於世的著作。
湯因比在這部著作中,以文明為研究單位,從一個宏大的視角出發,將人類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察。對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種文明,湯因比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對文明的起源、成長、衰落解體加以描述;同時,大一統國家和大一統教會的建立也進入作者的視野;在此基礎上,湯因比還廣泛地考察了歷史長河中各個文明在時間和空間中的碰撞、接觸和融合。湯因比聞名遐邇的挑戰——應戰模式貫穿全書並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為什麼要從整體上研究歷史呢?湯因比認為這是“現實需要”。由於技術上日新月異的進步,人類逐步消除了在空間上的距離,但這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天下一家”的和諧狀態。湯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兩次世界大戰,他不僅看到戰爭給人類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壞,而且深感人類的相互殘殺給後世帶來的緊張、不安、沮喪和暴力正將人類推向自我毀滅的危險境地。“為此,我們必須相互熟識,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歷史,因為人類並非僅僅生存於直接的現在。”正是出於這種對人類文明的深切憂慮和對人類文明的無限希望,湯因比懷著一顆“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其傑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熱情,為人類這個時代及後世留下了這筆精神財富。
此外,湯因比不僅從時間的縱向層次考察了人類歷史,而且還在各個文明地理分布的橫向層面保持了“一種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觀點”。湯因比指出:“我們必須拋棄自己的幻覺,即某個特定的國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屬於我們自身,便把它當成中心並以為它比其他文明要優越。”這種看待歷史和各個文明的寬廣視野,自然不同於那些將整個人類歷史僅僅看作西方歷史的狹隘偏見。的確,隨著考古的發現,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歷史得以再現,從而使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並列”。另外,東亞地區各個時期社會經濟史,特別是中華文明也成為湯因比關注的焦點之一。晚年的湯因比對中國的未來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國有可能自覺地把西方思想與傳統文化熔為一爐,“如果這種有意識、有節制地進行的恰當融合取得成功,其結果可能為文明的人類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
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採用的這種“大歷史”的巨觀敘述手法,是對二十世紀伴隨著工業化進程而發展的史學界分工日益細化的回應。在本書的第一章“歷史思想的相對性”中,湯因比集中闡明了這樣的觀點:“歷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處社會環境中的主導體制的影響。”由於各個文明所處的環境不同,那種試圖在歷史文獻的故紙堆中發現人類歷史整齊劃一輪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勞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此次出版的一卷本《歷史研究》(修訂插圖本)與十二卷本以及D·C·索麥維爾的節錄本(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出過三卷中譯本)相比,篇幅當然小了很多,更加易讀,這大大方便了讀者。另外,雖說也是一部節錄本,但與索麥維爾的版本不同,這一版本不僅是湯因比親自修改完成的,而且保留了大部分支撐其觀點的歷史例證以及更多的細節。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這一大十六開本的著作是一部插圖本,共配有四百多幅黑白串文圖、地圖、圖表和九十幅彩圖。製作精美的彩圖和豐富的串文圖、地圖以及圖表,配有恰到好處的詳細說明文字,賦予了該書新的內容和形式。誠如湯因比所言:“圖片不僅增強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傳遞大量文字無法充分表達的信息。”
閱讀《歷史研究》,在欽佩湯因比淵博的學識和精彩的分析之餘,我們可以徜徉在令人著迷的歷史海洋之中,不僅吸取知識,豐富思想,而且能充分獲得思考帶來的快樂。

作者簡介

阿諾爾德·J·湯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於倫敦,卒於1975年10月22日。英國歷史學家。牛津大學畢業,曾任該校研究員(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在英國外交部情報部工作(1915);戰後作為英國代表團的成員出席過巴黎和會(1919)。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先後擔任過倫敦大學教授(1924)、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部長(1925)、倫敦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二次大戰時期曾任英國外交部調查部長(1943-1946)。1921年他計畫巨著《歷史研究》,1927-1928年著手寫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評述世界歷史,注重無文字記載的文明和歐洲以外地區文明,提出一種以分析各種文明的循環和衰落為基礎的歷史哲學。因其他事務1939-1943年任皇家國際事務學會外事部研究室主任。

作品目錄

目錄序言
第一部:歷史形態
第一章 歷史思想的相對性
第二章 歷史研究的領域
第三章 某些術語的定義
第四章 需要對人類事務進行全面研究
第五章 過渡的社會
第六章 文明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希臘模式與中國模式
第八章 猶太模式
第九章 對各個文明的考察
第二部:文明的起源
第十章 關於各文明起源的性質
第十一章 文明源於種族嗎?
第十二章 文明源於環境嗎?
第十三章 挑戰和應戰
第十四章 卓越出自艱辛
第十五章 艱苦環境的刺激
第十六章 懲罰的刺激
第十七章 流產的文明
第三部:文明的成長
第十八章 成長停滯的一些例子
第十九章 成長的標準
第四部:文明的衰落
第二十章 決定論可信嗎?
第二十一章 模仿的機械性
第二十二章 角色的轉換
第二十三章 雅典威尼斯:短暫的自我崇拜
第二十四章 東羅馬帝國:對一種短命制度的崇拜
第二十五章 大衛和歌利亞:對一種暫時性技術的崇拜
第二十六章 羅馬教廷:對勝利的陶醉
第五部:文明的解體
第二十七章 社會解體的性質和徵象
第二十八章 內部的無產者
第二十九章 外部的無產者
第三十章 靈魂的分裂
第三十一章 解體的挑戰
第六部:大一統國家
第三十二章 大一統國家:目的還是手段?
第三十三章 傳導與和平所帶來的好處
第三十四章 溝通
第三十五章 語文與文字
第三十六章 首都
第三十七章 文官制度
第三十八章 未來是否會有大一統國家?
第七部:大一統教會
第三十九章 毒瘤還是蝶蛹?
第四十章 一種特殊類型的社會
第四十一章 宗教是社會對幻象的回應,還是對實在的回應?
第八部:英雄時代
第四十二章 蠻族的歷史
第四十三章 幻象與事實
第九部:文明在空間中的接觸
第四十四章 同時代文明的相互接觸
第四十五章 現代的西方和俄國
第四十六章 現代的西方和東亞
第四十七章 世界與亞歷山大以後的希臘社會的接觸
第四十八章 同時代文明相互接觸的社會後果
第四十九章 同時代文明相互接觸的心理後果
第十部: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
第五十章 制度法律和哲學的復興
第五一章 語言文學和視覺的復興
第五二章 宗教的復興
第十一部:為什麼研究歷史?
第五十三章 歷史思想的性質
第五十四章 行動中的歷史學家
地圖
大事年表

相關評論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歷史書。這是一個歷史學家一不小心做了哲學家該做的工作後得出的奇怪成果。是一個普通歷史學家很難做到,普通哲學家也很難做到,但湯因比做到了的偉大工程。
湯因比寫這本書的視野極其開闊,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視野。有趣的是,湯因比寫這本書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開始呢。在那個時代湯因比就已經具備了這樣巨觀的歷史眼界,我們不得不深表欽佩。寫這本書的湯因比,胸懷天下、眼觀四海。數千年時光加全世界的巨大空間在他的筆下,如積木、拼圖一樣,信手拈來,完全不按歷史的時間順序編排。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一本簡單的講歷史的書,這是一本藉助全人類現有歷史作題材思考人類命運的書,是一本思考人類未來的書。
湯因比思考人類歷史和未來命運的一個基本單位是文明。這是一個視角很獨特的著眼點。也是一個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著眼點。亨廷頓的名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也是以文明為單位來審視歷史並預測未來,不知道是某種不謀而合還是一種有意識的借鑑。這種以文明為單位思考歷史問題的方法論通常被稱為文明形態史觀。
湯因比把世界主要國家按照文明進行了劃分,然後根據每一個文明的起源、成長、衰落、解體過程思考了文明的共性規律。把這個世界上先後存在過的所有人類文明歸結為30餘種文明形態,其中有七種獨立文明和其他從屬於這些獨立文明的衛星文明。並根據這些文明的共同特徵歸納了三個主要模式,分別是希臘模式(文化統一,政治分裂的模式)、中國模式(統一為主夾雜分裂的大一統模式)和猶太模式(有可辨識的統一文化卻沒有政治實體的離散型模式)。其中,湯因比斷言,多數文明的早期歷史比較符合希臘模式,而文明的晚期則比較符合中國模式。猶太模式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明模式。由此湯因比建立了一個“希臘—中國”式的文明模型。
在思考文明起源這個問題的時候,湯因比首先否定了種族主義的種族決定論觀點,得出一個結論文明的起源與種族無關。接著又下了一個特別結論,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錘鍊出文明的火花。這是此前的很多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相反的結論。此前的很多哲學家認為文明應該出現在條件優越的環境下,因為環境優越,才有閒暇時間進行文明的探索。且不論這個結論是否絕對正確,但是至少這個結論比簡單的閒暇產生文明前進了一大步。
湯因比思考文明的主要目的還在於思考文明的衰落,藉以思考未來的人類命運。湯因比看來,文明一旦衰落,通常會有三種出路,大一統帝國、大一統教會和蠻族的英雄時代。大一統帝國是湯因比著力批判的一種形式,他認為大一統帝國是一種很壞的東西,是寒冬來臨前的小陽春,能夠扼殺文明的創造力。但湯因比讚揚了大一統教會,儘管承認宗教存在問題,但湯因比對於產生一個高級宗教頗有信心。他相信隨著文明的不斷衰落,宗教的戰車卻可以不斷挺進,因為宗教是一種精神活動。至於蠻族的英雄時代,湯因比同樣報之以鄙視,他相信蠻族本身是有活力的,但是一旦他們成功的擊敗了更先進的文明,就會馬上腐化變質,道德敗壞。甚至比他們征服的文明退化的還要迅速。
湯因比的歷史觀已經在有意識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儘可能規避國家情感在歷史寫作中的影響,儘管讀者仍然能在其行文中看到一點點西方中心主義的些微影響。作為一個西方歷史學家,在西方文明仍然如日中天的時代里有這樣的意識這是一種相當了不起的進步。
儘管目前主流史學界對湯因比的評價並不高,儘管湯因比在解讀文明的歷史之餘所做的很多預測式的結論未必準確,甚至可能過於一廂情願,但我仍然堅信,這本書所使用的很多屬於方法論的東西是不朽的。這本書連同由這本書所提出的方法論將注定是一個史學界的里程碑,未來的歷史學發展也許會證明這一點。
湯因比對歷史有其獨到的眼光。他的12冊巨著《歷史研究》講述了世界26個主要民族文明的興起與衰落,被譽為“現代學者最偉大的成就”。湯因比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歷史學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學家。他經常從哲學的視角思考宇宙人生和社會歷史的諸多重大問題,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哲學思想尤其是歷史哲學思想,被視為現代西方“思辨的歷史哲學”的一位主要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