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作品)

歷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創作的一部歷史著作,成書於公元前443年。

《歷史》詳盡地記錄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布、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名勝古蹟。雖然全書以希波戰爭為主線,但也是了解早期西亞、北非、希臘歷史的重要文獻。

《歷史》除敘述史實外,還夾敘了不少傳說和故事,有些部分還具有地方志特色,它是一部歷史著作,同時是一部能給讀者以美好享受的文學讀物,全書有統一的構思,文字注意修辭,有時採用史詩式的套語,力求引人入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
  • 外文名:The Histories
  • 別名:希臘波斯戰爭史
  • 創作時代:公元前443年
  • 類別:歷史著作
  • 作者:希羅多德
  • 字數:74,4萬(97商務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思想評析,創作特色,後世影響,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歷史
英文版
《歷史》主要部分是描寫前492—前479年發生的希波戰爭。引發這場戰爭的原因是希臘和波斯雙方為爭奪地中海的控制權。戰爭持續了十幾年,結果波斯被擊敗。由於在希波戰爭中,雅典城邦是希臘聯盟的首領,所以在希波戰爭之後,雅典成為希臘的中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出現了繁榮昌盛的景象。希羅多德的《歷史》正反映了這一歷史過程。
全書共分9卷,每一卷都以希臘神話中的一位繆斯女神的名字來命名,並有各自獨立的主題。
第一卷先說明寫作目的,然後描述波斯和呂底亞王國的情況。波斯帝國在居魯士的統治之下越來越強大。呂底亞感到受波斯帝國的威脅,於是主動進攻波斯帝國,結果遭到慘敗。接著,作者又敘述了居魯士如何成為波斯統治者的過程,以及波斯軍隊在居魯士的率領下消滅亞述的過程,最後敘述了居魯士戰死的經過。
第二卷主要介紹古代埃及的情況。居魯士死後,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上台。剛剛繼位的岡比西斯馬上就率領軍隊遠征埃及。在這裡,希羅多德敘述了埃及的歷史、地理狀況和文化,並詳細描述了埃及國王建造金字塔的過程。
第三卷介紹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和大流士的情況。岡比西斯侵入埃及後,在埃及做了許多褻瀆神靈的事情。當時,波斯國內有人冒充岡比西斯的哥哥在國內稱王,岡比西斯率軍回國,後因傷口感染嚴重而死去。但是新的波斯王的假冒身份很快被揭穿,大流士發動宮廷政變,取得了波斯的王位。大流士取得王位後,將國家分為20個領地,派兵重新征服了巴比倫。
第四卷描述了大流士對利比亞地區的軍事征服。在征服巴比倫後,大流士又率軍征服波斯帝國西部高原的斯奇提亞人,那裡物產豐富,人口眾多。最後,大流士看到追逐不到斯奇提亞人,所以決定留下八萬軍隊在當地,並派另外一支軍隊去征服利比亞。
第五卷敘述伊奧尼亞對波斯人統治的反抗。依附於波斯的米利都僭主阿里斯塔哥拉斯決定擺脫大流士的統治,向雅典求援。雅典當時十分強大,同意增援。這成為希臘與波斯發生爭端的開始。大流士知悉反叛和雅典增援的訊息後,決心以武力撲滅。
第六卷開始正式描寫希波戰爭,主要介紹了大流士對希脂各聯邦的進攻,主要戰役是馬拉松戰役。戰爭在馬拉松這個地方展開,結果雅典和斯巴達的聯軍大敗波斯大軍,波斯與希臘的第一次大規模衝突結束。
第七卷敘述薛西斯重新入侵希臘,主要戰役是溫泉關戰役。大流士不幸身亡。他的繼承人薛西斯立刻重新征服埃及,雅典人決定利用強大的海軍抵抗波斯的進攻,以雅典為核心,希臘各邦很快組織起來,決定在陸地上死守險要的關卡溫泉關。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率領300名斯巴達重裝步兵守在溫泉關擊退了波斯人的猛攻,但最後被波斯人從小路包抄,溫泉關失守。
第八卷主要描寫了撒拉米斯海戰,此戰中,希臘海軍決定性地擊敗了龐大的波斯海軍,成為希波戰爭的轉折點。波斯的海軍集結在區域狹窄的撒拉米斯海城,準備與波斯海軍決一死戰,因為這裡的地形對希臘海軍有利。結果波斯海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薛西斯決定退回波斯,但仍然留下了30萬軍隊以繼續征服希臘。
第九卷敘述了兩個戰役,即普拉塔伊戰役和米列卡戰役。本卷是希波戰爭的尾聲。雙方在普拉塔伊進行決戰,波斯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訓練不足,結果被希臘聯軍擊敗。同時,在米列卡海。希臘海軍再一次擊敗了波斯海軍。至此,入侵希臘的波斯軍隊基本被肅清,希波戰爭結束。
從分卷情況來看,該書的第一卷至第五卷論述的實際上是希波戰爭的背景,描寫的是環地中海區域的歷史、地理、民族和風土人情;第六卷至第九卷才是對希波戰爭的正式記載,是全文的核心。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卷
克麗奧(Clio,歷史女神)
第二卷
優特爾佩(Euterpe,抒情詩的保護神)
第三卷
塔莉亞(Thalia,司喜劇的繆斯)
第四卷
麥爾波門涅(Melpomene,歌唱女神,司悲劇的繆斯)
第五卷
特爾普西科瑞(Terpsichore,司舞蹈與合唱的繆斯)
第六卷
愛拉托(Erato,司愛情詩的繆斯)
第七卷
波琳尼婭(Polymnia,司舞蹈啞劇和抒情詩的繆斯)
第八卷
烏拉尼婭(Urania,司天文的繆斯)
第九卷
卡利奧佩(Calliope,9位繆斯中的大姐,司史詩的繆斯)
年表
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希羅多德30歲左右便開始了四處遊歷的生涯,他展開了範圍極廣的旅行,他不僅到達了北部的黑海北岸,還到埃及的最南端進行遊歷,他甚至還到達了東部的兩河流域的下游地區,到達了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島。在遊歷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自己生存下去,希羅多德便以販賣物品為生。但凡到達某一個地方,希羅多德就會立即到那裡的歷史古蹟名勝處瀏覽,對當地的地理環境與風土人情進行考察與了解,那時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聽當地人講述那裡的民間傳說與歷史故事。在聽著當地人講述的過程中,希羅多德會非常用心地將聽到的一切記錄下來,並隨身攜帶。
歷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作品)
公元前445年左右,希羅多德到達了希臘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中心城市——雅典。由於那時的雅典經歷了希波戰爭,使得當地的政治經濟都獲得了高度的發展,呈現出一片繁華的景象,尤其是那裡的學術文化更是整個希臘發展得最好的。到達雅典城後的希羅多德非常高興,他非常積極地加入雅典城的各類集會與政治文化的活動之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還認識了政治家伯里克利與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物,並與這些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對於雅典城實施的民主政治,希羅多德十分崇拜,他特別是對剛剛結束不久的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在希臘波斯戰爭中打敗奴隸制大國波斯的侵略表示了極大的欽佩之情。為了了解其中的過程,希羅多德便不停地打聽剛剛發生的那場戰爭各方面的情況,並從中收集到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由於雅典人在義大利南部的塔林敦灣沿岸建立了圖里翁城邦,希羅多德便跟隨雅典移民一起到那裡定居,並且成為圖里翁城的公民。也正是從那時起,希羅多德開始將自已的時間與精力全部用到了寫作之上。經過長時間的堅持與寫作,便誕生了一部歷史著作——《歷史》。
在寫作過程中,希羅多德主要依靠對古代遺址和人們習俗的直接考察與了解,通過對零亂的原始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並憑著自己觀察力與創造力才完成了這部作品。

作品鑑賞

思想評析

《歷史》是一部關於希臘與波斯大大小小的戰爭的總匯。有些真實, 有些為希羅多德虛構,但卻充滿了魅力。作為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過往的歷史。重視東方文明對希臘的影響,對非希臘民族持公正的立場,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書中記載了埃及的太陽曆比希臘曆法的準確,希臘的字母是從腓尼基人那裡學來的。希臘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倫人發明的,等等。
歷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作品)
中譯商務版
受時代的局限,希羅多德難免有天命觀和宿命論的色彩,這在當時算不了什麼,在當代卻看成是瑕疵和局限性。但現代人不能因此而去苛求古人。現代人如果生活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同樣會作如是觀。雖然許多史學家指責他的《歷史》著作中夾雜許多不足為據的神話傳說和無稽之談。但在看來這些都在所難免。因為當時就是一個充滿迷信的時代,他的這種表現,正代表當時的時代,希羅多德也不能避免。他記載的許多事例,已被近代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所證實。
《歷史》中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說明作者的歷史觀還很稚嫩。又如作者親雅典的立場固然有推崇民主制的原因,但也常使他不免偏袒一方,有違史實。對趣聞軼事的過分喜愛,有聞必錄,不免造成內容龐雜,不夠精練。由於當時史料考證工作還剛開始,書中難免有不少失實之處。然而所有這些都無法抹殺《歷史》的巨大歷史功績。這部不朽史著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創作特色

首先,它視野開闊,內容豐富。在書中,希羅多德不僅對政治、軍事、外交事件詳加記述,而且對經濟生活、山川地理、民族分布、宗教信仰乃至風土人情、趣聞軼事無不涉及。除希臘外,埃及、巴比倫、敘利亞、波斯等國的歷史在書中也占相當篇幅。
其次,《歷史》並不滿足於對史事和環境的敘述,還在努力尋找導致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譬如,希臘各城邦作為彈丸小國何以最終能戰勝龐大的波斯帝國?希羅多德強調勝利的根本原因是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自由,希波戰爭的結果是雅典的民主制度戰勝了波斯的專制制度。通過敘事來表達和揭示歷史事件的原因,使《歷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深意。
再次,希羅多德主張對史料進行考證,辨別真偽,體現了歷史研究和寫作中的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他是西方史學史,上最早運用歷史批判方法的人。希羅多德明確地說:“ 我的責任是報導人們所說的一切,但我自己並不一定相信這些事是真實的。我的這項聲明,適用於我的全部著作。”儘管他有聞必錄,有時失之輕信,但他的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為史學研究和寫作確立了重要的原則。
最後,希羅多德治史重視道德訓誨作用,如他對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崇,對專制制度的厭惡,對波斯侵略行徑的譴責,都有道德教育的作用。

後世影響

希羅多德在撰寫《歷史》一書時所使用的方法,即以歷史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敘述體,為西方歷史編纂學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這種歷史編纂法至今仍是西方學者編寫歷史著作時的一種通用體裁。另外,在當時沒有任何標準紀年方法的情況下,他採用統治者執政年代或參照其他地方同時發生的事件來編排年代的方法,也被後來的許多歷史學家所接受。希羅多德在史學領域裡取得的開創性的歷史成就,對西方以後的史學發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版本信息

《歷史》傳抄本和校注很多,僅10—15世紀的傳世抄本就有十數種。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大都將其翻譯介紹給本國讀者。
中譯本195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譯者王嘉雋主要根據牛津古典叢書編訂本,並參考賽威林·漢梅爾的波蘭譯本,青木岩的日文譯本和喬治·勞林遜、亨利·.凱里、顧德雷的3種英文譯本譯出。

作者簡介

希羅多德(Herodotos,約前484—約前425)。生於小亞細亞西南海濱的希臘城邦哈利卡納蘇城,出身於名門望族,父親是個奴隸主。希羅多德從小喜歡讀書,酷愛史詩。曾遊歷埃及、巴比倫、黑海北岸等地,考察地理環境、了解風土人情、探訪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蒐集戰爭史料。公元前443年,他在圖里里翁城邦潛心撰寫了《歷史》這部巨著,希羅多德因而在西方史學中有“歷史學之父”的譽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