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藏》——新時代大型武術文庫

《武藏》——新時代大型武術文庫

《武藏》是上海體育大學遴選、組織全國專家共同編撰的一套大型武術叢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總主編是郭玉成,是新時代以來對中國武術這一中華文明傳統瑰寶的最大規模、最系統的學術整理。

《武藏》主要按照“一拳一冊”的方式分期推進,遴選、組織全國專家共同編撰,旨在按照“史文結合、技理兼備、圖說並舉”的思路,對中華武術展開系統梳理與全面總結,打造一套權威性、系統性、傳世性的大型武術叢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藏
  • 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總主編:郭玉成 
內容簡介,《武藏》總序,編纂意義,《武藏·八卦掌》首發述評,總主編簡介,

內容簡介

《武藏》編纂工程啟動於2019年7月,重點圍繞上世紀80年代武術“挖整”工作認定的129個拳種,以“一拳一冊”的方式分期推進,依據“知歷史、明理論、精技術、擅研究”的標準,遴選、組織全國專家共同編撰,旨在按照“史文結合、技理兼備、圖說並舉”的思路,對中華武術展開系統梳理與全面總結,打造一套權威性、系統性、傳世性的大型武術叢書,展示武術技術體系,闡釋武術理法脈絡,提煉武術內涵元素,解讀武術文化基因。
《武藏》——新時代大型武術文庫
《武藏·八卦掌》新書發布儀式
2022年10月29日,上海體育大學舉行了《武藏·八卦掌》新書首發儀式。2023年6月10日,在第五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開幕式上,發布了《武藏·溫州南拳》,後續還將陸續出版《武藏·戳腳》《武藏·紅拳》等冊。

《武藏》總序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文”的視野,5000多年文明史孕育發展了以儒、釋、道為代表的思想文化精粹,匯集儒家典籍文獻的《儒藏》,匯聚佛教、道教經典及其註疏的《佛藏》《道藏》,成為守望中華文化、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明的重大標誌性文庫。從“武”的視閾,武術作為中華文明的一種標識性、獨特性、系統性知識體系,反映了中國人“以武入道”對於人倫、物理、心性的深入探察,凝聚著中華民族數千年傳延的集體智慧,同樣亟待形成一套集大成文庫,以助力中華文明在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交鋒中,更好展現獨特文明基礎、根本思想基質、特色文化基因。
2019年7月27日,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正式啟動《武藏》編纂工程,旨在通過這套權威性、系統性、傳世性的大型武術叢書,對中華武術進行系統梳理與全面總結。編纂工作本著“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理念,以20世紀80年代全國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初步查明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129個拳種為重點,主要按照“一拳一冊”方式分期推進。首先,以“史文結合、技理兼備、圖說並舉”為思路,確立一套結構統一、邏輯清晰、科學合理的編纂體例,主要涵蓋各拳種的淵源脈絡、技理技法、武諺歌訣、經典套路、攻防解析等內容,要求不同拳種的整理在內容上各彰其彩、在綱目上趨於一致。然後,以“知歷史、明理論、精技術、擅研究”為標準,結合各拳種古今主要傳承地域,匯聚相關資深專家、知名學者、青年才俊、非遺傳承人共研共編,加大資源普查、加強信息採集、加深研究闡釋,融學術性、專業性、通識性為一體,力求詳實、準確、客觀反映各拳種歷史、文化、技術全貌。最後,以“精采慎擇、精思謹述、精審嚴校”為原則,貫穿史料搜篩、分析論證、文句表述、審編排校等環節,形成體現和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武術類“藏”書成果,以關照歷史、服務當代、惠澤未來。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面對前所未有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華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世界各文明間的互通、互鑒、互惠,已成為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由此,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武藏》對於中華各民族歷經滄桑、共同創造的燦爛武術文化,展開系統整理和專業闡釋,是在建設一個融民族性與世界性、時代性與歷史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中華武術文獻庫藏,不僅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世界,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有益於以武術為載體,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價值傾向,進而為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為構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世界文明新格局貢獻中國智慧。

編纂意義

《武藏》叢書的出版,不僅有助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在新時代的保護與傳承做得更深、更細、更實,還有利於以中華武術為紐帶,深化各民族間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架起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的橋樑,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獨特的文化內涵、價值理念、精神特質,進而為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推進構建世界文明新格局貢獻中國智慧。

《武藏·八卦掌》首發述評

金秋十月,收穫季節,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碩果豐登,歷時三年有餘的《武藏》編纂工程系列之《八卦掌》首發亮相,讓武林學界倍感欣然。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載體、經典內涵象徵與特色形象視窗,幾千年來,一直以一種“標識性、獨特性、系統性知識體系”而根植於中華神州沃土,浸潤於華夏兒女心靈,活潑於大眾日常生活,享譽於世界各國人民。武術宣示的中國人民不懼外侮、剛柔相濟性格,武術彰顯的中華民族剛健有為、英勇愛國精神,武術承載的中華哲學以技入道、天人合一理念,武術發散的中華文化和諧包容、美美與共氣質,是中華文明穿越時空、靈秀激越的血脈流動,是中華文化庚續綿延、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
《武藏》——新時代大型武術文庫
《武藏·八卦掌》
源遠流長的武術文化需要發展接力,百轉千回的武術進程期盼脈絡梳理,博大精深的武術經典呼喚時代呈現,繼往開來的武術精神亟待傳承創新。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精心打磨的《武藏》編纂工程,重點圍繞上世紀80年代武術“挖整”工作認定的129個拳種,匯集全國相關知名專家學人,以“一拳一冊”為方式,展示武術技術體系,闡釋武術理法脈絡,提煉武術內涵元素,解讀武術文化基因,“史文結合、技理兼備、圖說並舉、道器一如”,旨在通過對中華武術進行系統歸納與全面總結,打造權威性、系統性、傳世性的大型武術叢書,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梳理歷史、觀照當下,以融通古今之情致引領發展之志,實為新時代武術新發展之壯舉!在武術領域亟需形成一套集大成文庫的當下,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作為國內武術領域最高水準代表,該項工程體現和代表國家最高水平武術類“藏”書的初心與實踐可揚可贊,命之以“藏”,誠如其名;踔厲奮發,盡顯擔當!
八卦掌是中華武術名宗,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董海川於京師肅王府首傳,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因區別於過去流傳的拳術,武壇人士稱之為“平日所未聞未睹者”。八卦掌將武功、易理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以“行樁”內功功法為入門基礎,擰翻走轉為運動形式,掌法變化為技擊手段,內外兼修,身心合練,身捷步靈如飛龍游空,擰翻走轉變化無窮,剛柔相濟,避正尋斜,圍圓打點,以快制慢,以動為本,以變為法,循循相生而無有窮盡。八八六十四掌法之外,八卦掌器械中有不少以巧聞名的奇形兵器,如粘身槍、八卦鉞、判官筆、蛇形圈、風火輪、鉤鐮劍、雙匕首等,其中的“八卦鉞”設計之精妙、工藝之精巧及其複製難度之大,至今仍令國外匠師油然而生中華民族智慧慨嘆!作為中國武術一個無比突出的亮點,八卦掌被譽為傳統武林“四大拳種”之一,弟子傳人遍布世界各地,在海外華人中極具品牌影響與文化情懷,《武藏》編纂工程系列以《八卦掌》為首發,亦堪稱實至名歸!
參研八卦理論是八卦掌的武學特點,以易理入拳學,卻非八卦掌的獨特創造。武術中的著名拳種如太極拳、形意拳、八極拳等,“雖風格不同,拳理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直接用中國哲學思想闡釋拳理,重視結合內練,內養。所以這些拳又被稱為‘內功拳’、‘哲拳’、‘哲理化拳派’”,這也被視為武術文化完備形態形成的標誌。“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陰一陽之謂拳”。以易學思想為核心的中華傳統經典貫穿於武術各拳種流派功法,奠定了武術產生髮展的生命根基,賦予了武術象天法地的文化基因,塑造了武術體道修德的技理追求,使中華武術擁有屢克時艱、歷久彌新的動力與以武會友、和衷共濟的特徵。理無二極,趣必同歸;解雖殊律,終為一觀。武承千載,演繹著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砥礪前行的生命脈絡;藏納萬象,呈現出中華武術融攝百家、以技入道的文化風骨。
上海體育大學武術學院《武藏》系列工程之《八卦掌》首發亮相,欣逢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時,亦是該院獲批武術領域唯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武術通史研究與編纂》的呼應與激盪。盛世研武,輯書修史;武興道弘,眾望所歸。衷心期待《武藏》工程持續推出系列佳作,“服務當代、惠澤未來”,以篳路藍縷、協同共創之舉,不負初心、堅定前行,生動彰顯中華武術新發展的文化自信與歷史自覺!

總主編簡介

郭玉成,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上海體育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武術學院院長、中國武術博物館館長。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2005-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武術通史研究與編纂》首席專家、大型武術叢書《武藏》總主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