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實錄》(조선왕조실록),又稱《李朝實錄》,記載朝鮮王朝始祖太祖到哲宗的25代472年(1392-1863)的歷史。《朝鮮王朝實錄》以君主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以編年體漢文記錄,載有君主敕教、大臣疏啟、法律條文、外交文書、君臣對話、重大事項討論記錄等,內容涵蓋朝鮮時代的政治、外交、軍事、制度、法律、經濟、產業、交通、通訊、社會、風俗、美術、工藝、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歷史事實。
前三代君主的實錄以手稿形式呈現,書法藝術卓越。此後的史志均用銅版或木版活字印刷術印製於上等的紙張上並使用上好的裝幀。每一卷史志都是其所在時代的文化和技術的典範。《朝鮮王朝實錄》申報《世界記憶名錄》的提名表中介紹,“《朝鮮王朝實錄》記錄了25代君主的統治史”,“其中三位君主的政績最為卓著,分別是:征服高麗並開創朝鮮王朝的首代君主太祖李成桂,創製了朝鮮民族文字——訓民正音並致力於科學發展的第4代君主世宗大王李祹,以及設立王室圖書館奎章閣、繁榮了文學和藝術的第22代君主正祖大王李祘”。這些實錄以資料豐富而著稱於世,不僅是研究朝鮮歷史的重要文獻,對研究這一時期的東亞歷史也極具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王朝實錄
- 別名:李朝實錄
- 作者:春秋館史官
- 類別:正史
- 組成:二十三部實錄;兩部日記
- 冊數:2077冊
內容簡介,編纂概要,實錄目錄,歷史意義,相關問題,女真族考,倭寇問題,飛碟記載,書籍版本,實錄數據,
內容簡介
《朝鮮王朝實錄》函蓋朝鮮時代各個方面的史事,是在世界上罕見的寶貴歷史記錄。它的意義還在於記錄歷史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朝鮮王朝實錄》從基礎資料的起草到實際編述和刊行,所有工作由春秋館的史官負責,此官職的獨立地位和對記述內容的保密,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該實錄是在下一代國王即位後開設實錄廳、安排史官編撰的。其史草連國王也不能隨意閱讀,保障高度秘密,以確保實錄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編纂概要
朝鮮前期,《朝鮮王朝實錄》正本存放於漢陽(今首爾)春秋館,副本存放於忠州、星州、全州的史庫。壬辰倭亂中,除全州本之外,《朝鮮王朝實錄》正本和其餘副本全部被毀,後來在宣祖三十六年,史官依據全州本重新編修實錄,並印刷五部,分別存於春秋館、摩尼山史庫、太白山史庫、妙香山史庫、五台山史庫。其中妙香山本後移藏於赤裳山,摩尼山本後來移藏於鼎足山。1905年,春秋館本移存於奎章閣。
《朝鮮王朝實錄》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紀錄遺產(此為韓國用詞,中國稱為世界記憶項目),亦於1973年被列入韓國國寶第151號。
實錄目錄
順序 | 名稱 | 卷 | 冊 | 編撰 | 全名 | 備註 |
---|---|---|---|---|---|---|
1 | 太祖實錄 | 15 | 3 | 太宗十三年(1413年) | 太祖康獻大王實錄 | - |
2 | 定宗實錄 | 6 | 1 | 世宗八年(1426年) | - | 原名《恭靖王實錄》 |
3 | 太宗實錄 | 36 | 16 | 世宗十三年(1431年) | 太宗恭定大王實錄 | - |
4 | 世宗實錄 | 163 | 67 | 端宗二年(1454年) |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 | - |
5 | 文宗實錄 | 13 | 6 | 世祖元年(1455年) | 文宗恭順大王實錄 | - |
6 | 端宗實錄 | 14 | 6 | 睿宗元年(1469年) | 端宗大王實錄 | 原名《魯山君日記》,追宗後改稱 |
7 | 世祖實錄 | 49 | 18 | 成宗二年(1471年) | 世祖惠莊大王實錄 | - |
8 | 睿宗實錄 | 8 | 3 | 成宗三年(1472年) | 睿宗襄悼大王實錄 | - |
9 | 成宗實錄 | 297 | 47 | 燕山君五年(1499年) | 成宗康靖大王實錄 | - |
10 | 燕山君日記 | 63 | 17 | 中宗四年(1509年) | - | 因為燕山君和光海君被視為“暴君”,他們死後,繼任君主並沒有按照慣例為他們上諡號,仍以即位前的稱號稱呼他們。故而,他們在位期間的記錄僅被稱為“日記”,而非“實錄”。 |
11 | 中宗實錄 | 105 | 53 | 明宗五年(1550年) | 中宗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實錄 | - |
12 | 仁宗實錄 | 2 | 2 | 明宗五年(1550年) | 仁宗榮靖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實錄 | - |
13 | 明宗實錄 | 34 | 21 | 宣祖四年(1571年) | 明宗大王實錄 | - |
14 | 宣祖實錄 | 221 | 116 | 光海君八年(1616年) | 宣宗昭敬大王實錄 | - |
宣祖修訂實錄 | 42 | 8 | 孝宗八年(1657年) | 宣宗大王修正實錄 | - | |
15 | 光海君日記 | 187 | 64 | 仁祖十一年(1633年) | - | 重抄本(太白山本) |
187 | 40 | 孝宗四年(1653年) | - | 正抄本(鼎足山本) | ||
16 | 仁祖實錄 | 50 | 50 | 孝宗四年(1653年) | 仁祖大王實錄 | - |
17 | 孝宗實錄 | 21 | 22 | 顯宗二年(1661年) | 孝宗大王實錄 | - |
18 | 顯宗實錄 | 22 | 23 | 肅宗三年(1677年) | 顯宗純文肅武敬仁彰孝大王實錄 | - |
顯宗改修實錄 | 28 | 29 | 肅宗九年(1683年) | 顯宗純文肅武敬仁彰孝大王改修實錄 | - | |
19 | 肅宗實錄 | 65 | 73 | 英祖四年(1728年) | 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實錄 | 另有《肅宗實錄補闕正誤》 |
20 | 景宗實錄 | 15 | 7 | 英祖八年(1732年) | 景宗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實錄 | - |
景宗修訂實錄 | 5 | 3 | 正祖五年(1781年) | 景宗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修訂實錄 | - | |
21 | 英祖實錄 | 127 | 83 | 正祖五年(1781年) | 英祖至行純德英謨毅烈正文宣武熙敬顯孝大王實錄 | 原名《英宗實錄》,追宗後改稱 |
22 | 正祖實錄 | 54 | 56 | 純祖五年(1805年) | 正祖文成武烈聖仁莊孝大王實錄 | 原名《正宗實錄》,追宗後改稱 |
23 | 純祖實錄 | 34 | 36 | 憲宗四年(1838年) | 純祖宣恪淵德顯道景仁文安武靖英敬成孝大王實錄 | 原名《純宗實錄》,追宗後改稱 |
24 | 憲宗實錄 | 16 | 9 | 哲宗二年(1851年) |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 | 大韓帝國成立後,又再改諡號,省略 |
25 | 哲宗實錄 | 15 | 9 | 高宗二年(1865年) | 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實錄 | 大韓帝國成立後,又再改諡號,省略 |
26 | 高宗實錄 | 52 | 52 | 1934年 | 高宗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文憲武章仁翼貞孝皇帝實錄 | - |
27 | 純宗實錄 | 22 | 8 | 1934年 | 純宗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實錄 | - |
註:《高宗實錄》與《純宗實錄》是日本朝鮮總督府編纂,不為朝韓歷史學家所承認。
歷史意義
《朝鮮王朝實錄》收錄了關於朝鮮王朝時代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方面的龐大史料,被認為是研究朝鮮史的基本史料。朝鮮王朝實錄中也包含不少有關中國歷史、女真歷史與日本歷史的史料,中國歷史家吳晗曾經編纂《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一書。現存的《朝鮮王朝實錄》有三分版本:鼎足山本1181冊、太白山本848冊、五台山本27冊、其它散逸本21冊,共2077冊。這些留存本一併被指定為國寶第151號,1997年10月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紀錄遺產(中國稱為“世界記憶項目”,Memory of the World)。
《朝鮮王朝實錄》作為世界紀錄遺產其意義在於:首先,它記錄了朝鮮王朝25代國王472年歷史,是作為一個王朝的歷史在世界上時間最長;其次,內容極為豐富;再次,內容繁多,堪稱百科全書;第四,有很高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第五,用活字印刷刊行,展現了韓國印刷文化的傳統和文化水平。最後,《朝鮮王朝實錄》也是對日本、中國、蒙古、琉球等東亞各國歷史及關係史進行研究的重要基礎資料。
相關問題
女真族考
倭寇問題
飛碟記載
書籍版本
1953年,《李朝實錄》由日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影印出版,共五十冊,該版《李朝實錄》未包含《高宗實錄》和《純宗實錄》。
1959年,《李朝實錄》中的《高宗實錄》和《純宗實錄》由中國科學院和朝鮮科學院合作根據“金櫃秘本”影印出版。 朝鮮文版《李朝實錄》由朝鮮社會科學院民族古典研究所翻譯出版。
2011年,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了50冊的《李朝實錄》。
實錄數據
現韓國已經整理出《朝鮮王朝實錄》資料庫。該資料庫在將實錄原文呈獻給讀者的同時,也將實錄翻譯成韓語,極大地方便了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增加了該實錄的實用性和可讀性。
由於該網站為韓文,而原書內容是以韓文、漢字、原書圖片三種方式保存數據,中國讀者要查看漢字內容,可參考連結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