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碑碣考》敘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曲阜碑碣考》敘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凡一家之詞墓,摩貞珉,刊翠琰,崇功紀行,傳示方來,後人猶將摩娑之,譜錄之,捶拓之,流傳之。若其為一國之都會,一代之王者,記撻伐之勛,發皇功德,樹碑刻石,銘鐘勒鼎,鑄像銘盤,雖當亡國之餘,或山陵之後,後人莫不流連焉,徘徊焉,撫摩焉,憑弔焉,成金石之書,為集古之錄。其在吾國,則臨安、汴京、燕京,及唐之昭陵、陝西之碑洞,皆令人考據盤桓而不已者也。其在大地各國,則埃及之金字陵,雅典之厄級坡利岡,羅馬城之十里古冢,古刻如林,遊人如蟻,考據如雲,此其尤著者也。夫域中兩大,天大道大,若一國一王,置之一教之中,藐乎小矣。故惟天為大,惟教則之。夫印度之舍衛雞足,猶太之耶路撒冷,羅馬之彼得保羅廟、教王宮,阿拉伯之麥加,西藏拉薩之達賴大招寺,日本東西京之本願寺,其碑刻之精美夥頤,考訂之繽紛詳確,保護維持之至周至悉,其考訂碑刻之書,以五采寶石為函,護以鏤金,裹以錦袱,藏以金櫃。嗚乎!彼獨何歟?何其敬教之至也。
何居乎吾曲阜之碑碣,欲考之而末由?欲語焉而不詳?蓋古無專書,至乾隆孔琴南始輯碣目,而限於林廟,且多疏缺,若嘉慶後,更無補輯者。嗟乎!彼亦學者,吾亦學者;彼亦教士,吾亦教士,何吾教後學之若斯也?夫曲阜者何?先聖所生之地,闕里林廟所依之所,吾舉國萬里之地,四萬萬人教化之所由出也。自漢以來,明王、哲相、良守令、賢士大夫,謁闕里,設太牢,登聖人之堂而撫其車服禮器,想像瞻拜而致其敬恭,伐石刻文以紀其行事。及夫先聖先賢之遺物,與其經行過往之遺蹟,詠歌讚嘆,大書深刻,傳之無窮。況乎孔氏世德,代有達人,以見先聖遺澤之遠,皆足令人感舞興起者,所關至大也。乃維持保護既不周,至有遺缺失壞之嘆;捶拓流傳既不得,徒有想像望慕之思。若夫殘碑斷碣,縱橫於林廟內外,欹側於尼山泗水之間者,編輯無書,考訂無錄,令今之人無以動其慕思,令後之人無以藉為考訂。安有一教之大,聖地之重,古金石文字之要,而可令其殘缺不修如是哉?
前河南提學使孔君祥霖憂之。孔君聖人後也,亦衍聖公至近支也,少入翰林,晚乘 軒,博學而多通,尤拳拳於先聖之遺教,及其遺物遺蹟。日游於林廟間,摩其碑碣,搜其殘缺,考其時代歲月,及其撰寫之人,詳而明,簡而盡,以俾天下之慕聖而好學者,考遺文殘石,有所興起感慕焉。其上為功於先聖,而下為德於後學,豈有比哉?孔君字少霑,為孔教會總理,與吾同事,以書郵示而囑序之。後之尊先聖、慕林廟、考碑碣者,其寶是書也,豈止尺璧懸黎哉!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