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子鎮志》(1986-2005)

《新城子鎮志》(1986-2005)

《<新城子鎮志>(1986-2005)》是永昌縣新城子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編纂人員是何立業、焦宗津、劉光明、李旭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城子鎮志》(1986-2005)
  • 作者:永昌縣新城子鎮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何立業、焦宗津、劉光明、李旭功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新城子鎮志(1986~2005)》的編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實事求是,比較全面記述1986年至2005年新城子鎮自然、政治、經濟、社會等的發展狀況,突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突出社會主義優越性,突出新城子地域特色,客觀地反映歷史和現狀。本志上限至1986年1月,下限2005年12月,部分內容適當上溯或下延。

作品目錄

封面
新城子鎮志
《新城子鎮志(1986~2005)》編纂委員會成員
《新城子鎮志(1986~2005)》編纂辦公室成員
凡例
圖片
新城子鎮政府辦公大樓
2006年鎮區中心十字原貌
原新城子鎮鎮政府大院
1986年新城子西街一角
2002年農貿市場
2006年供銷社門前一角
小城鎮建設改造後西街一角
小城鎮建設改造後東街一角
新城子中學
國中試驗課堂
新城子中學學生餐廳
新城子明德國小
原趙定莊中學
西灣國小
新城子鎮文化站、電影院
新城子衛生院
病人在門診就醫
先進的醫療設備
為病人做B超檢查
計生服務
農民到合管辦報銷醫療費用
西河法庭
新城子派出所
新城子供電所
新城子農村信用社
新城子糧管所
新城子電信大樓
新城子護林站
劉克莊村委會辦公場所
新城家園
新城家園內新宅
新城子村委會辦公場所
保留完整的民國時期的大戶莊園
五十年代農村農民住宅
八十年代農村農民住宅
新中國成立後新城子首家農村磚木結構走廊住宅
2005年前後農民新住宅
渠路林配套
渠道建設施工現場
南乾渠渡槽(唐家坡梁家莊)
七十年代修建的柴家莊倒虹吸
鄉村道路建設
新建的村級道路
六十年代前後農村人畜飲水的澇池
八十年代農民在集中供水點取水
九十年代農村解決用水的水窖
自來水工程建設現場
自來水進農家
南灣村人飲工程高位水池
西大河水庫
祁連秀色
天山積雪--西大河風光
祁連山油菜花
油料作物——胡麻
食用菌種植大棚
特色產業啤酒大麥
祁連山森林
草原圍欄
祁連山草原氂牛群
散牧羊群
野外放牧用的褐帳篷
1983年南灣村村民王永喜圈養的鹿
舍飼養羊
南灣村辦養雞場雞舍
新城子拖拉機站工房(2005年拆除)
新城子鎮黑窩煤礦
新城鋼廠
恆源烤箱爐
新城菌種廠
新城子鎮雷龍澱粉廠
六十年代前農村使用的木輪大車
驢拉石磨
七十年代前農民使用的木輪手推車
八十年代初農民使用的膠輪小皮車
四輪拖拉機
新型自動升降拖拉機深翻耕地
新型聯合收割機作業現場
大沽指揮部(原西路紅軍指揮部)遺址
大沽指揮部(原西路紅軍指揮部)遺址
西路紅軍大沽政治部宣傳標語
南灣村劉家莊遺存的清代康熙五十七年屏風
《趙老太母功德碑記》作者高存志
石頭溝景點
清代雍正八年栽種的楊樹
新城子物資交流大會場景(八十年代)
文化下鄉表演現場
1983年前後農民交售公糧場景
自選小超市
組織農民外出打工
鎮第二屆全民運動會閉幕式(1989年7月)
農村社火場景(電影院樓頂俯拍)
新城子學區第十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2002年6月)
學校文藝演出場景
舞獅表演
趙定莊村節 子舞表演場景
國畫柴世儉
書法閆發華
鎮文學刊物《芨芨草》
國畫劉志斌
春夏秋冬山水畫趙中俐
榮譽獎牌
鎮黨委、鎮政府領導成員
評稿會評審合影
《新城子鎮志(1986~2005)》評審會場
新城鎮區遠景
永昌縣新城子鎮總體規劃
新城子鎮行政區域圖
新城子鎮區規劃圖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自然篇
第一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區域
第二節 區劃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地貌
第二節 氣候物候
第三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生物資源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礦產資源
第五節 旅遊資源
第四章 人口
第一節 姓氏
第二節 人口
政治篇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新城子鎮委員會
第一節 黨員概況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紀律檢查
第四節 人民武裝
第五節 黨校
第六節 統戰工作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歷屆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人民代表選舉
第三節 村民委員會選舉
第三章 鎮人民政府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歷屆鎮人民政府領導組成情況
第三節 施政紀略
第四節 信訪工作
第五節 村級組織
第四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工會
第三節 鎮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 西河個體勞動者協會
第六節 鎮科普協會
第七節 鎮體育運動委員會
第八節 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第五章 公安
第二節 治安聯防
第三節 戶籍管理
第六章 審判
第一節 西河法庭概述
第二節 各類案件的審判
第三節 執行工作情況
第七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法制宣傳
第二節 人民調解
第三節 法律服務
第四節 安置幫教
經濟篇
第一章 農牧業
第一節 農業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農村經營管理
第四節 農產品基地建設
第五節 種植業
第六節 耕作制度改革
第七節 農業科學技術推廣
第八節 畜牧經濟的發展
第九節 畜禽品種與改良
第十節 畜禽防疫檢疫
第十一節 草原
第二章 特色產業
第一節 啤酒大麥
第二節 高原無公害蔬菜
第三節 食用菌
第四節 高原油菜籽
第五節 優質肉羊
第六節 氂牛肉
第三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機管理
第二節 農機套用與推廣
第三節 農機具修造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林區分布與保護
第三節 造林綠化
第五章 水利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灌溉工作
第三節 水利設施建設
第四節 井灌與噴灌
第五節 人飲工程
第六節 水利規費徵收
第六章 電力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小水電建設
第三節 農電線路改造
第四節 電費徵收
第七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企業發展概述
第二節 規模結構
第三節 經濟效益
第四節 重點企業簡介
第五節 勞務輸轉
第八章 糧油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糧油征銷
第三節 糧油價格
第四節 糧油加工
第五節 糧庫建設
第九章 商貿
第一節 市場建設
第二節 工商行政
第三節 商貿流通
第四節 供銷合作
第五節 服務業
第六節 對外貿易
第十章 村鎮建設
第一節 集鎮建設
第二節 村落建設
第三節 居民區建設
第四節 重大建築簡介
第十一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道路建設
第三節 運輸
第十二章 財政稅務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國家稅務
第三節 地方稅務
第十三章 金融保險
第一節 金融
第二節 保險
第十四章 郵政通訊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三節 移動聯通
文化篇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機構
第二節 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國中教育
第五節 教師隊伍
第六節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第七節 教學研究
第二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活動
第三節 農業科技示範成果
第三章 醫藥衛生
第一節 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二節 醫療隊伍建設
第三節 醫療設施設備建設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五節 地方病傳染病防治
第六節 藥物資源
第七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第八節 愛國衛生
第九節 村級衛生機構個體診所
第四章 文化
第一節 鎮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文化設施與活動場所
第三節 民眾文學藝術創作
第四節 民眾文化事業
第五節 民間傳統文藝
第六節 名勝文物古蹟
第七節 廣播電視事業
第五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事業概述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六章 史志檔案
第一節 史志
第二節 檔案
社會篇
第一章 民政
第一節 工作概述
第二節 擁軍優屬
第三節 老齡工作
第四節 邊界糾紛調處
第二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計畫生育管理
第二節 計生服務
第三節 計畫生育制度與措施
第三章 民族、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四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城鄉低保
第二節 救災與社會救助
第三節 開發式扶貧
第五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婚姻家庭
第二節 農村居民生活
村社篇
第一章 村社概況
第二章 村社
第一節 毛家莊村
第二節 兆田村
第三節 西灣村
第四節 馬營溝村
第五節 唐家坡村
第六節 新城子村
第七節 邵家莊村
第八節 通信堡村
第九節 南灣村
第十節 趙定莊村
第十一節 劉克莊村
第十二節 農林場村
第十三節 塔兒灣村
人物篇
第一章 人物傳略
高尚元
劉永年
趙守國
葛仁財
陳澤樟
第二章 簡介人物
葉復明
孫永順
楊茂林
陳澤欄
戴永年
趙守弟
陳一德
楊來衍
徐明壽
蘇天福
常家玉
蔣世傑
王玉福
劉建國
郭承祿
趙守昌
常家有
楊盛強
陳永海
劉得祥
楊盛明
王勤學
高佩德
劉紹璽
劉志棟
第三章 列表人物
第一節 省級以上(含省級)勞動模範 先進工作者
第二節 市級勞動模範 先進工作者名錄
第三節 高級知識分子名錄
第四節 中級知識分子名錄
第五節 本鎮籍在外任副縣(團)級以上領導名錄
第六節 本鎮籍長壽老人名錄
民俗篇
第一章 能工巧匠
第二章 奇聞軼事
第三章 方言俗語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俗語
第三節 諺語
第四節 歇後語
第四章 禮儀習俗
第一節 禮儀
第二節 習俗
第五章 民間故事
附錄
牛圈子灘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圖說明
金晶市越東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簡介
永昌縣恆源農機製造有限公司
馬營溝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永昌縣馬營溝煤礦有限責任公司5號井
永昌縣馬營溝煤礦有限責任公司9號井
永昌縣新城子鎮宏興煤礦
永昌縣新城子鎮煤礦2號井
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