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衛生志》(上冊)

《揚州衛生志》(上冊)是揚州衛生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揚州衛生志》(上冊)
  • 作者:揚州衛生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工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運用厚幾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存真求實,全面、客觀地記述揚州衛生事業戒判籃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力求資料性、科學性、思想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揚州衛生志(上冊)
黨委書記吳越(前排右四)、揚州地區衛生局局長劉方寬(前排右二)等領導合影。
1990年6月7日,衛生鄱部長陳敏章 (前排右二)在高郵檢查血防工作。副市長吳孟鏞(左一)、市衛生局局長肖輔庭(後排左二)等陪同。
1999年1月28~29日,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右一)到揚視察創建衛生城市工作,與市衛生局局長趙永華(左一)親切交談。
1981年9月9日,衛生部顧問馬海德(前中)考察秦興縣麻風病防治工作。
1981年5月,衛生部副部長黃樹則(前)在揚視察健康教育工作。
1985年4月25-28日,衛生部副部長譚雲鶴(右二)在高郵血防紀念館視察。省衛生廳廳長陳家震(右四)、 副市長祝志福(右五)等陪同。
1989年5月6日衛生部副部長鬍熙明(左一)視察泰縣中醫院。衛生廳副廳長張華強(右二)陪同。
1988年8月24日,衛生部副部長何界生(右二)視察揚州市衛生防疫站。
1994年11月2日.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前左二)在市委書記李炳才(前左三)陪同下視察蘇北人民醫院,
1999年10月19~20日,衛生部副部長殷大奎(右三)視察江都雙溝衛生院,副市長孫永如(右二)、市衛生局白漿灑尋局長趙永華(左一)、副局長潘惠(右一)陪同。
2001年4月24日.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右一)在寶應了解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衛生經濟政策執行情況。
2005年11月2日,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右一)在揚視察農村衛生工作。
1950年8月20日,蘇北衛生學校舉行開學典禮。蘇北行署主任兼校長惠浴宇(前排右六)、中共泰州地委書記陳揚(前排右七)與教職工合。
1985年4月,省委副書記周澤(右四)在揚州視察血防工作。
1957年,副省長劉國鈞(中)與靖江縣醫務人員在一起。
1988年,副省長楊泳沂(右一)、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潘春林(右二)在揚調研衛生改革情況。
1991年7月26~29日,副省長吳錫軍(前左二)在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國義(右二)陪同下在興化洪澇災區檢查防疫工作。
1991年8月8日,副省長季允石(右一)在靖江全催縣人民醫院看望八圩渡口沉船事件中的傷病員。
1994年,副省長姜永榮(左二)、在省衛生廳副廳長郭興華(左四)、市衛生局局長王方松(左三)陪同下在高郵市血防實驗區檢查工作。
1995年9月15日,副省長張懷西(中)、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湛(左一)在市長施國興(右一)陪同下檢查揚州創建衛生城市工作。
2000年7月5日,副省長張連珍(中)到高郵甘垛鎮啟南村慰問遭受龍捲風襲擊的受傷災民。
2004年,副省長張桃林狼糠妹(左一)視察邗江區衛生醫療工作。
2006年,副省長何權(右三)在副市長紀春明府坑宙(右一)陪同下視察儀征江灘的血防工作。
1983年3月,省衛生廳廳長盛立(右四)在揚調研農村衛生工作,與市衛生局新老領導合影。圖為市衛生局局長劉方寬(左四)、副局長肖庭(右一)、朱善普(左一)、原地區衛生局副局長吳憲(右三)、單序仙(左三)、練文根(右二)、沈敏英(左二)。
1985年12月,省衛生廳廳長陳家震(右)接受揚州衛生學校名譽校長聘請。
1990年7月13日,省衛生廳廳長劉洪祺(右二)在寶應縣檢查村再檔拒少衛生室工作。
2000年,省衛生廳廳長周珉(前排右一)在蘇北醫院門診樓工地視察,市衛生局黨委副書記刁九國(左一)等領導陪同。
2006年,省衛生廳廳長郭興華(前右一)副廳長鬍曉抒(左一)在揚檢查血防工作。
1988年8月26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書祥(中)在興化檢查農村改水工程,市衛生局副局長朱善普等陪同。
1987年4月,市長虞振新(右二)參加蘇北醫院門診樓落成典禮。
1990年,市長呂新奎(左一)帶隊檢查愛國衛生工作。
1995年,市委書記李炳才(右二)、市長施國興(右五)檢查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1997年4月28日,市委書記吳冬華(右一)、市委副書記葉紹嵐(後左)、副市長王功亮(右二)在市婦幼保健院檢查工作。
1998年,市長蔣進(右三)檢查衛生城創建工作。
1999年,市長蘇澤群(左二)在社區調研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
2001年,市委書記孫志軍(左二)在市第三人民醫院檢查工作。
2006年,市長王燕文(左三)在城區檢查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2006年,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女士(左四)參觀市第一人民醫院吳道台宅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洪軍(右、市衛生局副局長劉歆農(左二)陪同。
漢代吳普,是華佗培養的揚州歷史上第一位名醫。
唐代鑒真,讓祖國醫學東渡日本。圖右為日本人古時使用的印有鑒真像的藥袋。
宋代名醫許叔微塑像座落在儀征市中醫院門診樓前。
晚清著名醫學家吳尚先,是中醫學外治法之集大成者。圖為吳氏 遺像、遺墨。
晚清興化名醫趙海仙
1960年,蘇北人民醫院中醫任繼然在全國文教群英會上發言。
郭沫若先生給耿鑒庭題詞
愛新覺羅·溥傑給耿鑒庭題詞
1984年10月,中醫喉科專家耿鑒庭從北京返鄉,在揚州舉辦中醫喉科講習班。
省名老中醫、泰縣中醫院名譽院長王玉玲(中)為病人診治。
1992年,中醫兒科專家劉弼臣從北京返鄉在市中醫院開設專家門診。
創辦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和創辦民國元年(1912年)的揚州“同松”、“大德生”藥店宣傳廣告。
創辦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興化上池齋藥店。
1999年12月,衛生部在揚州召開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座談會。
揚州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朱新泰為外賓展示針灸技藝。
1981年6月,揚州地區衛生局舉辦老中醫學術經驗交流會。
2001年,揚州市區舉辦西醫學習中醫45周年義診活動。
1994年7月,高郵市榮狹“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稱號。圖為專家在評審驗收。
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揚州浸會醫院。
創辦於1917年的泰縣福音(慈惠)醫院。
1946年6月,江蘇省立揚州醫院在揚州打銅巷3號落成。圖為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1949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野某部衛生隊長在揚州討論渡江戰役戰傷救護方案。與會者均為長期戰鬥在蘇中軍區的衛生幹部。
圖為1944年新四軍後方醫院在寶應縣西安豐鎮固晉村使用過的草房。
1985年7月,省家庭病床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揚召開。
1991年,衛生部婦幼司司長林佳楣(右二)在揚州市委副書記李錦華(前左二)陪同下視察揚州市婦幼保健院。
1994年11月,衛生部醫政司司長於宗河(左)視察市醫學檢驗中心。
2001年,省紅十字會副會長陳萍(中)在揚視察公民無償獻血工作,市衛生局副局長楊軍(右一)陪同。
1989年1月,揚州市病理診斷中心成立,圖為參加大會的人員合影。
2000年7月,市區第一支無償獻血青年志願隊成立。
2004年5月,儀征化纖職工醫院舉辦“國際護士節 ”宣誓儀式。
1985年,揚州市人民醫院引進的全市第一台全身CT投入使用。
1998年,市衛生局在“白求恩杯競賽”活動中組織護理人員技術比武。
鄉村醫生為兒童精心治療。
1970年,揚州市巡回醫療隊在興化為船民防病治病。
1991年,揚州市醫療隊在興化抗洪救災、巡回醫療。
衛生下鄉。
1950年,中央防疫大隊、蘇北防疫隊與高郵衛生院醫務人員到新民鄉查治血吸蟲病。
1952年,市民使用的預防接種注射證。
1970年,泰興縣口岸鎮江灘滅螺會戰現場。
70年代,寶應縣麻風病防治專業人員常年在境內查治病人。
1973年,衛生人員指導小學生做眼保健操。
醫務人員到學校實施預防接種。
1990年,衛生人員對市區食品衛生進行檢查。
2005年,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下工廠實施勞動衛生監測。
2002年,全市組織愛滋病防治宣傳展牌巡迴展出。
1986年4月,揚州市政府召開農村改水工作會議。圖為整潔美觀的瓜洲水廠。
揚州市創建衛生城市連中三元:1990年,江蘇省衛生城市;1992年,全國衛生城市;2002年,國家衛生城市。
1927年,揚州浸會醫院護校師生合影。
1929年,泰縣福音醫院護校《護士文憑》。
1946年,新四軍蘇中衛校三隊畢業生於寶應留影。
1991年,外國學者參觀揚州醫學院中醫系。
揚州衛校護理教師為學生做護理示教。
1969年,揚州地區斷肢再植手術在蘇北醫院獲得成功。
1999年6月,“白求恩獎章 ”獲得者吳登雲與揚大醫學院“吳登雲班”的同學在一起。
2001年1月,揚州市召開第三次衛生科技大會,圖為授獎儀式。
1997年,國外醫學代表團在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參觀。
1999年1月,全省首例龍鳳胎試管嬰兒在蘇北醫院誕生。
1964年8月,揚州地區參加江蘇省第一批援非醫療隊成員趙秀萍(左一)在桑給巴爾。
1983年7月,揚州市首批對外交流醫師陸正林(後右三)、賈吉人(後右二)在日本唐津市。
1991年4月,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舉辦的中國衛生體制研究講習班在揚州開學。
1989年9月,市委副書記黃翠玉(右四)率領揚州市衛生代表團訪問日本厚木、唐津兩市,圖為與唐津市市長野富豐(右五)等合影。
2003年7月,桑給巴爾總統卡魯姆(前右四)會見揚州市衛生代表團及我市派出的全體醫療隊成員[局長趙永華(前右二)、局黨委副書記孫潔(前右一)、局長助理、醫療隊長尹亮(後左十)]。
蘇北人民醫院門診樓大廳,左下角為門診樓外景。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病房褸。
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樓。
武警江蘇總隊醫院病房樓。
揚州市婦幼保健院門診樓。
高郵市人民醫院
寶應縣人民醫院
揚州市衛生局行政辦公樓。
江蘇省揚州五台山醫院病房樓。
揚州市中醫院門診樓。
姜堰市中醫院榮獲“全國示範中醫院”稱號,圖為醫院外景。
江都市人民醫院
儀征市人民醫院
揚州大學醫學院教學樓。
江都市郭村鎮衛生院,右圖為院內卷勺園。
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專區、地區、市衛生局(科、處)主要負責人(按任職時間先後排列)
揚州市衛生局二輪修志期間多次舉辦修志學習班。圖為2000年6月28日第一次修志學習班學員。
志稿形成後,揚州市衛生局多次召開不同類型的審讀會。左圖為2004年7月衛生團體章審稿會,右圖為2006年3月11日召開的志稿資料核實審讀會。
2006年10月20日,江蘇省衛生廳、揚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在揚州石塔賓館聯合召開揚州衛生志審稿會,會議一致同意《揚州衛生志》通過評審。圖為評審會會場。
圖為《揚州衛生志》主要纂稿人及辦公室工作人員。(前排從左至右周育志、牛永生、肖輔庭、徐振東、莫良鈞,後排從左至右王祖炎、張俊、王慶憲、顧傳安、任長海、劉文杰、任德興)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衛生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一、清及以前醫事設定
二、國民政府管理衛生機構
三、民主政權、人民武裝衛生管理機構
四、蘇北人民行政公署衛生局
五、揚(泰)州專(地)區衛生科(處、局)
六、揚州市衛生局
七、縣(市、區)衛生局
八、政府其他部門衛生科(組、室)
九、蘇北軍區、揚州軍分區衛生部(處、科)
十、駐揚州部、省屬機構衛生科(局、處)
第二節 醫療機構
一、清及以前醫療機構
二、民國時期醫療機構
三、新中國建立後醫療機構
第三節 血防、防疫機構
一、血防機構
二、防疫機構
第二章 衛生隊伍
第一節 人員數量與來源
一、數量
二、 來源
第二節 人員分布
一、地區分布
二、城鄉分布
三、部門分布
笫三節 人員構成
一、學歷構成
二、專業構成
三、職稱構成
第四節 人員管理
一、錄用調配
二、工資調整
三、考核獎懲
四、職稱評聘
第三章 中醫
第一節 源流與門派
一、源流
二、門派
第二節 繼承與發展
一、吸收中醫進入國家醫療機構
二、中醫人才培養
三、中醫學術遺產發掘
四、中醫技術建設
第三節 中醫服務網路建設
一、市、縣中醫醫院建設
二、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室建設
三、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第四節 技術
一、理論
二、臨床
第五節 中西醫結合
一、倡導宣傳
二、組織推動
三、臨床套用
第四章 西醫
第一節 臨床科室
一、內科
二、外科
三、婦產科
四、兒科
五、眼科
六、耳鼻喉科
七、口腔科
八、皮膚科
九、傳染科
十、精神科
十一、腫瘤科
十二、麻醉科
第二節 醫技科室
一、檢驗科
二、放射科
三、病理科
四、核醫學科
五、藥劑科
六、超音波室
七、心功能檢查科(室)
八、臨床電生理學檢查室
九、內窺鏡室
十、理療科
十一、氧療科
十二、營養科
第五章 護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護理隊伍
第三節 護理技術
第四節 護理模式
一、功能制護理
二、責任制護理
三、整體護理
第五節 護理管理
一、規章制度、操作常規、“三基”訓練
二、創建示範病區
三、護理技術比武
四、護理知識競賽
五、護士執業考試、註冊
第六章 醫療服務
第一節 門診
一、門診人次
二、門診種類
第二節 住院
一、住院床位
二、住院人次
三、老幹部病房
四、家庭病床
第三節 急救
一、院前急救
二、院內急救
第四節 戰傷與災害事故救護
一、戰傷救護
二、災害救護
三、突發事故救護
第五節 巡回醫療
一、農忙季節巡回醫療
二、重大疾病防治巡回醫療
三、支農巡回醫療
四、城鄉醫療技術掛鈎
第六節 扶貧支邊
一、支邊
二、援藏醫療隊
三、“三下鄉”活動
第七節 城市醫務人員下放
第八節 健康檢查
一、徵兵體檢
二、招生體檢
三、招工體檢、幹部、知識分子體檢
第九節 殘疾人康復
第十節 社區衛生服務
第十一節 醫學檢驗中心社會化服務
第七章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一節 組織機構
一、揚州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二、縣(市、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三、基層網路
第二節 清潔衛生
一、城鎮專項衛生管理
二、民眾性衛生突擊活動
三、制度建設
第三節 除“四害”
一、滅鼠
二、滅蠅
三、滅蚊
四、滅蟑螂
五、滅臭蟲
第四節 農村改水
一、農村管水
二、農村自來水
第五節 農村改廁
一、糞便集中封存
二、推行衛生廁所
第六節 創建衛生城市(鎮、村)
一、創建衛生城市
二、創建衛生鎮
三、創建衛生材
第七節 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一、中央和省級表彰
二、地、市級表彰
附記 愛國衛生先進典型
一、江蘇省“六無城”——揚州市
二、江蘇省農村愛國衛生先進典型——湯野村
三、蘇北水鄉衛生鎮——溱潼鎮
四、全省農村愛國衛生榜樣——南柯大隊
第八章 健康教育
第一節 組織網路
一、揚州市健康教育所
二、縣(市、區)健康教育所
三、社會健康教育網路
第二節 教育形式
一、大眾傳媒宣傳
二、陣地宣傳
三、資料宣傳
四、 影視文藝宣傳
五、衛生科普報宣傳
第三節 專項活動
一、跨區健教活動
二、控煙禁菸活動
三、血防宣傳
四、抗災防病宣傳
五、中草藥宣傳
第四節 部門健康教育
一、醫院健康教育
二、學校健康教育
三、社區健康教育
四、“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
第九章 急性傳染病防治
第一節 病種確定與疫情報告
一、病種確定
二、疫情報告
第二節 疫情與防治措施
一、總發病率
二、暴發疫情
三、疫病種類
第三節 計畫免疫
一、預防接種
二、計畫免疫
第十章 結核病防治
第一節 流行情況
一、患病率
二、死亡率
第二節 疫情登記報告
第三節 卡介苗接種
第四節 治療與管理
笫五節 防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麻風病、性病防治
第一節 防治網路
一、專業機構
二、防治隊伍
第二節 麻風病防治
一、流行概況
二、防治措施
三、防治效果
第三節 性病防治
一、流行概況
二、防治措施
第十二章 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 危害及流行情況
一、危害
二、流行情況
第二節 防治過程
一、組建機構、救治病人、摸索防治對策
二、縮短戰線,突出重點,實現局部突破
三、主攻釘螺,全面出擊,基本控制疫情
四、強化措施,分類指導,鞏固擴大成果
五、螺情反覆,重整旗鼓,再次送“瘟神”
第三節 防治措施
一、查螺
二、滅螺
三、查病
四、治病
五、糞便及水源管理
六、個人防護
七、宣傳教育
八、血防聯防
第四節 血防投入
第五節 防治工作考核
第六節 領導組織
一、泰州專區血吸蟲病防治指揮部
二、揚州市血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
附記一 蘇北地方病防治所高郵工作隊日本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進展情形簡報
附記二 新民鄉事件
第十三章 寄生蟲病防治
第一節 瘧疾防治
一、流行情況
二、疫情監測
三、防治措施
第二節 絲蟲病防治
一、流行與監測
二、防治措施
三、防治效果考核
第三節 腸道寄生蟲病防治
一、流行與監測
二、防治措施
三、防治科研
第十四章 地方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
第一節 地方病防治
一、碘缺乏病防治
二、地方性氟中毒調查
第二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
一、組織網路
二、宣傳教育
三、調查試點
四、專題調查
附記 60年代初期的浮腫病、青紫症、消瘦病救治
第十五章 公共衛生
第一節 環境衛生
一、公共場所衛生
二、水質衛生
三、化妝品衛生
四、消毒殺蟲
五、環境影響評價的調查
第二節 勞動衛生
一、監督與管理
一、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三、職業病防治
四、農藥中毒防治
第三節 放射衛生
一、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使用狀況
二、監督與管理
三、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生產使用單位衛生監測
第四節 食品衛生
一、食品衛生基礎管理
二、食品衛生監測監督
三、食物中毒
四、食品污染調查
第五節 學校衛生
一、健康監測
二、常見病防治
三、眼鏡衛生質量監督
第六節 衛生檢驗
一、微生物檢驗
二、理化檢驗
第七節 進出口衛生檢疫
一、機構
二、業務
著作權頁
1983年3月,省衛生廳廳長盛立(右四)在揚調研農村衛生工作,與市衛生局新老領導合影。圖為市衛生局局長劉方寬(左四)、副局長肖庭(右一)、朱善普(左一)、原地區衛生局副局長吳憲(右三)、單序仙(左三)、練文根(右二)、沈敏英(左二)。
1985年12月,省衛生廳廳長陳家震(右)接受揚州衛生學校名譽校長聘請。
1990年7月13日,省衛生廳廳長劉洪祺(右二)在寶應縣檢查村衛生室工作。
2000年,省衛生廳廳長周珉(前排右一)在蘇北醫院門診樓工地視察,市衛生局黨委副書記刁九國(左一)等領導陪同。
2006年,省衛生廳廳長郭興華(前右一)副廳長鬍曉抒(左一)在揚檢查血防工作。
1988年8月26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書祥(中)在興化檢查農村改水工程,市衛生局副局長朱善普等陪同。
1987年4月,市長虞振新(右二)參加蘇北醫院門診樓落成典禮。
1990年,市長呂新奎(左一)帶隊檢查愛國衛生工作。
1995年,市委書記李炳才(右二)、市長施國興(右五)檢查衛生城市創建工作。
1997年4月28日,市委書記吳冬華(右一)、市委副書記葉紹嵐(後左)、副市長王功亮(右二)在市婦幼保健院檢查工作。
1998年,市長蔣進(右三)檢查衛生城創建工作。
1999年,市長蘇澤群(左二)在社區調研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
2001年,市委書記孫志軍(左二)在市第三人民醫院檢查工作。
2006年,市長王燕文(左三)在城區檢查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2006年,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女士(左四)參觀市第一人民醫院吳道台宅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洪軍(右、市衛生局副局長劉歆農(左二)陪同。
漢代吳普,是華佗培養的揚州歷史上第一位名醫。
唐代鑒真,讓祖國醫學東渡日本。圖右為日本人古時使用的印有鑒真像的藥袋。
宋代名醫許叔微塑像座落在儀征市中醫院門診樓前。
晚清著名醫學家吳尚先,是中醫學外治法之集大成者。圖為吳氏 遺像、遺墨。
晚清興化名醫趙海仙
1960年,蘇北人民醫院中醫任繼然在全國文教群英會上發言。
郭沫若先生給耿鑒庭題詞
愛新覺羅·溥傑給耿鑒庭題詞
1984年10月,中醫喉科專家耿鑒庭從北京返鄉,在揚州舉辦中醫喉科講習班。
省名老中醫、泰縣中醫院名譽院長王玉玲(中)為病人診治。
1992年,中醫兒科專家劉弼臣從北京返鄉在市中醫院開設專家門診。
創辦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和創辦民國元年(1912年)的揚州“同松”、“大德生”藥店宣傳廣告。
創辦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興化上池齋藥店。
1999年12月,衛生部在揚州召開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座談會。
揚州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朱新泰為外賓展示針灸技藝。
1981年6月,揚州地區衛生局舉辦老中醫學術經驗交流會。
2001年,揚州市區舉辦西醫學習中醫45周年義診活動。
1994年7月,高郵市榮狹“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稱號。圖為專家在評審驗收。
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揚州浸會醫院。
創辦於1917年的泰縣福音(慈惠)醫院。
1946年6月,江蘇省立揚州醫院在揚州打銅巷3號落成。圖為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1949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野某部衛生隊長在揚州討論渡江戰役戰傷救護方案。與會者均為長期戰鬥在蘇中軍區的衛生幹部。
圖為1944年新四軍後方醫院在寶應縣西安豐鎮固晉村使用過的草房。
1985年7月,省家庭病床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揚召開。
1991年,衛生部婦幼司司長林佳楣(右二)在揚州市委副書記李錦華(前左二)陪同下視察揚州市婦幼保健院。
1994年11月,衛生部醫政司司長於宗河(左)視察市醫學檢驗中心。
2001年,省紅十字會副會長陳萍(中)在揚視察公民無償獻血工作,市衛生局副局長楊軍(右一)陪同。
1989年1月,揚州市病理診斷中心成立,圖為參加大會的人員合影。
2000年7月,市區第一支無償獻血青年志願隊成立。
2004年5月,儀征化纖職工醫院舉辦“國際護士節 ”宣誓儀式。
1985年,揚州市人民醫院引進的全市第一台全身CT投入使用。
1998年,市衛生局在“白求恩杯競賽”活動中組織護理人員技術比武。
鄉村醫生為兒童精心治療。
1970年,揚州市巡回醫療隊在興化為船民防病治病。
1991年,揚州市醫療隊在興化抗洪救災、巡回醫療。
衛生下鄉。
1950年,中央防疫大隊、蘇北防疫隊與高郵衛生院醫務人員到新民鄉查治血吸蟲病。
1952年,市民使用的預防接種注射證。
1970年,泰興縣口岸鎮江灘滅螺會戰現場。
70年代,寶應縣麻風病防治專業人員常年在境內查治病人。
1973年,衛生人員指導小學生做眼保健操。
醫務人員到學校實施預防接種。
1990年,衛生人員對市區食品衛生進行檢查。
2005年,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下工廠實施勞動衛生監測。
2002年,全市組織愛滋病防治宣傳展牌巡迴展出。
1986年4月,揚州市政府召開農村改水工作會議。圖為整潔美觀的瓜洲水廠。
揚州市創建衛生城市連中三元:1990年,江蘇省衛生城市;1992年,全國衛生城市;2002年,國家衛生城市。
1927年,揚州浸會醫院護校師生合影。
1929年,泰縣福音醫院護校《護士文憑》。
1946年,新四軍蘇中衛校三隊畢業生於寶應留影。
1991年,外國學者參觀揚州醫學院中醫系。
揚州衛校護理教師為學生做護理示教。
1969年,揚州地區斷肢再植手術在蘇北醫院獲得成功。
1999年6月,“白求恩獎章 ”獲得者吳登雲與揚大醫學院“吳登雲班”的同學在一起。
2001年1月,揚州市召開第三次衛生科技大會,圖為授獎儀式。
1997年,國外醫學代表團在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參觀。
1999年1月,全省首例龍鳳胎試管嬰兒在蘇北醫院誕生。
1964年8月,揚州地區參加江蘇省第一批援非醫療隊成員趙秀萍(左一)在桑給巴爾。
1983年7月,揚州市首批對外交流醫師陸正林(後右三)、賈吉人(後右二)在日本唐津市。
1991年4月,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舉辦的中國衛生體制研究講習班在揚州開學。
1989年9月,市委副書記黃翠玉(右四)率領揚州市衛生代表團訪問日本厚木、唐津兩市,圖為與唐津市市長野富豐(右五)等合影。
2003年7月,桑給巴爾總統卡魯姆(前右四)會見揚州市衛生代表團及我市派出的全體醫療隊成員[局長趙永華(前右二)、局黨委副書記孫潔(前右一)、局長助理、醫療隊長尹亮(後左十)]。
蘇北人民醫院門診樓大廳,左下角為門診樓外景。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病房褸。
揚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樓。
武警江蘇總隊醫院病房樓。
揚州市婦幼保健院門診樓。
高郵市人民醫院
寶應縣人民醫院
揚州市衛生局行政辦公樓。
江蘇省揚州五台山醫院病房樓。
揚州市中醫院門診樓。
姜堰市中醫院榮獲“全國示範中醫院”稱號,圖為醫院外景。
江都市人民醫院
儀征市人民醫院
揚州大學醫學院教學樓。
江都市郭村鎮衛生院,右圖為院內卷勺園。
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專區、地區、市衛生局(科、處)主要負責人(按任職時間先後排列)
揚州市衛生局二輪修志期間多次舉辦修志學習班。圖為2000年6月28日第一次修志學習班學員。
志稿形成後,揚州市衛生局多次召開不同類型的審讀會。左圖為2004年7月衛生團體章審稿會,右圖為2006年3月11日召開的志稿資料核實審讀會。
2006年10月20日,江蘇省衛生廳、揚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在揚州石塔賓館聯合召開揚州衛生志審稿會,會議一致同意《揚州衛生志》通過評審。圖為評審會會場。
圖為《揚州衛生志》主要纂稿人及辦公室工作人員。(前排從左至右周育志、牛永生、肖輔庭、徐振東、莫良鈞,後排從左至右王祖炎、張俊、王慶憲、顧傳安、任長海、劉文杰、任德興)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衛生機構
第一節 行政機構
一、清及以前醫事設定
二、國民政府管理衛生機構
三、民主政權、人民武裝衛生管理機構
四、蘇北人民行政公署衛生局
五、揚(泰)州專(地)區衛生科(處、局)
六、揚州市衛生局
七、縣(市、區)衛生局
八、政府其他部門衛生科(組、室)
九、蘇北軍區、揚州軍分區衛生部(處、科)
十、駐揚州部、省屬機構衛生科(局、處)
第二節 醫療機構
一、清及以前醫療機構
二、民國時期醫療機構
三、新中國建立後醫療機構
第三節 血防、防疫機構
一、血防機構
二、防疫機構
第二章 衛生隊伍
第一節 人員數量與來源
一、數量
二、 來源
第二節 人員分布
一、地區分布
二、城鄉分布
三、部門分布
笫三節 人員構成
一、學歷構成
二、專業構成
三、職稱構成
第四節 人員管理
一、錄用調配
二、工資調整
三、考核獎懲
四、職稱評聘
第三章 中醫
第一節 源流與門派
一、源流
二、門派
第二節 繼承與發展
一、吸收中醫進入國家醫療機構
二、中醫人才培養
三、中醫學術遺產發掘
四、中醫技術建設
第三節 中醫服務網路建設
一、市、縣中醫醫院建設
二、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室建設
三、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第四節 技術
一、理論
二、臨床
第五節 中西醫結合
一、倡導宣傳
二、組織推動
三、臨床套用
第四章 西醫
第一節 臨床科室
一、內科
二、外科
三、婦產科
四、兒科
五、眼科
六、耳鼻喉科
七、口腔科
八、皮膚科
九、傳染科
十、精神科
十一、腫瘤科
十二、麻醉科
第二節 醫技科室
一、檢驗科
二、放射科
三、病理科
四、核醫學科
五、藥劑科
六、超音波室
七、心功能檢查科(室)
八、臨床電生理學檢查室
九、內窺鏡室
十、理療科
十一、氧療科
十二、營養科
第五章 護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護理隊伍
第三節 護理技術
第四節 護理模式
一、功能制護理
二、責任制護理
三、整體護理
第五節 護理管理
一、規章制度、操作常規、“三基”訓練
二、創建示範病區
三、護理技術比武
四、護理知識競賽
五、護士執業考試、註冊
第六章 醫療服務
第一節 門診
一、門診人次
二、門診種類
第二節 住院
一、住院床位
二、住院人次
三、老幹部病房
四、家庭病床
第三節 急救
一、院前急救
二、院內急救
第四節 戰傷與災害事故救護
一、戰傷救護
二、災害救護
三、突發事故救護
第五節 巡回醫療
一、農忙季節巡回醫療
二、重大疾病防治巡回醫療
三、支農巡回醫療
四、城鄉醫療技術掛鈎
第六節 扶貧支邊
一、支邊
二、援藏醫療隊
三、“三下鄉”活動
第七節 城市醫務人員下放
第八節 健康檢查
一、徵兵體檢
二、招生體檢
三、招工體檢、幹部、知識分子體檢
第九節 殘疾人康復
第十節 社區衛生服務
第十一節 醫學檢驗中心社會化服務
第七章 愛國衛生運動
第一節 組織機構
一、揚州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二、縣(市、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
三、基層網路
第二節 清潔衛生
一、城鎮專項衛生管理
二、民眾性衛生突擊活動
三、制度建設
第三節 除“四害”
一、滅鼠
二、滅蠅
三、滅蚊
四、滅蟑螂
五、滅臭蟲
第四節 農村改水
一、農村管水
二、農村自來水
第五節 農村改廁
一、糞便集中封存
二、推行衛生廁所
第六節 創建衛生城市(鎮、村)
一、創建衛生城市
二、創建衛生鎮
三、創建衛生材
第七節 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一、中央和省級表彰
二、地、市級表彰
附記 愛國衛生先進典型
一、江蘇省“六無城”——揚州市
二、江蘇省農村愛國衛生先進典型——湯野村
三、蘇北水鄉衛生鎮——溱潼鎮
四、全省農村愛國衛生榜樣——南柯大隊
第八章 健康教育
第一節 組織網路
一、揚州市健康教育所
二、縣(市、區)健康教育所
三、社會健康教育網路
第二節 教育形式
一、大眾傳媒宣傳
二、陣地宣傳
三、資料宣傳
四、 影視文藝宣傳
五、衛生科普報宣傳
第三節 專項活動
一、跨區健教活動
二、控煙禁菸活動
三、血防宣傳
四、抗災防病宣傳
五、中草藥宣傳
第四節 部門健康教育
一、醫院健康教育
二、學校健康教育
三、社區健康教育
四、“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行動”
第九章 急性傳染病防治
第一節 病種確定與疫情報告
一、病種確定
二、疫情報告
第二節 疫情與防治措施
一、總發病率
二、暴發疫情
三、疫病種類
第三節 計畫免疫
一、預防接種
二、計畫免疫
第十章 結核病防治
第一節 流行情況
一、患病率
二、死亡率
第二節 疫情登記報告
第三節 卡介苗接種
第四節 治療與管理
笫五節 防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麻風病、性病防治
第一節 防治網路
一、專業機構
二、防治隊伍
第二節 麻風病防治
一、流行概況
二、防治措施
三、防治效果
第三節 性病防治
一、流行概況
二、防治措施
第十二章 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 危害及流行情況
一、危害
二、流行情況
第二節 防治過程
一、組建機構、救治病人、摸索防治對策
二、縮短戰線,突出重點,實現局部突破
三、主攻釘螺,全面出擊,基本控制疫情
四、強化措施,分類指導,鞏固擴大成果
五、螺情反覆,重整旗鼓,再次送“瘟神”
第三節 防治措施
一、查螺
二、滅螺
三、查病
四、治病
五、糞便及水源管理
六、個人防護
七、宣傳教育
八、血防聯防
第四節 血防投入
第五節 防治工作考核
第六節 領導組織
一、泰州專區血吸蟲病防治指揮部
二、揚州市血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
附記一 蘇北地方病防治所高郵工作隊日本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進展情形簡報
附記二 新民鄉事件
第十三章 寄生蟲病防治
第一節 瘧疾防治
一、流行情況
二、疫情監測
三、防治措施
第二節 絲蟲病防治
一、流行與監測
二、防治措施
三、防治效果考核
第三節 腸道寄生蟲病防治
一、流行與監測
二、防治措施
三、防治科研
第十四章 地方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
第一節 地方病防治
一、碘缺乏病防治
二、地方性氟中毒調查
第二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
一、組織網路
二、宣傳教育
三、調查試點
四、專題調查
附記 60年代初期的浮腫病、青紫症、消瘦病救治
第十五章 公共衛生
第一節 環境衛生
一、公共場所衛生
二、水質衛生
三、化妝品衛生
四、消毒殺蟲
五、環境影響評價的調查
第二節 勞動衛生
一、監督與管理
一、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三、職業病防治
四、農藥中毒防治
第三節 放射衛生
一、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使用狀況
二、監督與管理
三、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生產使用單位衛生監測
第四節 食品衛生
一、食品衛生基礎管理
二、食品衛生監測監督
三、食物中毒
四、食品污染調查
第五節 學校衛生
一、健康監測
二、常見病防治
三、眼鏡衛生質量監督
第六節 衛生檢驗
一、微生物檢驗
二、理化檢驗
第七節 進出口衛生檢疫
一、機構
二、業務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