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法言》今讀

《今讀》主要內容簡介:在巴蜀文化史上,最早的也是最有影響的學者是郫縣人揚雄。揚雄是西漢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不僅是巴蜀文化的巨星,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流大師。揚雄生活在西漢晚期的衰敗時期,早年在成都曾向道家學者嚴君平等人學習,後來進人中央王朝,與王莽、劉歆同為黃門郎。

基本介紹

  • 書名:《揚子法言》今讀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0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525547, 7807525541
  • 品牌:四川巴蜀書社
  • 作者:紀國泰
  •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 頁數:414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揚子法言〉今讀》由巴蜀書社出版。

圖書目錄


讀懂揚雄——關於揚雄及其《法言》
例言
《學行》卷第一
《吾子》卷第二
《修身》卷第三
《問道》卷第四
《問神》卷第五
《問明》卷第六
《寡見》卷第七
《五百》卷第八
《先知》卷第九
《重黎》卷第十
《淵騫》卷第十一
《君子》卷第十二
《孝至》卷第十三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客觀地說,《法言》語言“簡奧艱深”,加之仿《論語》一問一答的語錄體形式,造就難免給人以結構散亂(“雜錯”)的印象。由於《法言》的結構“雜錯”,使不少研究《法言》、為《法言》作注釋的人,總是難免給人留下遺憾以至遭到批評和責難,如唐人柳宗元為《法言》所作的注釋,就遭到明人趙秉文的嚴厲批評,趙秉文說:“唐柳元刪定,雖釋二三而不能盞補其亡誤。故中有義易決者反疏之,理尚秘者則虛焉,闕文者弗能正,訛字者乃無辯。至於言不詁而事不屬,議失旨而舉失類,已什其手。是使揚氏之意尚有所晦,學子不能無冗豫也。”簡而言之,趙秉文批評柳宗元避重就輕,該注釋的沒有注釋,不必注釋的卻作了注釋,以致讀者無法正確理解《法言》文意。究其緣由,都是因為《法言》結構“雜錯”所致。
《法言》的結構果真“雜錯無主”嗎?
應當說,祇要肯下功夫細繹原文,《法言>>的行文脈絡和全書結構,還是可以理出一個頭緒,還是可以發現十三篇之間其實是有邏輯聯繫的,貫穿全書的行文脈絡就是對“聖人’;和“聖人之道”的高度讚賞。

後記

知道“揚子云”這個名字,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那時候,我剛上國小。上學第二年的農曆二月初二,父親帶著我趕“羅家寺”(後來纔知道應該是“羅禪寺”)的廟會。路上看見不遠處有一座“小山”,上面全是樹,黑蓊蓊的,父親告訴我:“那是子云墳。下面埋的是漢朝的一位大人物,他叫揚子云。”郫縣安德鎮的我家附近,也有兩座這樣的“小山”,祇是沒有“子云墳”那么高、那么大,墳上也沒有那樣高大的樹。它們一座叫“提督墳”(又叫“將軍墓”),墓主叫“沈提督”,據說“提督”是與巡撫(省長)平級的大官;另一座叫“邵公墓”,墓主是前清進士、四川法政學堂監督、川南宣尉使、袁世凱政府法部次長、國民黨國府參議員、人稱“和平老人”的邵從恩先生。在我孩童時代的意識裹,官越大,墳墓越大,揚子云當的官一定比沈提督、邵從恩當的官都大。

序言

在巴蜀文化史上,最早的也是最有影響的學者是郫縣人揚雄。揚雄是西漢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不僅是巴蜀文化的巨星,也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流大師。揚雄生活在西漢晚期的衰敗時期,早年在成都曾向道家學者嚴君平等人學習,後來進人中央王朝,與王莽、劉歆同為黃門郎。他在仕途上一直沒有什麼升遷,但潛心治學,好博覽默思,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著作的《太玄》、《法言》、《方言》等傳世之作,至今仍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珍貴文獻.東漢初年,張子侯就稱讚揚雄是西部孔子,著名學者桓譚說揚雄不只是西部的孔子,也是全國的孔子。這是從文化上也包含從道德.上對揚雄的最高評價。後來,有人對揚雄的人品發生了質疑,那不過是理學家的偏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