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註譯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華書局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海經》註譯
- 作者:韓高年
- 出版時間:2020年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137125
《山海經》註譯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華書局出版
《山海經》註譯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中華書局出版...
《讀山海經十三首》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首篇為序詩,詠隱居耕讀之樂,後十二首從《山海經》《穆天子傳》中擷取題材而寫成。這組詩可看作當時詩人思想狀態的全面映照,世間的傳說、神話、寓言、史實,通過其“魔鏡”,或被化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為哀婉的嘆息,或被化為驚天的怒吼,或被化為由衷...
《山海經 全本:譯·注·精解》是一本孫見坤著藝術類圖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山海經》,不知作者何人,亦不知成書於何時,自漢劉向父子校定,晉人郭璞為之註解,始成今日面貌。其內容包羅萬象,舉凡山川、物產、醫藥、神鬼、禮樂、傳說無不涉及,向來被視作奇書,前人或用於考地理,或用於證...
《山海經·中山經》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中國志怪散文古籍,出自《山海經》,為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國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原文 《山海經 · 山經 · 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葉,黃華而莢實,名曰籜,可以已懵。有獸焉,其狀如𤠢...
《山海經·西山經》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出自《山海經》,作者不詳。作品原文 西山經 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中多銅。有鳥焉,其名曰螐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
《山海經·東山經》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出自《山海經》作者不詳。《山海經·東山經》詳細介紹了東方四個大山系,共四十六座山的方位和物產情況。作品原文 東山之首,曰樕鼄(sù zhū)之山。北臨乾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犁牛,其音如彘鳴。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
《山海經·海內東經》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出自《山海經》作者不詳。《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了從中土東北角的鉅燕一直南下,包括渤海中的蓬萊山和山東半島南端的琅琊台的內容。此後從雷澤開始描繪了吳越兩地地理風貌。雷澤在吳地西部,接近於江蘇安徽一帶。琅琊台在山東一帶,而會稽山則在浙江一帶。作品原文 ...
《全注全譯山海經》是2009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孚先、於友發。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獨具風格的一部奇書,有著極豐富的內容,關於我國古代地理、歷史、神話、民族、動物、植物、礦物、醫藥、宗教等方面,均有涉獵,真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尤其是《山海經》中所保存的我國古代神話傳說,更是在...
《山海經:全注全譯插圖版》是201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教育部語文教材指定閱讀書系《山海經》(七年級下),針對國中生學習要求和能力發展特點,為國中生量身打造的閱讀指導讀本!針對國中語文教材特點,進行貼心的“名著閱讀課程化配套設計”:閱讀導引閱讀進度指導閱讀方法指導專題討論延伸閱讀,多管...
《全注全譯山海經》是2018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笠翁。本書對《山海經》的原文做了系統的、全面的整理,並加入白話《山海經》部分,用淺顯易懂的白話語言再次詳細解讀了《山海經》。內容簡介 本書對《山海經》的原文做了系統的、全面的整理,並加入白話《山海經》部分,用淺顯易懂的白話語言再次詳細解讀...
★ 作為《山海經》譯註的權威版本,全譯本重視學術性和資料性,更強調了通俗性,對於讀者來說更為實用。《山海經》作為研究中國上古社會、領略古代神話傳奇的珍貴史料,對於廣大讀者來說,一直存在閱讀、理解上的難度。本書作為袁珂先生精心整理的一個“譯註”本,沒有改變經文本來面貌,並且有校、有注、有譯,更加...
西晉太康年間,汲冢出土了《穆天子傳》,其沖有周穆王見西王母的傳說,這也大大刺激了當時人對《山海經》的關注。清代國小發達,王念孫、郝懿行、畢沅、汪紱等在郭璞注的基礎上,進一步整理注釋《山海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人袁珂先生畢生致力於《山海經》的研究,有《山海經校注》、《山海經校譯》、《山海經全譯...
山海經-全注全譯全彩珍藏版 《山海經-全注全譯全彩珍藏版》是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民鎮。
《山海經·海內西經》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出自《山海經》作者不詳。作品原文 海內西南陬以北者。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大澤方百里,群鳥所生及所解。在雁門北。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后稷之葬,山水...
注釋](1)這首詩詠贊長生不老,表示欣羨之情。(2)沒(mò莫):通“歿”,死亡。靈長:延綿久長。(3)不死復不老:《山海經?海外南經》:“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4)赤泉、員丘:同上注引文郭璞註:“有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亦有赤泉,飲之不老。”(5)三辰:指日、...
《山海經校譯》是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珂。作者簡介 四川新都人,生於四川新繁縣。神話學家。本名袁聖時,筆名丙生、高標、袁展等。1941年畢業於成都華西大學中文系。1946年後歷任台灣省編譯館編輯,台灣省教育廳編審委員會編審,西南人民藝術學院講師,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專業作家,四川省社會...
《山海經五藏山經圖譯》筆者花費數年時間,完成《山海經五藏山經圖譯》,以動物學知識為主,其他學科知識為輔,採用現代鋼筆畫形式,繪製了《山海經五藏山經圖》297幅。經過相關專家認定,此圖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學術突破。以往《山海經》研究和校注的並非一般學者,大都為政府要員,如漢代劉向官居侍中奉軍都尉、光祿...
《山海經·海外南經》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出自《山海經》作者不詳。原文 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夭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結匈國在其西南,其為人結匈。南山在其東南。自此山來,蟲為蛇,蛇...
號山(Hao mountain)是記載於《山海經》中的山名,位於諸次山向北一百八十里。原文 又北百八十里,曰號山,其木多漆、棕①,其草多藥、虈(xiāo)芎(xiōng)(qióng)②。多汵(jīn)石③。端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譯文 諸次山再向北一百八十里的地方,叫做號山,山中生長著很多樹木,以漆樹、棕樹為...
《山海經》內容涵蓋上古地理、天文、歷史、神話、氣象、動物、植物、礦藏、醫藥、宗教等諸多方面,可以說是上古社會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它的神話資料是我國傳世典籍之最,而書中隨處可見的山名和水名,常常能與古代的地名相印證,對我們認識和研究上古文明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書由谷瑞麗和趙發國註譯。圖書目錄 ...
《新說山海經(古國卷)》是201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錦江。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緣起,許多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和民俗傳統都源自其中。現由上海市兒童文學研究推廣學會資深作者對《山海經》內容進行重新創造,編寫成適合當下兒童閱讀的《新說山海經》叢書。《新說山海經(古國卷)》是...
《彩繪全注全譯全解山海經:全彩珍藏版》是2014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歷史、神話、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產、醫藥等多種資料的小百科全書,也可以說是古老的地理人物誌。它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一部奇書,它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記敘神奇的人物、靈異的禽獸、域...
時山是《山海經》記載的山名,位於羭次山向西一百五十里的一個地點。有草木不生的特點。原文 又西百五十里,曰時山,無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於渭,其中多水玉。譯文 羭次山向西一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時山。山上草木不生。逐水發源於此山,向北流去入渭水,水中有很多水晶。南山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
〖注〗鯈魚,小魚。〖正字通〗俗呼參條魚,長而小,時浮水面,性好游,故名。又〖山海經〗帶山彭水西流至芘湖,其中多鯈魚,其狀如雞赤尾,三尾六足四目,其音如鵲。○按與《莊子》《淮南子》別是一種。又地名。〖左傳·文十七年〗將悉敝賦以待於鯈。〖注〗鯈,晉鄭之境。又人名。《左傳》晉公子伯...
又獵車也。《前漢·宣帝紀》以軨獵車奉迎曾孫。《注》載獵車前有曲軨。又重較也。《楚辭·九辯》倚結軨兮長太息。又顛軨,地名。《左傳·僖二年》入自顛軨。《注》虞境也。又軨軨,獸名。《山海經》空桑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名曰軨軨。又與欞通。《揚雄·甘泉賦》據軨軒而周流兮。《...
《山海經校注》:“即女丑之屍;言其變化無常也。”珂案:女丑之屍已見海外西經;女丑蓋女巫也,郭釋“變化無常”云云則無非臆想之玄說耳。《太平御覽》:大蟹在海中。又,女丑有大蟹。《抱朴子內篇》:君子為鶴,小人成沙,女丑倚枯,貳負抱桎。《子略》:山海經,大蟹在海中,又曰女丑有大蟹,玄中記曰...
月雚疏,《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的一種野獸,一角如錯,可辟火。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䑏疏,可以辟火。注釋:——未知其詳,似只見於山海經。郭璞註:音“歡”。疏——形聲字,本義:彎曲的小路。疏,通也《說文》。譯文 (離開求如山...
夷山是《山海經》記載的山名。該山上遍布著沙土石塊,不生長樹木花草。湨水發源於這座山,向南流去,注入列塗河。原文 《山海經》南山經南次二經有載: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溴水出焉,而南注於列塗。譯文 會稽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方,叫做夷山。山上遍布著沙土石塊,不生長樹木花草。湨水發源...
倫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座山,據《山海經》之《山經》卷三《北山經》記載,倫山位於乾山以北五百里,碣石山以南五百里,是倫水的發源地。原文 (乾山)又北五百里,曰倫山。倫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翻譯 從乾山再往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倫山。倫水...
河、濟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積石。注釋:先檻:一本作“光檻”。“先檻大逢山”用“ 大逢山”代替。譯文 大荒當中,有座山名叫先檻大逢之山,是河水和濟水的入口處,海水也從北方流到這裡。它的西邊有一座山,名字叫禹所積石山。出處 先檻大逢山出自《山海經》中的“大荒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