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74年的初春,上高中的靜秋被學校選中,參加編輯新教材,要到一個叫西村坪的地方去,採訪村民,然後將村史寫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的中學生使用。在去西村坪的途中,村長向靜秋介紹了一株開紅色花朵的山楂樹。
靜秋被安排住在村長家,靜秋得知張家三兒子“老三”在勘探隊工作,而與他的第一次見面是從靜秋聽到優美的手風琴琴聲開始的,拉的正是靜秋最喜歡的蘇聯歌曲《山楂樹》。靜秋一下子被琴聲吸引住了,不禁開始幻想起拉琴人的長相。出現在靜秋眼前的是一個長相英俊的年輕人。不知為什麼,靜秋突然開始變得無比慌亂起來。
回到村長家,大家一介紹,靜秋才知道原來老三不是村長的兒子,他叫孫建新,只不過以前在村長家住過一段時間。老三牽起了她的手。漸漸地,老三和靜秋熟悉起來,經常趁中午休息時間來找她,跟她聊聊天。過了幾天,靜秋要輪休回K市,晚上,老三悄悄給她留了言,約好第二天八點在山上等她。靜秋暗自興奮。分手時,老三突然提出要跟靜秋到K市去,靜秋沒同意,只答應讓他第二天下午去縣裡接她。一天后,靜秋匆匆從K市往趕,沒想到車半路拋錨,等到了站老三已等她很久了。兩人趁著夜色回西村坪,老三牽起了靜秋的手。路過山楂樹的時候,老三提議去山楂樹下坐坐,靜秋卻又想起了那個穿白襯衣的幻影。老三騙她說鬼出來了,將靜秋摟在了自己懷裡。靜秋覺得這樣不太好,卻又捨不得離開,只覺得心裡很踏實。老三趁這個機會得到了靜秋的初吻。
兩人的關係後來幾度發生波折和誤會,靜秋也對老三死了心。有一天,一個解放軍來學校找到了靜秋,自稱是老三的弟弟,來接靜秋去見他最後一面。他告訴靜秋,老三得了白血病,因為想見靜秋最後一面,儘管已停止用藥、停止搶救了,卻仍舊閉不上眼睛。靜秋這才知道,老三其實就在K市,一直暗中關心著靜秋。靜秋來到醫院,見到已是彌留之際的老三,她一邊喊,一邊撫摸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終於閉上了,兩滴淚從他眼角滾了下來。
老三走了,按他的遺願,他的遺體火化後,埋在了那棵山楂樹下。老三日記本的扉頁上寫著:“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成書過程
艾米並非職業作家,靜秋是她的朋友。《山楂樹之戀》是以主人公靜秋在1977年寫的回憶文字為基礎寫成的,除了敘事部分是艾米根據和靜秋的談話補充描寫,對話部分大多沿用靜秋的原有文字。小說中所述的老三死後,原作者靜秋已經頂職參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書。當老三的預言一個接一個開始成為現實的時候,靜秋開始寫作這完全屬於她與老三的回憶錄。後來,她把老三的故事寫成一個3萬字左右的小說。十年後,靜秋離開K市到L省的省會去讀書,再後來她妹妹出國,媽媽和哥哥相繼移民,家裡的東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裡去了,但這篇寫在一個日記本里的回憶錄被她媽媽保存下來,帶到了加拿大。
2006年,恰是小說中主人公老三逝世三十周年,靜秋將三十年前的回憶錄交給了好友艾米,請她寫成小說《山楂樹之戀》。
人物介紹
靜秋
靜秋是一個性格單純乖巧、堅強而含蓄的女孩子。在那個文革的年代,因為家庭成分的關係,她一直生活在壓抑之中。加上她母親的身體不好,需要買冰糖和核桃治病。可是靜秋家一貧如洗,生活捉襟見肘。書中這樣描述道:“靜秋家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家徒四壁,桌子是學校的舊課桌,凳子是學生用過的舊凳子,床是學校的長板凳上架著幾塊木板。床上的床單被子倒是洗得乾乾淨淨,但也都補過了。吃飯的碗就放在一個舊臉盆里,砧板是一塊課桌面改的。”就連到訪的長林都忍不住問:“你家怎么比我們山里人家還窮?”面對生活的困迫,靜秋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默默地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生存下去。她拉板車,運酒糟,攪水泥太多粗活、重活,她都一併挑上肩。靜秋的善良和堅韌,贏得了大家的關心和愛護。不但是老三,長林、張一、“弟媳婦”都對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樣的壓抑之下,很容易形成自卑、膽小的性格。而靜秋的母親仍舊處在“被改造”階段,所以不但在言行上要求自己小心謹慎,也將這種小心謹慎施加到她身上。她總是會教育靜秋要注意言行。在這樣傳統的管教下,靜秋自然會形成單純、乖巧、安分守己的個性。所以當靜秋遇到老三之後,即使心中出現了那從未有過的悸動,她也很快的壓抑自己的感情。也因為受到靜秋的出身的影響,總自卑的覺得自己配不上老三,或者說沒有資格去接受老三對她的好,充滿了不安全感。
老三
老三與靜秋形象反差較大。老三的父親是軍區司令員。文革中雖然受到衝擊,但很快官復原職,但他的母親卻被謠言所害,自殺身亡。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老三並沒有形成驕橫跋扈的性格。相反,他非常的細心、體貼。這樣的細心和體貼來源於哪裡?來源於他的閱讀,來源於他的教養。老三酷愛文學。他閱讀《簡·愛》,閱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文學給予他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愉悅,更是心靈上的洗滌和薰陶。老三接觸到的書籍和求學經歷,使他養成了謙遜、優雅的的氣質。再加上老三母親的遭遇,從書中就可以看到,當他講起他母親的事流露出那種惋惜和遺憾的神情,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女性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老三能為靜秋洗床單、洗腳,對靜秋發乎情止乎禮的相處,這些都表明他對女性的尊重。而對於老三那些不成熟的舉動,弗洛伊德舉例說:“一個和處於極度憤怒的人常會表現出一直被壓抑著的侵犯本能是如何讓過渡到自我破壞的。也就是把氣轉化為對自己的侵犯,他會揪扯自己的頭髮或用拳頭打自己的臉,儘管他顯然更願將這種手段施加於他人。”靜秋那種壓抑的愛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的不成熟。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首先,這部作品對現時代的年輕人正確認識婚姻和愛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文中靜秋的家庭出身並不好,爸爸是地主,媽媽被批鬥,家裡一貧如洗。但是老三對這些世俗的東西並不考慮。靜秋對老三的愛也是純淨的,靜秋當初並不知道老三是軍區司令的兒子,家境優越。她愛老三,因為老三的善良、淳樸、熱情,她從老三那裡感受到愛的幸福,不顧一切地愛上老三。而在物慾充斥著一切的當代,年輕人的戀愛觀已經改變了,愛情以物質財富為基礎,講條件,講家庭地位,以婚姻和愛情作為改變命運的途徑的人為數也不少。
其次,愛情需要付出,不只是索取。它受到喜愛和好評,有一定的讀者和觀眾。所以它的讀者具有時代性,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所能理解的,所有的事情都會發生在一定的環境中,有原因,有結果,但唯獨愛情是內心說不出的一根心弦在顫動。不然,這個故事為何如此受人歡迎,關鍵是反映了真實的時期,真實的故事和真實的愛情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老三為了愛人,可以等待,可以忍受壓抑的情感,他勇敢,目的明確,為了可以接近所愛的人,總是努力創造環境縮短距離。靜秋和老三的愛是時代和中國式愛情的產物。靜秋確實是那個時代最深的受害者,她的意識中受社會對她的影響深,一個有家庭重擔,有很沉重的地主後代的身份,在這個大網的籠罩下,靜秋偷偷地去愛,是正常的,但也不是,她始終保持了女孩子的矜持。所以,這與當代年輕人的愛情觀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該故事與當代的年輕人愛情觀一個很好的對照,看看父母時代的婚姻觀,也有助於加深對愛情的正確理解。中國人的傳統的愛情觀不是不好。對待一切問題要以發展的辯證的觀點來對待。
生活中的愛情和婚姻並不是等同的,愛情是甜蜜的,婚姻卻是現實的。中國式的婚姻和愛情要求有貞操才是完美的,所以,在真愛面前“老三”不是自私的,他要讓愛人有幸福,但是把自己的愛給了靜秋,卻是一生一世,讓“靜秋”在心中永遠帶著她的愛活著,並幸福著。
藝術特色
艾米以第一人稱的寫法,按照故事的時間發展順序,以平和的筆調,質樸的語言將一個普通人物的愛情故事描繪的有聲有色,再現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城市和農村的生活狀況,人們的意識表現以及對婚姻和愛情的觀念。她的這種手法屬於寫實小說,還原了當時生活的面目,正如王偉光自己的著作中所述,作者對故事不加任何的修飾,在人物塑造方面以兩個普通人的愛和周圍的生活狀態為主,她的這種寫法為文學創作中的新寫實手法,其強調一種客觀的、零度情感的敘述,以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為真實線索,客觀地再現了主人公靜秋本人的愛情故事。
作品中關鍵的人物有兩個,是“老三”和“靜秋”。老三是隨勘探隊來西村坪駐地的軍人,靜秋是來西村坪編寫教材的優秀高中生,都被安排到書記家吃飯,西村坪是一個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村,有著革命的過去作為基奠,也有可以勘探的資源,看來是個好地方。這 里有一棵被人們神話了的傳奇樹——山楂樹,而令兩個人有著對彼此有吸引力的也是山楂樹,而兩個山楂樹卻根本不同,一個是有關中國抗日歷史的,一個是有關蘇聯愛情的民歌。可這棵“樹”成了兩人的共同隱隱的愛情嚮往。因此,他們的愛情也就這樣從對山楂樹:紅色的特徵和一首民歌,將倆人系在一起。作者艾米就以這種獨特的意境為自己的作品創作一種情境,把“情”景化,把“景”情化。
作品影響
小說先是發表在海外華人圈最熱的文學網站“文學城”,貼在海外文學網站上,看到結局,許多人淚如雨下,在幾個月內迅速成為海外同齡人追捧的“網路時代的手抄本”,並形成了圍繞書中女主角靜秋的數量龐大的海外“靜秋冬粉”群。
在海外火過之後,國內一些論壇也開始轉載該小說,引發無數個人部落格、論壇、貼吧的熱議,一些讀者還在網上建立了專題討論區交流意見,形成“山楂樹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山楂樹之戀,就是超越時代的純真初戀感情的代名詞。”
2010年9月16日,根據小說《山楂樹之戀》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國內上映,取得1.6億票房,打破國內文藝片票房紀錄。
作品評價
我們再也不願意去經歷這樣的一段歷史,但願這樣的愛情故事已經絕版。當然,我不希望這本書給我們帶來過多的惆悵,我希望這本優秀的書,能夠通過紀錄那些往事,來展現我們這輩人曾經的風采,展現我們的青春無悔。
——王蒙(當代作家)
把這部作品與三十年前的“傷痕文學”聯繫起來不無道理,但它具有當下性:極端環境下的性愛壓抑被“現在我們”打量,會產生出比反思更豐富的憬悟。
——劉心武(當代作家)
整本書紀錄了那個時代知識青年胸中的熱情,困難,理想以及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憧憬。將這些因素這么自然的融合在一部小說裡面,是很不容易的。
——姜昆(相聲表演藝術家)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在通向愛情的小路上,有一個意外的發現:真實的山楂樹並不像抒情歌曲中所唱的那樣詩情畫意,相反,山楂樹是一種極為樸素平常的喬木。但這種樸素的山楂樹,足以見證一場令人心悸的愛情。兩個年輕人穿越一個時代的禁錮,在生命中勘探愛的礦藏,而在最難抵達的心靈幽深處,光芒閃爍的是最珍貴的愛的鑽石。這光芒短暫,轉瞬即逝,但它足以照亮那個時代的黑暗。它是黑暗王國的一線人性之光。在愛變得更為容易的今天,人們需要依靠繁複的和富於裝飾性的手段來示愛,反而使愛成為生命的累贅。正如故事本身一樣,小說的敘事同樣也是古樸而單純,如同《詩經》時代的愛情歌謠。
——張閎(文化批評家)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