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5年6月,《審計研究》創刊,刊期為季刊。
1986年,該刊刊期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審計研究》設有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究專題、審計研究、低碳評價體系研究、大型審計項目組織方式研究、國有企業審計比較研究等欄目。
該刊的讀者對象為審計、會計人員及財經院校師生。
人員編制
據2019年第06期期刊內頁顯示,《審計研究》編輯委員會有編委25人。
職務 | 名單 |
---|
| 王家新、方紅星、馮均科、劉勤、劉力雲、劉明輝、楊志國、楊肅昌、楊蘊毅、肖文八、吳溪、余玉苗、宋常、張龍平、張立民、張繼勛、陳漢文、孟焰、郝振平、秦榮生、姜江華、董大勝、謝志華、蔡春、譚勁松 |
|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截至2001年,該刊已出刊百期,發表學術論文1400餘篇,約760餘萬字。
據2020年3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審計研究》共出版文獻3228篇。
據2020年3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審計研究》共載文1864篇、基金論文量673篇。
收錄情況
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審計研究》總下載3086588次、總被引10747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7.118、(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811。
據2020年3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審計研究》被引量為83019次、下載量為73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3.8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6名。
文化傳統
辦刊理念
《審計研究》以推動審計理論與實務研究發展為己任, 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辦刊方針和為建設中國特色審計理論體系服務的辦刊宗旨,在推動審計基礎理論創新的同時,倡導審計套用理論研究,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中國國內外審計理論的最新成果及審計實務的發展趨勢。
投稿指南
1.投稿應能夠反映審計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先進經驗,應在前人的工作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不能簡單模仿或重複他人的成果。
2.該刊嚴厲譴責一稿多投和任何抄裝、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請作者在投稿首頁顯著位置對於是否專投該刊、是否遵守科學道德和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作出聲明。
3.該刊實行匿名審稿制度。凡投稿,請按照匿名審稿制度的要求將作者的姓名,所住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傳真、E-MAL等個人信息全部放在與正文內容相獨立的首頁,正文《包括英文內容摘要)中要隱去所有相關方面的信息。同時個人信息也務必完整、準確,以便編輯部及時與作者聯繫。
4.該刊只受理紙質郵寄稿件。對擬採用的稿件,編輯部將及時與作者聯繫傳送電子文本。
5.文稿要求內容新額、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統計處理表述規範;文字精練、準確;文題簡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題。
6.文稿內容按中文題目、摘要和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英文題目、摘要和關鍵字順序書寫。摘要要求300字以內,應包含與正文等量的信息,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的順序書寫。中英文關鍵字要求3~5個,儘量使用漢語主題詞表中的辭彙。
7.投稿文題一般不使用縮略語,正文中儘量少用。必須使用時,需在首次出現處寫出全稱,然後括弧內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但對外公認的縮略語除外。
8.文稿中表示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時,均用阿拉伯數字。計量單位一律按法定計量單位書寫。
9.參考文獻必須是文中引用的文章。論著5—15條,綜述20—25條為宜。文獻按著者—出版年制編排,每條文獻著錄項目應齊全,內部資料不應列入參考文獻。具體格式參見《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
10.投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該刊有權對稿件做文字修改、刪節。未採用的稿件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4個月未刊用也未收到該刊通知者可另投他刊。
現任領導
社會評價
《審計研究》對宣傳審計理論,介紹審計經驗,開展中外審計交流,支持審計科研和教育工作,促進審計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工商大學退休教授張以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