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漢語成語)

咬文嚼字(漢語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咬文嚼字,亦作“咬文齧字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ǎo wén jiáo zì,意思是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出自〔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但在很多時候,文字是需要仔細琢磨的。實際上,“咬文嚼字”原來就是指詞句上的推敲,是一個褒義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咬文嚼字
  •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
  •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 同義詞:咬文齧字
成語,拼音,引證解釋,成語例句,詞語辨析,

成語

咬文嚼字

拼音

yǎo wén jiáo zì

引證解釋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
〔元〕喬吉 《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
〔元〕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3.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
〔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二折:“你道是一點墨半張紙,不中吃,不中使……又則道俺咬文嚼字。”
〔明〕無名氏 《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金瓶梅》第五十回:“見他在人前鋪眉苫眼拏班做勢,口裡咬文嚼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家》:又沒處開消,還在東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畫腳的不服。

成語例句

學習檔案不能只咬文嚼字,關鍵是領會檔案的精神實質。
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詞語辨析

【近義詞】:字斟句酌,吹毛求疵,句斟字嚼
【反義詞】: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囫圇吞棗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多含貶義
【歇後語】:口吃報紙——咬文嚼字;書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
【燈謎】:書蟲;書蠹;啃書;秀才會餐——咬文嚼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