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探索

台灣農業探索

《台灣農業探索》創刊於1979年,是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主管、福建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的刊物。

據2020年第05期期刊內頁顯示,《台灣農業探索》編輯委員會有委員30人、顧問2人。

據2020年12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台灣農業探索》共出版文獻4144篇、總被下載386240次、總被引8249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47、(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00。據2020年12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台灣農業探索》共載文1978篇、被引量為5817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5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農業探索
  • 外文名: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 語種:中文
  • 類別:農業科技;經濟與管理科學
  • 主管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 主辦單位:福建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研究所
  • 編輯單位:《台灣農業探索》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79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35-1190/S
  • 國際刊號:1673-5617
  • 郵發代號:34-64
  • 編輯部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號
  • 現任主編:曾玉榮
  • 屬性:CHSSCD、CEPS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辦刊成果,出版發行,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榮譽表彰,文化傳統,辦刊宗旨,投稿指南,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1979年,《台灣省農業情況》創刊。
1984年,該刊刊名改為《台灣農業情況》,有試刊2期。
1985年,該刊開始在中國國內發行,刊期為季刊。
1996年,該刊刊名改為《台灣農業探索》。
2009年,該刊刊期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入選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台灣農業探索》設有台灣農業專論、科技經營與綜述、台灣考察報告、兩岸特色農業及台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等欄目。
  • 發表內容
《台灣農業探索》主要傳播台灣農村社會發展、農業高新科技及經濟發展的動態與成效,探索海峽兩岸農業科技與經濟合作交流的熱點、難點問題,報導海西農業科技成果、農業經濟發展管理理論與實踐經驗。
  • 讀者對象
《台灣農業探索》的讀者對象是台灣兩岸農業部門領導、農業科技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和基層農民。

人員編制

據2020年第05期期刊封底顯示,《台灣農業探索》編輯委員會有委員30人、顧問2人。
職務
名單
委員
蔡子堅、陳論生、丁中文、傅建煒、黃炳文、黃獻光、黃毅斌、柯瑞清、李非、林卿、劉健哲、劉克輝、劉榮章、任愛榮、單玉麗、唐建陽、王景輝、王明光、、溫慶放、翁伯琦、翁志輝、楊道富、余亞白、曾玉榮、趙一夫、鄭百龍、鄭錢華、周瓊、周江梅、周倫江
顧問
呂月良、劉波
資料來源: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12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台灣農業探索》共出版文獻4144篇。
據2020年12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台灣農業探索》共載文1978篇。

收錄情況

《台灣農業探索》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來源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來源期刊,被台灣華藝中文電子期刊(CEPS)、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12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台灣農業探索》總被下載386240次、總被引8249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47、(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00。
據2020年12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台灣農業探索》被引量為5817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5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3573名。

榮譽表彰

《台灣農業探索》曾獲“福建省第二屆科技情報成果一等獎”、“第五屆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綜合類二等獎”,該刊編輯部曾被評為閩台農業合作先進單位。
1990年,該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農研中心頒發的“農村發展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年,“《台灣農業情況》的特色與效益”獲福建省科技情報成果一等獎。
1993年,該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4年,該刊獲華東地區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台灣農業探索》旨在通全面深入地介紹、分析台灣農村社會、農業高新科技及經濟發展,以及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狀況與信息,促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投稿指南

一、摘要與關鍵字: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提供3—5個關鍵字,用分號隔開;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註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注釋:注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附於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主任委員
翁伯琦、任愛榮
副主任委員
曾玉榮、陳論生
主編
曾玉榮
副主編
林樹文(常務)、陳文靜、趙一夫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