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是由2022年4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
- 作者:劉玉才
-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352 頁
- ISBN:9787301338582
- 定價:72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是由2022年4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才。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是由2022年4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才。內容簡介校勘之學是古典文獻學的基石,而對於儒家經典文本的校勘,更是經學乃至中國古典學術的核心內容。儒家經典相沿有“五經”“九經三傳”諸...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是由劉玉才主編書籍,作者是劉玉才。內容簡介 以阮氏文選樓刊《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為底本標點整理,其中具有創新性的一項整理工作是,將校勘記逐條編列序號,以便於檢索使用,並與南昌府學本對校,標註其增刪條目,撰寫...
《十三經註疏》的校勘,以所據版本豐富著稱。《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清阮元(1764—1849)撰。此書為十三部儒家經典的總注釋,收“儀禮”四十四卷,《周禮》二十八卷,《孟子》十四卷,《周禮》二十九至四十二卷,《周易》九卷,《毛詩》...
《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上下冊 (精)》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阮元 內容簡介 《十三經註疏(繁體豎排版)(套裝上下冊)》是對十三經的校勘,十三經言簡意賅,歷代經學家對它作出不少有價值的註疏,註疏和經文受到同等重視,不可偏廢...
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主辦的“校勘與經典”學術討論專題論文。第二部分是《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第三部分輯錄若干稀見經典校勘文獻。目錄 導語:校勘學的基本原理(池田秀三撰 水上雅...
經文有過多種整理本,但其歷代註疏卻從未進行過系統全面的整理。此次出版的全新整理本《十三經註疏》以清阮元校刻本為基礎進行整理,整理工作包括三方面:校勘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經註疏校勘記》和孫詒讓《十三經註疏校記》的成果。
總起來說,清代的校勘成就輝煌,阮元《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是明顯的標誌。在廣泛實踐個豐富成果的基礎上,經過學術爭論,校勘學理論也隨之迅速發展,大體形成了以版本,目錄,文字,音韻,訓詁諸學為依據的一般理論,方法和通例的體系。但是...
2001年7月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畢業,學位論文:《十三經註疏校勘記》圈後案語作者問題考論;指導教師:蔣宗福教授。 2004年12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畢業,學位論文:唐代類書與文學;指導教師:張海明...
清代校勘學更為發展,對中國古代書籍,除了傳統的經書以外,還對不少哲學、歷史、地理、詩文集作了校勘,寫成不少有價值的校勘記。這些校勘記大部分附於所校的書內,有的則單獨刻刊,如阮元《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盧文□《群書拾補...
《十三經精解(詩經精解)》以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為底本,廣泛吸收自漢迄今海內外經學研究成果,力求以淺顯的語言呈現“十三經”深邃的核心。在著述形式方面,主要借鑑阮刻本的做法,每篇有題解,介紹該篇的內容與...
鳩合了段玉裁、李銳、徐養原、顧廣圻、臧庸、洪震煊、嚴傑、孫同元等學者對《十三經註疏》進行校勘,並在嘉慶十三年刊刻出版了《十三經註疏校勘記》二百十七卷附《釋文校勘記》二十六卷。阮元對《十三經註疏》進行校勘的主要目的就是為重刊...
《逝去的星光:晚清徽州通儒汪文台的學術建樹》是陳居淵所著論文,發表於《中國典籍與文化》2021年第01期。摘要:晚清徽州學者汪文台撰寫了《十三經註疏校勘記識語》,對《十三經註疏校勘記》中的文字訓詁、校勘訛舛、版本異同辨析、史實依據...
6、《近代以來日本的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研究》(野間文史著、童嶺譯),文載彭林主編《中國經學》第11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7、《論語研究史》(宮崎市定著、童嶺譯),文載劉玉才主編《從鈔本到刻本——中日文獻研究》...
29.《阮元〈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毛詩〉所稱“正義本”考辨》,劉玉才、水上雅晴主編《經典與校勘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63~283頁。30.《基於文本複雜形成過程的先唐文獻研究——以〈漢書·五行志〉為個案》,《...
汪文台少從文學,博聞強記,刻苦鑽研,治經以漢儒為宗,持法嚴謹,曾為阮元《十三經註疏校勘記》作《識語》,阮元讀後服其精博,聘他去揚州。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鴉片戰爭後,汪文台作《紅毛番英吉利考略》,由翰林院編修...
有《十三經註疏校記》、《籀廎遺著輯存》、《尚書駢枝》、《周書斠補》、《九旗古誼述》等。整理陳氏遺著,有《老子本證》、《禮書通識語》等十幾種,計50萬字,其中《周禮孫疏校補》已在上海出版的《學術集林》卷一、卷二、卷三...
於文字之異同,參互考訂,前後歷十二年,成《十三經註疏正字》八十一卷。兼終條貫,挾微糾謬,功不在陸德明下。仁和沈椒園為御史時,嘗錄存其副。後攜書北上,及喪歸,則原稿已失。至嘉慶中阮文達撰《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猶屢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