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江澤民1992年10月12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6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報告共四個部分:一、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二、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三、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對外政策;四、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報告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各族人民實行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闢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報告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歸納為九個方面,並且提出:這個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報告認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要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且相信,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應當也完全可能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運轉得更好。報告還就努力實現十個關係全局的主要任務作了闡述。報告對國際形勢進行了分析,闡述了我國的對外政策,提出要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繼續作出貢獻。報告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密切黨和人民民眾的聯繫,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以適應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