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沉船

冰海沉船

《冰海沉船》(A Night to Remember)是羅伊·沃德·貝克導演的動作電影,改編自沃爾特 洛德的同名書籍《此夜永難忘》(A Night to Remember)肯尼斯·摩爾、霍納爾·布萊克曼等參加演出。本片描寫了1912年號稱“永不沉沒”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RMS.Titanic)的“處女航”因撞冰山沉沒的情景,真實而生動的刻畫了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物,以及在“鐵達尼號”沉沒過程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精神面貌。

基本介紹

  • 導演:羅伊·沃德·貝克
  • 編劇:埃里克·安卜勒
  • 主演:肯尼斯·摩爾、霍納爾·布萊克曼、大衛·麥考姆、麥可·布萊恩特、戴斯蒙德·萊維林
  • 對白語言:英語,德語,義大利語
  • imdb編碼:tt0051994
  • 中文名:冰海沉船
  • 外文名:A Night to Remember
  • 其他譯名:銘記的夜晚、冰海沉船記、此夜永難忘
  • 類型:劇情
  • 製片地區:英國
  • 拍攝日期:1957年
  • 拍攝地點:英國
  • 片長:123 分鐘
  • 上映時間:1958年7月3日
  • 色彩:黑白
  • 電影分級:UK:PG
  • 線上播放平台:樂視視頻
  • 出品時間:1958年
  • 製片成本:$1,680,000 (estimated)
  • 同名書籍:《此夜永難忘》
基本信息,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發行上映,獲獎記錄,真實故事,沉船過程,撞擊,反應,逃離,死傷,震驚,影片評論,

基本信息

《冰海沉船》 A Night to Remember - Criterion Collection (1958)
冰海沉船
冰海沉船
更多中文片名:銘記的夜晚 、此夜永難忘
導演: Roy Ward Baker ....(as Roy Baker)
編劇:
Eric Ambler ....screenplay
Walter Lord ....book
主演:
Kenneth More ....Second Officer Charles Herbert Lightoller
Ronald Allen ....Mr. Clarke
Robert Ayres ....Maj. Arthur Peuchen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歷史
片長:123 min
國家/地區: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Australia:PG / UK:U / Finland:K-16 / Sweden:15 / UK:PG
製作成本:$1,680,000 (estimated)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譯製:胡慶漢、邱岳峰、尚華、蘇秀、喬榛等老藝術家原聲配音,精彩重現,屬收藏之佳品。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

劇情簡介

1958年拍攝的鐵達尼號沉船災難故事片舊版。
這是一部載入史冊的影片;本片描寫了1912年號稱“世界之最”的英國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的“處子航”因撞冰山沉沒的情景,真實而生動的刻畫了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物,以及在沉沒過程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精神面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肯尼斯·摩爾 Kenneth More ....Second Officer Charles Herbert Lightoller(配音:於鼎
霍納爾·布萊克曼 Honor Blackman ....Mrs. Liz Lucas
大衛·麥考姆 David McCallum ....Assistant Wireless Operator Harold Bride
麥可·布萊恩特 Michael Bryant ....Sixth Officer James Moody
戴斯蒙德·萊維林 Desmond Llewelyn ....Seaman at Steerage Gate (uncredited)
Ronald Allen ....Mr. Clarke
Robert Ayres ....Maj. Arthur Peuchen
Anthony Bushell ....Capt. Arthur Rostron (Carpathia)(配音:畢克
John Cairney ....Mr. Murphy
Jill Dixon ....Mrs. Clarke
Jane Downs ....Mrs. Sylvia Lightoller(配音:李梓
James Dyrenforth ....Col. Archibald Gracie
Michael Goodliffe ....Thomas Andrews(配音:邱岳峰)
Kenneth Griffith ....Wireless Operator John 'Jack' Phillips
Harriette Johns ....Lady Richard
Frank Lawton ....Chairman J. Bruce Ismay(配音:富潤生)
Richard Leech ....First Officer William Murdoch
Alec McCowen ....Wireless Operator Harold Thomas Cottam (Carpathia)
Tucker McGuire ....Mrs. Margaret 'Molly' Brown(配音:潘我源)
John Merivale ....Robbie Lucas
Ralph Michael ....Mr. Yates
Laurence Naismith ....Capt. Edward John Smith(配音:程引)
Russell Napier ....Capt. Stanley Lord (Californian)
Redmond Phillips ....Mr. Hoyle
George Rose ....Chief Baker Charles Joughin
Joseph Tomelty ....Dr. William O'Loughlin(配音:胡慶漢)
Patrick Waddington ....Sir Richard
Jack Watling ....Fourth Officer Joseph Boxhall
Geoffrey Bayldon ....Wireless Operator Cyril Evans (Californian)
Cyril Chamberlain ....Quartermaster George Thomas Rowe
Richard Clarke ....Martin Gallagher
Bee Duffell ....Mrs. Farrell
Harold Goldblatt ....Benjamin Guggenheim
Gerald Harper ....3rd Officer (Carpathia)
Richard Hayward ....Victualling officer
Thomas Heathcote ....Steward
Danuta Karell ....Polish mother
Andrew Keir ....2nd Engineer Officer James Hesketh
Christina Lubicz ....Polish girl
Barry MacGregor ....Apprentice James Gibson (Californian)
Edward Malin ....Dining saloon steward (as Eddie Malin)
Patrick McAlinney ....Mr. James Farrell
Helen Misener ....Mrs. Ida Straus
Mary Monahan ....Kate
Howard Pays ....Fifth Officer Harold Lowe
Philip Ray ....Reverend Anderson (Carpathia clergyman)
Harold Siddons ....Second Officer Herbert Stone (Californian)
Julian Somers ....Mr. Bull, man on train
Tim Turner ....Third Officer Charles Groves (Californian)
Meier Tzelniker ....Mr. Isador Straus
Roger Avon ....Lookout Reginald Lee (uncredited)
Denise Aylmer ....Older Sharp-Featured Woman with Black Curly Hair (uncredited)
Charles Belchier ....Wallace Hartley - Orchestra Leader (uncredited)
Olwen Brookes ....Miss Evans (uncredited)
Henry Campbell ....W.T. Stead (uncredited)
Pauline Challoner ....Lucas Child (uncredited)
Donald Churchill ....Passenger (uncredited)
George A. Cooper ....Carpathia Purser (uncredited)
John Dunbar ....Scotsman (uncredited)
Gay Emma ....Lucas Child (uncredited)
Bernard Fox ....Lookout Frederick Fleet (uncredited)
Rosamund Greenwood ....Mrs. Bull - Woman on Train (uncredited)
Jonathan Hanson ....Hysterical Man (uncredited)
Paul Hardwick ....Guggenheim's Valet (uncredited)
Gladys Henson ....Hysterical Woman (uncredited)
Glyn Houston ....Stoker (uncredited)
Robert James ....Engineer (uncredited)
Stratford Johns ....Crewman on Upturned Lifeboat (uncredited)
Ann Lancaster ....Woman (uncredited)
Howard Lang ....Chief Engineer (Titanic) Joseph Bell (uncredited)
Gerald Lawson ....Steerage Passenger (uncredited)
Arthur Lovegrove ....Stoker (uncredited)
Stephen Lowe ....Tom Lucas (uncredited)
Clive Marshall ....Crew Member (uncredited)
Derren Nesbitt ....Stoker Holding Oar on Upturned Lifeboat (uncredited)
Etain O'Dell ....Irish Girl (uncredited)
Maureen O'Reilly ....Irish Girl (uncredited)
Hal Osmond ....Steward (uncredited)
Steve Plytas ....Greek Steerage Passenger Arguing with James Kieran (uncredited)
Robert Raglan ....Carpathia Chief Engineer (uncredited)
George Roderick ....Steward (uncredited)
Norman Rossington ....James Kieran - Titanic Chief Steerage Steward (uncredited)
Grace Denbigh Russell ....Woman (uncredited)
Robert Scroggins ....Titanic Bellboy (uncredited)
Richard Shaw ....Crewman (uncredited)
Charles Stapley ....Passenger (uncredited)
Jack Stewart ....Stoker (uncredited)
Marianne Stone ....Stewardess (uncredited)
Alma Taylor ....Old Lady (uncredited)
Teresa Thorne ....Miss Edith Russell (uncredited)
Stuart Wagstaff ....Steward (uncredited)
John Warren ....Crewman (uncredited)
Russell Waters ....Chief Clerk, Victualling Department (uncredited)
Gordon Whiting ....Clerk, Victualling Department (uncredited)
Richard Leech ....First Officer William Murdoch
Jean Anderson ....Stuffy Lady in Lifeboat (uncredited)
Joan Benham ....Lottie (uncredited)
Alexis Chesnakov ....Passenger (uncredited)
Richard Clarke ....Gallagher (uncredited)
肖恩·康納利 Sean Connery ....Titanic Deck Hand (uncredited)
Peter Grant ....Titanic Crew Member (uncredited)
Charles Leno ....Seaman (uncredited)
John Moffatt ....Guggenheim (uncredited)
Anthony Pendrell ....Passenger (uncredited)
Alan Rolfe ....Seaman (uncredited)
Grace Denbeigh-Russell ....Woman (uncredited)

職員表

導演:羅伊·沃德·貝克 Roy Ward Baker ....(as Roy Baker)
編劇:
Eric Ambler ....screenplay
Walter Lord ....book
製作人:
William MacQuitty ....producer
Earl St. John ....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William Alwyn
攝影:傑弗里·安斯沃思 Geoffrey Unsworth
剪輯:Sidney Hayers
選角導演:Weston Drury Jr. ....(uncredited)
美術設計:Alex Vetchinsky
服裝設計:Yvonne Caffin
副導演/助理導演:
Robert Asher ....assistant director
Maurice Gibso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Ron Jackso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David Tringham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發行上映

製作公司:
The Rank Organisation Film Productions Ltd. [英國]
發行公司:
Carlton Home Entertainment [英國] (1998) (UK) (DVD)
Epix Media [德國] (2005) (Germany) (DVD)
EuroVideo [德國] (2005) (Germany) (DVD)
標準收藏 [美國] (1998) (USA) (DVD)
Rank Video Library Ltd. [英國] (1987) (UK) (VHS)
Pickwick Video [英國] (1990) (UK) (VHS)
Rank Film Distributors of America [美國] (1958) (USA) (theatrical)
Rank Film Distributors Ltd. [英國] (1958) (UK) (theatrical)
VTI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CBS Television [美國] (1968) (USA) (TV) (original airing)
Elephant Films(2005) (France) (all media)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英國 UK1958年7月1日......(London)
英國 UK1958年7月3日
芬蘭 Finland1958年9月26日
瑞典 Sweden1958年10月20日
美國 USA1958年12月16日
西德 West Germany1959年3月26日
丹麥 Denmark1959年4月8日
土耳其 Turkey1960年
法國 France2005年11月

獲獎記錄

第16屆美國金球獎 Golden Globes, USA (1999)
電影類-最佳英語外國片
1959年:金球獎(Golden Globe) Best English-Language Foreign Film
1959年:桂冠獎(Golden Laurel) Top Cinematography - Black and White(提名) Geoffrey Unsworth

真實故事

這裡要說的不是1998年風靡全球的《泰坦尼克》,而是1958年默默無聞的《冰海沉船》,英文名字更能說明電影的主旨:《A Night to Remember》
這部片子沒有講賺人眼淚的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而是這艘永不沉沒之船的沉沒過程,以及在這種背景下的眾生態。
話務員由於工作疏忽,沒有及時給船長傳達冰情報告,導致了這艘船撞上冰山。這段細節,完全可以作為管理學的經典教案,充分說明了一個小職員失職對一個大公司的影響。
在沉船事件中,英國紳士們表現出來的風度讓人由衷的讚嘆,少數人表現出了原始的求生本能,遭人唾棄。在救援方面,有人拚死相救,有人隔岸觀火。1500人遇難,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需要慢慢總結。

沉船過程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鐵達尼號以22.3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鐵達尼號的船員忘記帶上望遠鏡,瞭望員不得不用肉眼觀測。11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
台的警鐘,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鐵達尼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撞擊

冰山撞擊了船體,導致船底的鉚釘承受不了撞擊因而毀壞,當初製造時也有考慮鉚釘的材質使用較脆弱,而在鉚釘製造過程中加入了礦渣,但礦渣分布過密,因而使鉚釘變得脆弱無法承受撞擊(當時鉚釘撞擊時承受壓力為約為1萬44磅),鉚釘斷裂後,海水湧進水密艙,但當時鐵達尼號水密艙最大承受極限為4個,而進水部分為5個超過承受極限。

反應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為人們所熟知。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里。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鐵達尼號的窗戶里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湧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覆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0點15分,鐵達尼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鐵達尼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卡佩西亞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維吉尼亞號、奧林匹克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亞號的收發報員則在這時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麼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麼大事。

逃離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鐵達尼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儘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鐵達尼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在船的左舷,救生船隻載婦女和兒童。在右舷,則是婦女優先逃生之後允許男性登艇。所以,在右舷獲救的人數比在左舷獲救的多。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摺疊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注定要在幾十分鐘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像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裡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衝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鐵達尼號船身從二、三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鐘之內就緊跟著鐵達尼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死傷

許多乘客雖然逃離了船身,但因為未能搭上救生船,而在沉船時一起被吸進海內,或者是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失溫而死。不少乘客的屍體未能尋回,他們很有可能被困在船艙內活活淹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藉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亞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鐘,卡帕西亞號的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鐵達尼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卡帕西亞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震驚

1912年4月18日,卡帕西亞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鐵達尼號上的倖存者。鐵達尼號沉沒的訊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影片評論

《冰海沉船》(ANight to Remember)改編自美國著名歷史研究專家沃爾特·勞德的同名小說,故事從鐵達尼號啟航前,一直延續到整個沉船事件的善後,真實再現了“巨人殞落” 的完整過程。四十年後,好萊塢翻拍這部英國巨製,以恢宏的視覺特技效果和浪漫的古典愛情故事包裝,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對鐵達尼號的熱議。
卡梅隆的《鐵達尼號》的成功,一半屬於好萊塢電影產業,而另一半當歸功於這部《冰海沉船》。因為前者關於災難場面的描寫和歷史事件的還原,完全是建立在後者的基礎之上,即便是人物性格、階級性或涉及意識形態的人道主義等人文命題,也毫無新意的照搬了後者。
不同於《鐵達尼號》的雙線交錯的謀篇布局形式,《冰海沉船》按照事件發展時序敘事,強調影片的紀實性和還原歷史的功能性。影片看起來規整、平衡,敘事不偏不倚且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歸類於巴贊定義的“經典好萊塢電影”的範疇:“得體、均衡、形式和諧、尊重傳統、模仿、不出風頭、技術和冷靜控制觀眾反應的觀念。”
在《冰海沉船》的拍攝年代,電影特技還未侵襲電影工業,也不足以支持導演在影片中去製造奇觀,因此敘事重心自然落在還原歷史事件的始末之中了。影片在開始後13分鐘,就用冰山警告電報為故事發展設下了懸念,而後頻繁的電報情景更是交代了電報員何以錯過重要電報的原因,整個社會的浮躁與自大一覽無遺,為影片後半部分的劇情埋下了伏筆。另外,影片通過情節的層層推進,不遺餘力地尋找那些細枝末節中所蘊藏的可能性,並讓因果邏輯鏈條中的各個結點逐步顯現出來,觀眾作為旁觀者是全知的,也是冷靜客觀的。而在《鐵達尼號》中,這些細節均被埋藏於愛情故事的明線之下,巨輪撞冰山的原因已不再是導演需要刻意探究的部分,而關鍵是如何展現出一個現代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隨之而來的是兩部影片在敘事策略方面的差別,《冰海沉船》整片節奏平靜舒緩,大都採用固定鏡頭攝影,敘事過程中也儘量淡化事件中的戲劇成分,採用“羅生門”式多點多角度敘事手法,由點及面,力圖完整還原沉船過程的全貌。而《鐵達尼號》則洋溢著激情、意外和衝突,大量的運動鏡頭捕捉人、船和事件發展的動態結果,並放大故事本身所包含的不確定因素,觀眾更多的被人物命運走向牽引,而沉船過程會被放在相對較次要的位置。
當然,《冰海沉船》作為一部英國電影,也保持了歐洲電影較注重社會學意義和人文價值的傳統,更多地關注各群體、各階層的生存狀態,而並不頻繁的介入個人命運情感的脈絡走向。如很多時候,導演羅伊·貝克會將鏡頭對準英國社會的不同層次的個體,如蕾切德爵士夫人、教會的牧師還有底層的製造工人,雖然每個人都掠影匆匆,但整個社會的心態和生存狀態都盡收眼底。《鐵達尼號》則吸取了前者對社會貧富差異、階級意識和巨輪不斷下降的場景的細節描繪,但對人性、階級性的刻畫都具有相當的世俗特點和商業元素。
《冰海沉船》中所強調的船艙等級或是人物階層,實際上是存在一定的錯位。身為貴族的蕾切德爵士夫人和女暴發戶便是一個例子,前者高貴優雅,後者卻總在眾人之間炫耀自己的發家史(透著英國式的酸諷),兩人在情感和價值取向方面存在明顯的分化,然而在隨後的故事進程中詭異的“殊途同歸”了(兩人上救生船時卻表現出相同的階級優越感),羅伊·貝克這種對階級關係的透徹看法,被卡梅隆的新作所拋棄。他雖然站在人性、人道的立場上試圖批判階級文化和偏見(安排了露絲和傑克的愛情),但卻通過一種跨階級的愛情淡化了階級差別的殘酷性,以此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爭取文化消費導向的認同。比如,作為上流社會成員的露絲,她內心卻不認同自己的貴族身份,不顧母親和未婚夫的阻撓,甘願與末等艙的“下等人”傑克相戀,而不像大多數貴族那樣,拒絕“自降身價”,拒絕放棄階級性賦予的優越感。實際上,不論在哪個時代,這些都是階級性中難以僭越的障礙。由此看來,《鐵達尼號》要比《冰海沉船》更易討好大眾,也更具消費功能,而後者則站在社會學層面審視人和人的行為,更具反思功能。(文/故城原載於《看電影》2011年4月下刊)
一句話評論
TITANIC... The greatest sea drama in living memory told as it really happened!
The night the unsinkable sank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